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每天写1000字
[简50]你的行为有多少是焦虑驱动的?

[简50]你的行为有多少是焦虑驱动的?

作者: 子苏晓画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5:36 被阅读0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文字很美,也广为传颂。在很多人的嘴里念叨,但还是被绝大部分人“失忆”,每个间歇性失忆都在关键时刻。

    说说常见的炒股吧。炒股的初心,谁不是“赚钱”,通过低买高卖的差价赚钱或股息分红赚钱,但90%以上的人,炒着炒着,初心就灰头土脸地变成“与市场斗,证明我是正确的”,典型的行为是亏损后死杠、硬杠、久杠,或者是频繁地交易。

    如果初心是赚钱,想想什么方法、什么行为才可以赚钱,至于是否被市场打脸,是否被人非议,这些无关目标的噪音、琐事,管它做何?

    从股民亏着亏着亏成“长期投资者”的股东,为什么死杠呢?其实对人的心理机制而言,亏损的股票、错误的股票只要不卖,就可以不能证明“我是错的”,毕竟“时间可以证明一切”,在下一波牛市到来后,我就是熬过来,迎来“我是对的”。

    死杠是被动证明,频繁交易则是主动证明。何为频繁?高频不是频繁,因为它的策略就是这种。频繁交易,指在亏损后,抑不住地想通过新的交易弥补前面的亏损,心态是急切的,对市场的涨跌异常过激。对前面的交易亏损,不能接纳,想要证明“我是不会亏损的”、“我是不会错的”,想要证明“市场是可以被打败的”。若那些想扳回来的交易也亏损时,行动者的心态将更加慌乱、急躁,情绪和理性都将失控,陷入“越亏损越交易,越交易越亏损”的恶性循环。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赵国被坑40万卒,是战略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长平失利的起点,就是赵王撤下廉颇,换上赵括,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王换将是为焦虑所驱动。

    先说这场战争是怎么引起的。

    秦一直在谋划“灭六国,统天下”,赵强韩弱,就先打韩。赵也知道,打完韩,赵也危险。当时韩割上党郡求和,但上党郡的太守冯亭,不愿意从了秦,于是把上党献给赵王。赵王一看送上来是的肥肉,就一口吞下。秦王眼看着到嘴边的肥肉被抢走,岂会罢休。本来秦也是想打赵的,只是时间延后一点,现在矛盾激化了,于是派大将白起率兵攻赵。

    赵国派了老将廉颇。廉颇深知赵军综合实力不如秦军,但自身的地形是有利,而且秦军善速战急攻,如果拖着久不胜利,对士气影响很大,加之秦军远道而来,时间过长粮草供应也跟不上,因此采取防守策略,“坚守不战”,一守就守了三年。

    秦国急了,秦的国力也快吃不消了。于是,秦王听了范雎的建议,采用离间计,诱使赵王撤廉颇换赵括。散布的谣言很低级,“秦不怕廉颇,怕赵括”,但为什么赵王相信了呢?原因是赵王对廉颇早就不满了,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首先,赵王原是贪上党的小便宜,没想到招来这么大的麻烦,他想迅速地解决,免得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回荡“偷鸡不成蚀把米”。廉颇在长平坚守时,他已多次派人去责备,要廉颇出战。其次,赵国的国力也吃不消,朝廷内不断有人抱怨廉颇老矣,搞得像是廉颇惹的祸。

    别人劝赵王不要用赵括,赵王不听,但当赵括的老妈也出来说“我儿子吹吹牛逼可以,实战真心不行”,赵王还是心存幻想。知子者莫过于母亲,赵王知道赵括不行,但“万一呢”,焦虑下的赵王宁愿冒1%概率的险也想逃离“煎熬的内心”。或者说,不管是谁,只要换下廉颇,就有可能改变现状,焦虑到不分现状是往好还是坏的方向变化。焦虑驱动下采取的行为,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带来灾难。40余万赵国忠魂埋葬长平,赵国自此江河日下。

    打战是为了打赢,不是缓解“心理压力”,后者应该去看心理医生(可惜战国时还没有这职业)。赵秦两军一直僵持下去,先垮的是秦国。要不然也不会按捺不住使用离间计。赵应该是想尽办法安排好国内财力和粮草供应。

    行动是有成本的

    家庭关系里,夫妻或父子母女之间,在问题出现后进行沟通,为的是解决问题,但沟通往往演变成吵架,吵架更多是发泄情绪和舒解压力,吵着吵着都忘了为什么而吵了。把陈年烂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翻出来,脱离“就事论事”,人身攻击、以一概全、捕风捉影、诛心之论……这里也多少出现“我是对的,你是错的”的求证韵味。

    然而,行动是有成本的、代价的。

    股民在市场面前的焦虑使得亏损不断累积,疯狂者甚至妻离子散。

    赵王在秦军长平重兵面前的焦虑使得40万将士埋骨他乡,军事上面临重大损失,不得不割地求和。

    家庭关系的争吵,经常小事化大、大事化灾,本是温暖之家,变成冷漠之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50]你的行为有多少是焦虑驱动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rk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