怎样才能“高效率沟通、以提高工作效率”呢?
这个问题实际上得分成三个小问题,才有可能探索到真正有价值的答案。
问题1、要做到高效沟通,先得搞清楚什么叫“沟通”?
一句话说明白:在现实的世界里,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或“职能与职能”之间,为了达到“信息告知、资讯共享、问题解决、关系协调和愉悦体验”的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互动、控制过程”,过程中涉及到的形式,有“开会、书面记录、私聊、电话、微信、QQ......”等等。
这个定义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是我经过多年践行形成的对沟通的看法,很简洁也够好用。定义里有几个重点: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能与职能”之间的事情,不是靠某个人口才好、会“来事儿”、能“说”就能把沟通做好的;
——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把一个人(部门)知道的东西告诉其他对口的人(部门)”,这叫信息告知;沟通是为了“把一个人(部门)知道的资讯共享给所有其他人(部门)”,这叫资讯共享;沟通是为了“厘清事实和细节,商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这叫问题解决;沟通是为了“调节人际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不必要的冲突和猜忌,以形成合力”,这叫关系协调;沟通是为了“让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相处得更加融洽,体验到团队合作的愉悦感”,这叫愉悦体验;
但我们一定要记清楚,沟通绝对不是为了“讲赢”、“压制”、“展示口才”、“玩弄话术”。虽然在现实的世界里,总有人在沟通的时候,或热血上头、情绪失控,一心要在沟通时压制别人、非要“讲赢、吵赢”不可;也有人在沟通的时候利用话术和口才,给别人或别的部门挖坑、设置“信息陷阱”,以获取某种沟通上的优势,但这样的沟通,真的是“沟通”吗?能解决问题、能精诚协作、能提高效率吗?
——沟通是需要“互动、控制”的。所谓“沟通的互动”,就是在沟通时,做到“有来有往、有问有答”八字诀。也就是说,不搞“一言堂”,杜绝“语言专制”,在沟通时做到“各人都有权力表达自己的观点,各人都有权力提出自己的疑问,当然,各人都要容许别人质疑、并有义务在关键问题上向别人作出解答”。同时,沟通是要“受控(受到控制)”的,因为沟通必须花费时间和成本,尤其是涉及到多人间、多部门间的沟通时,一旦“失控”,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为此,一定要对沟通过程进行“控制”,比如开会,一定要控制“会议主题、角色指定、会议进程、与会人数、发言顺序、发言时间、责任落实、会后跟进”等细节,否则,“开会”大概率变成浪费大家时间和精力的“大杂烩”;
——沟通有很多形式,比如常见的“开会、书面记录、私聊、电话、微信、QQ......”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手段的变迁,我们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沟通形式、也会使用更多的沟通工具。但是,形式的进步、工具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沟通的效率也在提升,没有了“人”的积极参与,没有把握与“人”相关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形式也好工具也罢,是很难在效率面得到充分发挥的。如同我们使用了最先进的电脑、最简便的文字输入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更快更好地写出一篇锦绣文章!写出好文章,还得靠写手本人的“创意”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与他是用电脑还是用手写、是用拼音输入法还是用五笔输入法并无直接关系。
问题2、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沟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如前面问题1所说,沟通是围绕“信息告知、资讯共享、问题解决、关系协调和愉悦体验”这几个目的而展开的互动控制过程,当目的实现了、过程控制住了,沟通,就能形成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叫“达成协议”,也就是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达成了如何更高效地展开工作的《协作议定》。
这种《协作议定》,有的是以“口头”的形式达成的,有的是以“书面”的形式达成的,一旦达成协议,那就意味着各人、各部门之间,就进一步高效协作形成了某种“机制”,这种机制不一定完美,也不一定放之四海皆准,肯定需要有人或有部门作出妥协、作出让步,但是,这种被大家认可的“机制”,一定是符合“集体利益最大化”准则的,也是可以有效地降低个人的、个别部门的“私心私利”在合作过程中的干扰,将人际间、部门间特有的因立场和利益诉求差异化而造成的冲突和摩擦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实现目标。
这就是沟通最大的价值。
问题3、到底怎样做,才能提高沟通的效率,并以此节约沟通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如问题2所述,沟通做好了,能降低干扰、控制冲突,同时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效率,直至实现团队目标。但是,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沟通做得更好、更高效呢?
