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入学季,网上看到一则新闻,爷奶卖掉老家的房子,爸妈卖掉五环外的房子,还背负了几百万的债务,终于给孩子在海淀买了一套学区房。然而入学时却被学校告知,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生人数,由于落户时间晚,孩子被调剂到周边的非知名学校。
这对许多家长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倾其所有为孩子买的学区房,却上不了。
近年来,关于学区房的各种争论一直不休,学区房到底要不要买?(这当然只是针对需要砸锅卖铁买学区房的人,土豪请忽略。)我总结了身边人的一些观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反对者观点一:家长为买学区房,背负几百万的债务,经济压力太大。一方面可能因为经济紧张,影响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可能为了多赚钱,在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更大,而陪伴孩子的时间减少。
反对者观点二:有比学区房更值得的投资。认为把买学区房的钱用在让孩子上私立学校,送孩子出国,或多出去旅游开拓视野等等投资孩子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上,可能比学区房给孩子带来的收益更大。
反对者观点三:孩子学习好坏和上的学校的好坏关系不大,许多农村出来的孩子,照样能上清华北大。而且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上名校反而压力更大,不利于孩子成长。
尽管有种种反对意见,还是有很多家长不遗余力的在给孩子买学区房。
支持者观点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如果周围全是优秀的老师同学,近朱者赤,孩子自然也会很优秀。如果上个一般的学校,需要孩子单打独斗,克服种种诱惑,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
支持者观点二:好学校有更多好的资源。从学校而言,名校自然就比较容易对接好的校外资源。从家长来说,名校的家长一般也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能够帮着班级孩子联系更多好的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学区房的背后,除了说明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公平,更多的透露的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孩子的焦虑。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倾尽全力想给予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投资在哪里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
我说下我的观点:买学区房一定要量力而行,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对应中上等的学校即可。不要给孩子和自己造成太大压力。
另外,我们不能把宝都押在学区房上。无论如何,家长的陪伴是最重要的重要。不能因为我们买了学区房,就当甩手掌柜,不陪伴孩子的成长。其次,我认为,未来对人才的评判一定是很多元的,而不仅仅以学习好坏来判断。比如我文章写的好,我篮球打的好,我希望我们能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培养他,未来更需要的一定是专才而不是通才。第三,家长不能替孩子包办一切,在他们有一定能力的时候,让他们独立选择,自己体味,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