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子

作者: 望穿一池秋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3-08 18:21 被阅读0次

            郧阳花果子,是记忆中难忘的美食。它是一种油炸的面食,佐酒的好搭档,当零食也是极好的,入口酥脆,老少皆宜。不知何年月起,郧山汉水兴起了此美食,深受百姓的喜爱,一往而情深,传承至今。

            母亲从什么时候开始做花果子的,我不甚清楚,但从我有记忆的时间算起,那也足有三十余年光阴了。母亲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腿痛了,腰弯了,头发也苍白了,可她就为了儿女孙儿爱好的这口花果子,每年都还勉强挺直腰杆,辛苦的站上几个小时,做出一盆盆的花果子,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

            大女儿朵朵对“年”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小屁孩,她知道马上就要过大年了,花果子不由自主地从记忆中窜了出来。于是在腊月二十八这天,她对她奶奶说道:“奶奶,快过年了,我想吃花果子,你再做些吧!”

            母亲慈爱地望着她的孙女,“好呀,那我下午就开始做些吧,做好后给你大姑、小姑她们也分一些。她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呀,也是馋嘴的姑娘呢!”

            “好呀好呀!又可以吃花果子了!”朵朵开心的拍着手,汐汐也跟着她姐姐高兴的手舞足蹈。

            做花果子基本上不是一个人忙的事,我守在店里无法它顾,只能由妻帮母亲忙了。下午做花果子的间隙,妻打开了视频,朵朵在她奶奶的传授下也在帮忙做,虽然脸上手上糊满了白花花的面粉,但她十分开心。而汐汐纯属捣蛋的,拿一个面页,随意揉捏。也好,这也算有了传承。一下午的忙碌,在母亲晚上寿宴的餐桌上,一盘黄灿灿、酥凌凌的花果子已呈现在大家眼前,众人齐口称赞母亲好手艺。母亲看着她的孙女,骄傲的告诉大家:“我老了,这也多亏我媳妇和孙女帮忙哟!”

            望着满头华发的母亲,再看看偎依在她身边的孙一辈们正围着她唱生日歌,红红的烛光映衬着母亲不再年轻的脸,忽然变幻,再变幻,留着大长辫子的年轻女人,对身旁的小儿女说:“你们赶紧长大哟,长大了帮妈妈……”

            女人甩开膀子,用三尺多长的擀面杖在案板上来回擀压,长长的麻花辫亦随之前后摆动。正是寒冬腊月,可她的额头一会儿就布满了细细密密的汗珠。一个瘦瘦的小男孩花猫似的跑回了家,看见正忙碌着的母亲出汗了,踮起脚尖拽下洗脸架上的毛巾,“妈,我给你擦擦汗!等我长大了帮你擀面!”女人抻好面坯,蹲下来伸长脖子,“好呀,方儿你赶紧长大,做妈妈的小帮手!”

            是的,这就是儿时的母亲和我。这是一九八八年的腊月二十八,母亲擀面皮做花果子的场景。妈妈说我小时候虽然调皮,但知道心疼人。爸爸是兽医,常年在外面奔忙,每年除夕、正月初一才有在家的可能。更由于爸爸体弱,于是家里里里外外的活儿,几乎是妈妈一个人包圆了。所以,母亲一个人在厨房做花果子,我已是见怪不怪了。

            花果子在八十年代初,只有在嫁姑娘、娶媳妇、满月酒这些红事的席面上才有,但一盘只有十来个,还没尝到滋味,已然空空如也。红事席面上的花果子,和平常有些不同。事先把红纸泡水,再把染色的红水抹在花果子的尖尖上,炸熟后,黄灿灿的果体尖端一抹红,是那样让人垂涎欲滴,过目难忘。在几十年后,它依然明妍如故地盘据在大脑深处。八十年代进入尾声,粮食稍稍富余后,花果子这种平常难见的食物才上了老百姓过年团圆饭的餐桌,只是不像红喜事那样在尖端抹红纸水罢了。

            花果子的制作过程繁复,一个人每每半天忙活下来,也做不了多少。在那些年做花果子的岁末,奶奶偶尔会在空闲时给母亲搭把手,但大多数都是母亲一个人操劳。我是男孩,天生好动,不大可能长时间安静下来帮母亲,而妹妹们那时又太小,有心而无力。我记性还是极好的,看母亲做过几次后,就记住了它的大致工序。加盐加郧阳黄酒和面,搅拌均匀后再来一勺白花花的猪油,这是酥脆的关键。再和,再揉,至干湿适度,表面油亮后,用长长的擀面杖在案板上开擀。反复擀压,柔韧才能显现。这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擀到薄厚均匀时,把面皮一层层摞起,开始下面坯。再一层层展开向中对折,开始下刀,五刀一断成形。双手花蝴蝶般上下翻飞,一个个造型精美的花果子下油锅炸至定型后,小火慢炸,色泽金黄时捞起。焦香,酥脆,入口难忘。八九年父亲买回压面机后,擀面杖退出了我家厨房的舞台,母亲这才省了不少力气和时间。

            春节的餐桌上,那满桌的美味尤其金黄的花果子得到了亲友的一致称赞,都夸爸爸有福气,娶了母亲这个心灵手巧的女人。爸爸总是笑呵呵地望着妈妈,好像这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与炫耀的事情。妈妈泼辣,也不娇柔造作,大方地接受众人的夸奖后,拿出主妇的看家本领,一个劲地招呼大家吃好喝好。

