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阿德勒《理解人性》第一章

作者: 千允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22:30 被阅读0次

3月13日学习阿德勒《理解人性》

第一章:心灵

【见】心灵这一章分为三小节,分别是:心理生活的概念与前提、心理器官的功能和心理生活的目的论。

阿德勒认为,心灵天生是为了指导自由活动而存在的,固定不动的有机体没有必要具备心灵。“自由才能孕育出巨人,强制只会扼杀与毁灭。”

心理生活是集主动攻击和寻求安全于一身的复杂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人类机体的生存与延续,并安全地实现自身的发展。事实上,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就像在所有人的生活中,劣势并非一切罪恶的根源。什么是优势或劣势仅仅取决于所处的情况。

人的心理生活是由目标决定的。在这个基础上,心灵生活的所有表现都可以被当作是在为将来做准备。只有设定合适的目标,心理生活才会必然地出现运动。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个体当前的活动推断出他的目标。由于运动可能具有多种含义,所以这并非总是那么容易。然而,我们可以择取个体的多种运动,比较它们,并用图表的方式将它们展现出来。

每个人行动指向的目标都是由外界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和印象所决定的。人类心灵的反应不是最终和绝对的:每个反应都只是局部反应,虽然临时有效,却绝不能被当作解决问题的最终方案。尤其是在儿童心灵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记住,我们面对的是目标观念的临时产物。我们不能把用来衡量成人心理的标准同样施加在儿童的心灵上。

【感】这是我第一次阅读专业性如此强的心理学书籍,读起来相当吃力,尤其是“心灵“这种特别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很不容易。我特意搜索了其他译本,发现也有解释为”精神活动“的,可以结合起来帮助理解。

【思】学完本章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可以从个体当前的活动推断出他的目标”,可以选取多种活动或运动、行为,不一定都是近期的,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甚至婴孩时期。这一观点很有指导意义。

【行】在儿童心灵或者精神生活、心理状态形成的过程中,不能给他随意轻易下结论,尤其是不好的结论,因为儿童时期的他尚且是目标观念的临时产物,他是发展中的人,他的心理状态、行为模式都是暂时的、相对的,更需要被家长、老师等进行善意积极的引导。

相关文章

  • 《理解人性》 阿德勒

    个体心理学有一条基本原理,认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可以看作是为实现某一明确目标所做的准备。 在前文所述的那种精神生活结...

  • 38/48《理解人性》——阿德勒

    人的心灵是一种具备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的遗传性物质,其发展完全由社会影响决定。 人一方面要满足其自身机体的多种需要,...

  • 日更挑战第122天

    1.阅读:读阿德勒。阿德勒是一个逆袭成功的典范。不仅可以帮助自己理解生活理解人性获取幸福,也可以让自己真正意识到心...

  • 《理解人性》《理解生活》摘记

    阿尔佛雷德·阿德勒,于1912年创立个体心理学派。 《理解人性》侧重个体人性心理机制及性格特征等;《理解生活》从个...

  • 阿德勒:自卑感的补偿

    今天因事看看阿德勒撰写的书《理解人性》,很受触动,与你分享自卑感的补偿。 阿德勒指出:自卑感的补偿,力求获得社会承...

  • 洞察人性|生活更美好

    我们先来讲讲人性是什么? 很多人会把人性与人的性格这两个概念等同起来,这样的理解是不对的。阿德勒认为,人性是人的诉...

  • 《理解人性》读书笔记1

    《理解人性》,作者阿德勒,个体心理学创始人,师从弗洛伊德,但最后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阿德勒在此书阐明:人的心灵是...

  • 《被讨厌的勇气》:所收获的…

    1.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2.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 《被讨厌的勇气》第一夜读书笔记

    第一节:心理学三巨头:阿德勒 弗洛伊德 荣格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我觉得说的...

  •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20世纪初创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阿德勒《理解人性》第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vq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