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报记者近日获悉,杭州有一所幼儿园居然要开设儿童哲学课。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杭州市协和幼儿园,具体实施要等明年年初正式开园后。授课老师高振宇说,儿童哲学中的“哲学”,不同于高校学术体系中的哲学,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意义上的哲学。(《钱江晚报》11月16日)
据悉,杭州市协和幼儿园给孩子设计的课程以活动情景为主,哲学主题包括“嫉妒”——“我不喜欢妈妈生小宝”、“认识自我”——“我为什么要上学”;“社会”——“你必须同意别人的意见吗”;“死亡”——“人有没有办法不生病”等等。
有专家说,儿童是“天生哲学家”,他们有着成人所缺少的“赤子之心”,对世界有着浓厚兴趣,正是学习哲学的好时候。专家这样说,我只能呵呵了。
作为家长,我们都知道,儿童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会提出各种各样让大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诸如:我是从哪里来的啊?人为什么会死?人为什么会生病?爷爷奶奶为什么会老?树叶为什么会凋零?为什么会有四季之分?这些问题,其实是儿童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对未知世界的一种探究。这显然不能跟哲学思维混为一谈,也不能由此认定儿童是“天生哲学家”。如果只会发出各种疑问,就叫“天生哲学家”,这是对哲学家的矮化、庸俗化。马克思说:“哲学家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也就是说,哲学家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解释问题,最终还要解决问题。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简单来说,哲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连大人都未必能搞得明白,更别说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在幼儿园上一门孩子们听不懂的课,这是毫无意义的,孩子的世界就应该简单点。我们知道,很多人在大学上哲学课的时候,都是听得晕晕乎乎,云里雾里,有的甚至就在课堂上大打瞌睡。让幼儿园的小屁孩去学习这些深奥的东西,那是一种变相的制造新奇和拔苗助长。
学习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什么年龄学什么知识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应该要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的。从儿童的心理发育来说,上幼儿园的孩子,虽然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但还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具体形象思维是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方式和典型特点。根据学前儿童思维的这个特点,在教育过程中,适宜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具体性、形象性,要适合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注意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尽量避免空洞、抽象的说教。因此,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学习所谓的“儿童哲学课”是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根本不值得提倡。
其实,儿童过早地接触哲学思维,不仅违背教育规律,其实还会影响到儿童后期的成长发展,使儿童成为令人讨厌的“小大人”。从这么多年笔者从事小学作文教学的经验来看,由于幼儿园教育中老师喜欢启发孩子去思索去寻找故事背后蕴含的各种道理各种意义,而不是去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导致很多小学低年段的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式——“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从中明白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生硬的表达,就是太早对儿童进行儿童哲学教育在作文写作中的直观体现。
童年是烂漫的,是天真的,是色彩的,别再用深奥难懂的哲学大道理去折腾“童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