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情感、亲情、励志、哲学等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作者: 程冰雪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19:23 被阅读30次

    【原文】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冰雪译文】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礼制变革)能预知吗?”孔子说:“殷朝继承了夏朝的制度,其制度变革可预知;周朝继承了殷朝的制度,其制度变革也可预知。未来若有替代周朝者,即使是百世之后,其制度变革也是可以推知的。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子张向孔子请教“十世可知也”?这里的“知”是预知,也就是提前觉知未来历史趋势。“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风烟滚滚望五津,历史的巨流河浩浩荡荡,顺势者昌,往者不可谏,鉴古以知今,推过往可知将来。过去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折射出未来社会发展的变迁。

    “因”,意为因袭、沿用、继承;“礼”,是一切良善制度和道德规范的概称,从政治的角度就是社会制度,也包括文化文明社会风俗,人性人心人情之内在,以及日常生活之现于外表、而又为当时社会所共遵共守的内容;“损益”本意为增减、兴革,引申为变化、变革、兴替,即对前代礼仪规范等有继承、延袭,也有改革、变通。商沿袭夏、周继承商、即使历史洪流滚滚,朝代兴亡更替如白驹过隙,虽世事更迭但百世可知。

    几千年来华夏儿女历经磨难战乱不休,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踔厉奋发、孜孜矻矻,伟大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才能得以传承与发扬、绵延繁荣光大。大历史家连氏有一段非常精粹的表述:“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正是靠这些经典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普适教育的推广普及,华夏民族文明的种子才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钱穆先生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特征有三:一者悠久,二者无间断,三者详密(有文字记载的史书体裁丰富)。所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完全自信的理由。“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历史沿革制度,但人性人情不变。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大夫晏子,就有一个尊崇礼制的故事。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一天早晨天气超冷,晏子侍立在景公身边,景公说:“给我热食吧。”

    晏子回答道:“我晏婴,不是替您君王负责饮食的臣子,抱歉不能答应您。”

    景公说:“那就请给我裘衣吧。”

    晏子答道:“我晏婴不是替您打理内务的服饰衣帽官,抱歉不能答应您。”

    景公说:“那先生对我而言是干什么的?”

    晏子答道:“我晏婴,是堂堂的国家大臣。”

    景公问道:“什么是国家大臣?”

    晏子答道:“所谓国家大臣,能匡扶国家,辨明上下级规章制度,使各级人员能明确各自的责任;制定百官典范尊卑,使各级官员各得其所;制定法令条款,可以在各地发布。”

    听了这番话,此后景公若不按照礼仪,就不接见晏子。

    《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注六经 六经注我之论语2.23》大梦谁先觉 十世可知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bd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