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孤儿寡母
历史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始,总是还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
孝庄孤儿寡妇带着福临入关之时,永远不会想到200多年后,她的子孙最终的结局,也是孤儿寡妇的回去。
一切还是从1643年说起吧,孝庄怎么也不会想到,皇太极没有像他的父亲死在战场,而死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病——流鼻血,好在皇太极左右都是忠于大清的大将,为首的多尔衮又是福临的十四叔,他们并没有抛弃她们母子。
那年,福临才刚刚6岁,还是一个刚断奶不久的孩子,连年的战争已经使关外寸草不生,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打入关内,听曾跟着福临的爷爷去过关内的皇太极说,关内有吃不完的粮食,用不完的金银财宝,这也是福临爷爷起兵攻打明朝的原因。
福临的爷爷死在了战场上,那一仗本来他们占了上风,却不想在他们快要冲上城门时,明军动用了红衣大炮,几声巨响之后,金兵已所剩无几,福临的爷爷是被人背回来的,回来后没几天就牺牲了。
皇太极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在他出征前孝庄再次来到观音寺为丈夫许愿,观音寺的主持明道禅师一眼就看透了她的心事,他屈指算了一下,告诉孝庄此次出征凶多吉少,孝庄知道皇太极不信邪,他认定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来。
明道最后对孝庄说,金兵这么多年没能取胜的原因只在一个字?
孝庄不解,明道接着说,明朝在明,明为光,火为之,火克金,所以金必败无疑。
孝庄忙问有没有化解的方法,明道微微一笑,缓缓的说道,人的命天注定,清者自明。
孝庄想再进一步寻问,明道已转身离去,她看着前面端坐在那里慈眉善目的菩萨,心里想着明道说的话,人的命天注定,清者自明,清者自明……
她突然笑了,是的,清者自明,清者三点水,水可以灭火,大师的意思一定是将“大金”改为“大清”。
孝庄无法劝阻皇太极出兵去攻打明朝,但她还是说动了丈夫,将大金国改成了大清国,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族,她认为这样更保险一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自金国改为大清国后,清兵每战必捷,皇太极从此对孝庄更是恩宠。
1643年8月,再过几天就是八月十五了,八月十五是关内一个团圆的节日,皇太极已探听到明军久居在外,这几日更是思乡心切无心打仗,他计划赶在八月十五前对明军进行突袭。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8月9日那天皇太极检阅出征的部队时,突然鼻子流血不止,开始他认为只是小事,但当他发现堵住鼻子血从口中断流出,大口大口的吐,吃了太医的止血药也不济于世,偏偏此时,前线又发来告急电报,皇太极更是又急又恼,冥冥之中,他明白了,选择在八月十五出征是一个天大的错误,但金口玉言,亲征的圣旨已经发出,想改是不可能了。
当晚,年仅32岁的皇太极怀揣着打进关内消灭明朝建立大清国的梦想死去,孝庄抱着福临跪在皇太极的床前,她发誓无论想什么办法,也要完成丈夫的心愿。
孝庄知道皇太极没有死时,他的弟弟多尔衮就曾对她不轨,六年前的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只身从前线回来,就是那夜多尔衮爬上了她的床,这一切,她一直忍着。
现在皇太极去世了,多尔衮代替了他,原本他就是一个之下万人之上的将军,现在更是无人与之争峰。
孝庄抱着福临,哭了不知多久,她不知道等待他们母子的是什么样的命运。
多尔衮从人群中走出来,弯下腰伸手去扶孝庄,并低声对她说,阿布,人死不能复生,八哥死了,还有我在。
孝庄心里一惊,阿布是她的小名,自从她成为皇太极的爱妃,已经没有人敢这么称呼她了。她抬起头,只一眼就读懂了多尔衮的心思,她再次想到皇太极死前对她说的话,能帮我完成心愿的人只有多尔衮,他对你早已心幕已久。
孝庄当然明白皇太极的意思,但她没有想到多尔衮转变的如此之快。
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后,多尔衮终于精疲力尽的躺倒在孝庄身旁,死狗一样的睡去。
两行热泪顺流而下,为了大清,为了福临,她还有别的选择吗?
孝庄悄悄的对多尔衮说福临是他的孩子,多尔衮大喜,立即同意让六岁的福临接替大清国的王位,但国号必须叫顺治。孝庄明白他的意义,顺治,顺治,大清朝要顺着他多尔衮指挥进行治理。
皇太极的逝世对大清的军队造成了致命性的影响,虽然多尔衮也英勇善战,但计谋要比皇太极差很多,一年多的时间,与明军的对战仍在继续,但毫无进展。
1644年4月22日,一直与清兵对抗的明军吴三桂突然倒戈,这真是一个天的喜讯,但了解到他来投靠的原因,孝庄犹豫了。
但一切由不得她多想,多尔衮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是他说了算,入关曾经是皇太极梦寐以求的事,这么多年的争战不就是等待这一刻吗?
多尔衮在得到吴三桂来投靠的消息第二天,就带着清兵出发了,他们在吴三桂的带领下,顺利的攻进了北京城,赶走了那个抢了吴小桂小老婆陈圆圆的李自成。
9月19日,多尔衮亲自到沈阳接孝庄和福临。
10月1日,福临在武英殿登基成为大清入关后第一个皇帝。
然而,一切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福临还小,他只是顺治,做为他的母亲,孝庄一直站在他的身后。
作者注:面对历史,我是认真的,请相信我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