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60年前美国,有一位老人,靠修鞋生活。
与别的修鞋匠不同,他的摊在波士顿法院门外。开庭没鞋修,他就进法院旁听审判。
一次,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因酗酒闹事被带进法院。酗酒闹事是轻罪,只要交保释金,便判一年监外执行;若无,就是一年监狱生活。
青年没有钱。
修鞋老人见过不少知错想改,却因关了一年牢而变成对社会充满敌意的职业罪犯。望着这个泪流满面的年轻人,听着他诚恳和忏悔的讲述,充满了同情。
老人按捺不住,走向法官,表示愿做被告的保释人。
被古道热肠打动的法官看着充满悔意的青年。灵机一动:延期三周审判,根据被告人具体情况再判。
三周后,老人陪被告返回法庭,并呈上街区警察签名的报告,三周滴酒未沾,勤劳工作,孝敬老人,空余做义工。
青年的改头换面让法官大喜,当庭宣判,释放青年,象征性罚款一美分。
17年来,老人共给2000多人提供缓刑担保。
不久,麻省正式成立一个"缓刑司",推广"仁心仁术"的新刑事司法制度。不出几年,全美国30多个州也纷纷效法。
无意中,老人成为了美国的"缓刑之父",他就是约翰·奥古斯都。
缓一缓,给一次改错的机会,有法也有情。
-2-
法尚如此,家人更应如此。
昨夜,好友小A约我出去消夜,我很少消夜,但小A约我,我知道他一定有事。
点了几个菜,上了一瓶酒。酒这个东西,开头还讲少喝点,但几杯酒下肚后,心热了,脸红了,门就关不住了,话也就多了起来。
最近家庭矛盾不少,都是索碎事。如给双方父母钱不一样;孩子不听话都是对方挑拨的;天天家务事也不做,每天回来就只知道抱手机……
明明可以讲道理,可演化下去就摔锅砸碗。
最后他端起酒杯,狠狠闷下去:自己在外边这么忙碌,怎么还可以这样不可理喻待我,简直过不去了。
外人看来,朋友收入良好,家庭和睦。可别人看到的只是外表,真正地好坏只有自己知道。
我知道小A也就这样说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牙齿和舌头哪有不打架的?
面对困境和烦恼,男人往往选择逃避、暂时一个人安静;女人则选择喋喋不休、发泄情绪。两种截然不同在处理方式让家战火弥漫。
男人认为女人啰嗦而不给自己自由空间,女人认为男人逃避是疏远自己,于是在争吵中,男人说女人不可理喻,女人认为男人初心不再。
其实家本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
道理是不需争的,争是你的关心够不够,没有站在对方在角度思考问题。
缓一缓,给一个冷静的机会,有理也要有情。
-3-
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下午接他放学。
学校门口熙熙攘攘,班主任看到我,说:“今天放学整队,不排队先跑,结果摔了一跤,手和腿都摔破了,回去消个毒吧。我已经批评过他了,回去就不要说了。”
儿子低着头站在老师后面,一声不吭。身上脏兮兮的,红扑扑的小脸擦破了皮,手上、腿上还有血迹。
我赶紧向老师道歉,接儿子回家。
我既愤怒又心疼地在前面大步走着,儿子背着书包地在后面一瘸一拐。
“你能不能快点啊?”停下来,看着他在后面低着头走路吃力的样子,我愈发烦躁。
他赶紧向前跑了几步,书包一晃一晃地,象受惊的小鹿,膝盖上的血迹那么刺眼。
“都放学了,还差这一两分钟?”我接过他的书包,嗓门却没有降下来。
“今天端午节,中午每个同学分了两个棕子,我吃了一个,很好吃,就留了一个带回来给你和妈妈,想早点给你一个惊喜。”儿子怯声声地说。
我还没反应过来怎么说,儿子就用脏兮兮的手从裤子口袋掏出一个早已冷了、压瘪的粽子伸了过来,“对不起,爸爸,摔坏了。”
望着他眼里闪过的歉疚,那粘着糯米的手,还有摔破的脸、手、膝盖。一下子,我的鼻子酸起来。
们大人当孩子做错事时常喜欢责怪孩子,却不愿蹲下来听孩子为什么这样做。
缓一缓,给一个倾听的机会,孩子也会表达他的感情。
谁都会做错事,都会有情绪。我们要做的是:当负面情绪来临时,缓一缓,想一想它的后果,就会找到合适的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