            日子一天天过,我们姊妹仨慢慢长大,可父亲故去了!再能干坚强的女人,在那个年代的乡下,少了男人这个顶梁柱,没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日子也就艰难了许多。母亲在父亲才去世的前两年,整日以泪洗面,旦逢年节,更是情难自禁。心情不好,自是没有心思再在腊月二十八九这两天来做花果子了。过年的时候,在别人家的饭桌上看见这道菜,不可能像在自家一样随便,想怎么吃都无谓。有时候母亲和我们一起在别人家拜年,看着我们眼巴巴的模样,不由心疼了起来,觉得慢待了儿女。两三年后,继父上门了,母亲才渐渐从失去丈夫的悲伤中缓过劲来,心境一天天好了起来。我们如母亲期盼那样,长成了半大小子,能帮妈妈干许多家务活了。九九年年关,母亲捡起荒废了几年做花果子的手艺,大妹在妈的指导下,也学会了做花果子。那一年,我们团年饭的餐桌上,又有了香酥可口的花果子。

            后来进城务工,一头扎进了酒店后厨。在这个专门做吃的地方,虽然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但压根看不到花果子的身影。日积月累,思念母亲的手艺日甚。母亲知道她儿女们小小的爱好,在年关早已准备好各种美食,包括让我们念念不忘的花果子。在过年回家的那几日,这些美味让人大快朵颐,因思念妈妈手艺的情绪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母亲望着我们的吃相,总是一脸的笑容,那是舔犊情深呀。年后离家,小小的行旅袋被母亲塞了个满满当当,那是母亲细心包好的花果子,更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千古深情。再后来,举家进城,即使租房蜗居,母亲还会在过年做上些花果子,满足一下儿女们的念想。

            买房,娶妻,我们总算在这个城市有了一席之地,不再漂泊,从此有了一个安稳的居所。在我成婚的前一天,故乡的乡亲们大都来了。发小志勇借着酒劲,“王妈,照老家的规矩,今桌子上可少了样大菜!”他一脸的故作高深。

            “你娃子呀,桌子上鸡鸭鱼肉样样不缺。大菜?你娃儿还想吃啥嘛!”一家门伯伯笑骂着。

            “我说你们吧!啥大菜?花果子嘛!以前在老家结婚,席面上咋少得了这东西!”志勇同志理直气壮地说。

            母亲一拍脑门,“哎,可不是嘛!本来还记着做些花果子的,哪想着这几天里外忙,忘得没影了。”

            “嫂子,别听你侄儿瞎说,现在这席面,哪是那时候能比的。他娃子自己估计想吃花果子了,才有此一说。嫂子,你可别放心上呀!”族叔打着圆场,大家都哈哈大笑着。

            “这次忘就忘了,等生孙娃儿时,一定记得做些,让志勇子吃个够!”母亲乐呵呵地回道。

            大女儿出生后,由于在酒店置办的满月宴,志勇同志自然没吃上他心心念念的花果子。但母亲也没有食言,在有一年的岁末,志勇从随州回来后,让他美美的吃了一场花果子,临走时又给他带了一些。他直言:这才是真正儿时的味道!王妈,还是你能干!

            后来二女儿也有了,妻她们娘仨很爱吃母亲做的花果子,正如小时候我们一样。快三岁了的汐汐,早上一睁开眼,就奶声奶气地叫着:“奶奶,花果果;奶奶,花果果……”惹得我们哈哈大笑。

            年前母亲和妻女做的花果子在年后已所剩无几,仅有的一点儿又被我拿去了酒店。这不,俩姑娘花果子的瘾又犯了,追着她奶奶要,母亲决定元宵前夕再做一次来满足她孙女们的心愿。外甥、外甥女们刚好也在我家,在正月十四的下午,母亲和妻带领着一众小朋友,为做花果子忙开了。

            看着妻发在大妹手机里的相片,妻第一次动手切花果子面皮,小朋友们在母亲的指导下认真做出的花果子也是有模有样,我不禁眼睛有些湿润。如今我们早已过了而立之年,后辈也成群了,母亲却老了。妻这两年在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成熟了,终于接过母亲手中那把菜刀,学会了花果子面皮的切法;朵朵他们也慢慢在长大,经过数次失败,终于也学会了新技能——做花果子。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儿!

            晚上刚进家门,小朋友们抢着围到我身边,一个个拿着花果子递给我,东东和豆豆异口同声地说:“舅舅,这是我做的,你尝尝……”

            “爸爸,这是我做的,你看看漂不漂亮,好不好吃?”我有些目不暇接。看着这一个个精致的花果子,再望望母亲、妻和一众小儿女,他们也正微笑地着着我,似乎我就是裁判,就是这个家的主心骨,不禁心潮难平。这一个小小的花果子,是三代人的心血,更是数百年的美食传承呀!至少在我们家是不会断代了,甚好!我伸手抱起汐汐,她把一个花果子喂了我,同时也喂了她自己一个,胖嘟嘟小脸蛋上的嘴巴一开一合,只听见含糊不清的声音,“奶奶,花果果好吃,花果果好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花果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gg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