先聊聊沟通不应该怎样做。
叔叔我在外企工作了十几年,自己开公司也开了十几年,说到沟通,经历得是在不要太多;说到以学员身份听过的课(好在基本上都是公司出的钱,但浪费了我的时间我也很不爽啊),也真是不要太多。总括起来,有三种以“沟通”之名行“鬼畜”、“搞笑”或“暗战”之实的所谓“沟通技巧”,真是让人无语:
一是曾经听过好几次“高效沟通技巧”课,从一进入课堂现场的“自我介绍”开始,到分组、取组名、喊口号、秀才艺、到一个又一个玩“沟通游戏”,然后必有小组发言、感悟分享......我承认大家都玩得很high了,分享的时候,也确实有挺多学员口口声声地“学到嘢了”、“很有感悟”啥的,但是,在现实的世界里,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提高效率、达成目标”的,说错话、做错事都要承担责任甚至接受惩罚的,用这种轻松愉快、嘻哈玩笑的“游戏活动”,来模拟严肃的工作情境,说错话做错事居然不用承担什么责任、受到什么惩罚,这样真的能学到实用的东西吗?如果这样都行,那我是不是可以认定,训练狙击手的时候,根本不用去野外忍受风吹日晒、蚊叮虫咬,只须在空调房里玩玩“snaper”游戏就行了?另外,用那种轻松愉快、不需要承担责任也不需要做出结果的“游戏”得到的感悟,真的能应用于充满了职场内卷、团队争斗、必须承担责任并做出结果来的“现实世界”吗?在经历过n次“游戏互动式”沟通技巧培训后,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玩游戏时得到了高分奖励、觉得自己学会了很多沟通技巧的同事们,被现实的“铁锤”砸到满头包之后,真心觉得“沟通不是游戏”,也别把“好开心”当成“好沟通”;
二是曾经接受过一次印象深刻的“高效沟通技巧”课,公司从某知名航空公司下属的“某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聘请了一位很专业的、专门培养空乘人员(就是空姐、空少们)沟通与礼仪的老师,来为我们授课。老师一来就强调:沟通,首先就是引起别人的好感、给别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再配合以眼神、表情、身体语言,从而让别人接纳自己、降低人际间有可能存在的冲突和摩擦。我觉得这个说法本身是可以的,然而训练的过程有点让人“难受”。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咧着嘴“露出八颗牙的微笑”,挺胸直腰翘臀走“台步”,然后咬着筷子做“角色扮演”,一对一对进行“微笑沟通模拟”......一上午过去,满下巴都是口水,腮帮子都酸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很客气地给老师建议:“老师,我们不是空姐,也不是专业礼仪人员,沟通能不能不要这么‘扮嗮嘢’?如果我们手放在腰间,站成这样然后咧着嘴、龇着牙和同事说话,会不会被他们打死呢?”搞得老师都一脸尬笑......所以说,沟通,“样子好看、说话好听”就行了吗?
三是某次请过一个号称是“大师级”的老师来公司讲“高效沟通”课程。老师真的很“专业”,尤其对于“语言表达”的内涵,有深入的研究。他建议:听人家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要轻信。要仔细分析甄别,搞清楚“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识别他人话里的“刀子”、“棍子”和“钩子”;另一方面,自己说话的时候,也不要仅仅陈述事实和数据,而要善于在自己使用的语言里,埋藏一些对自己有利的、方便把握沟通主动权的“刀子”、“棍子”和“钩子”......说着,他还举了一些栗子,把语言表达里如何“刀背藏身”、“笑里藏刀”、“夹枪带棍”、“钩心斗角”、“钩爪锯牙”等等做了深入解析,两个多小时,听得我们是背心出汗、毛骨悚然。课后谈感想的时候,有家伙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没听这个课之前,我还是个有话敢讲、有言愿听的耿直boy。听完这个课吧,我自己是话也不敢讲了,别人的话也不敢听了,谁知道哪儿就藏着钩子、刀子和棍子呢?如果沟通搞成这样,累不累啊?还让不让人活啊?这不是解决问题,这是妥妥的“玩权谋、斗心机”好吧?”我的感觉也差不多。如果沟通变成这样,连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都搞成个“挖坑藏刀”、“明枪暗棍”的状态,那还能提高效率、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吗?
所以说,要做好沟通,首先不要把沟通当“玩笑游戏”、也不要把沟通当“好看好听”、更不要把沟通当“玩权谋、斗心机”,再三强调,好的沟通,是能“提高效率、解决问题、达成目标”的,为了做到这几点,须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为了帮助记忆和践行,总结为1、2、3、4、5、6六个方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