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就经常有意无意地陷进“我从哪里来?会到哪里去?”这样的哲学问题中不可自拔——人类历史已经存在几百万年,而我恰好出生在当今这个时代,前面几百万年都没有我,我可以从历史书或前辈的口中得知以前都发生过什么事;历史长河缓缓流淌经久不息,此后还会有数万年甚至更长,而一百年后,世间也将没有我,而我也将无从得知以后的事。人来到世上只能走一遭,或长或短,或幸福或悲哀,或健康或疾病,或结伴或孤独。
当你老了,你会想起什么?
人老了的时候更喜欢怀旧吧,看看以前的东西,记起青葱岁月,感叹时光匆匆,也无惧明天或意外。
记忆只对经历过的人有意义,记忆的对象既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所见所闻,当你老了,它就只是“从前”的印迹。
前两天看了纪录片《追眠记》,第一集大篇幅介绍了床的发展史,其中有一张照片《都怪席梦思》和一个老匠人的“棕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想当年,竹席和棕绷都是应季的热销,各家每年都会换新,也算家里的一个喜庆时刻,而现在那些制造者和匠人都老了,才发现竹席和棕绷也随之老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世界,换成了现在的记忆棉,继续捧场的也只有有共同记忆的同龄老者。他们未免心寒,可也无奈。时代变革,科技发展,人们的观念也瞬息万变,只能说竹席、棕绷都是好东西,只是人的喜好变了,它们不再受宠了。
接着又想到了三部电影:
一、《芳华》
在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年少,经历着成长中的爱情萌发与充斥变数的人生命运。刘峰由活雷锋变成“臭流氓”再变成战斗英雄,最终被时代抛弃;何小萍不受待见,被集体抛弃,后变成保护战士的英雄,最终受不了而疯掉。他们见过太多的不公和鲜血。而最后影片片尾萧穗子的独白:“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你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短短两小时,演绎了一代人。真的是一代人,不论那个年代你经历过什么,有过怎样的精彩或悲痛,过去了,时间便会让它归于平淡。
导演冯小刚表示,不担心年轻观众看不懂,因为两代人的“芳华”中间是有共同点的,热血、激情、担当、躁动、纯真,不论任何时代的人,他们的芳华都具有这样的共性。
虽说记忆只对有经历的人有意义,但有些记忆确实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即便那代人芳华已逝,我们也可以为之感动、一起缅怀。这些将成为我们今后共同的记忆,而这,应该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吧。
二、《百鸟朝凤》
从前,人们喜欢中国传统乐器,红白喜事都会请人演奏唢呐,唢呐艺人的待遇很高,很受人尊敬。多少人慕名而来磕头下跪拜师学艺,焦三爷带着徒弟用执着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追求和传承着唢呐精神。而时代变迁,人们逐渐接受以致于更青睐外来的西洋乐器,唢呐逐渐被边缘化。唢呐艺人为求生计,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在唢呐生涯即将结束时,焦三爷舍命演奏,重新捡拾起唢呐精神。
在社会变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依然能坚守生命不息传承不止信念的人太少了,但这种精神不单是唢呐,更是我们一切奋斗努力向前的基石。我们走得太快,灵魂会掉队。而那时候,前方不再是希望,而是深渊。
三、《霸王别姬》
曾经少年班子的艰苦训练,几乎在耳边从不停歇的戒尺拍、刀背抽的声音,程蝶衣“不疯魔不成活”的精神,造就了一代京剧大师。而时代变迁,面对文革,“霸王”段小楼选择了屈服,徒弟小四选择文化革命,指使别人揭发师父。青年人的思想被扭曲,京剧经典被毁灭,一代人的精神被羞辱殆尽。
有一段影评说得好:“希望任何善良正直的人都能被好好对待,希望我们在浮躁的社会中仍能保持自己的信仰,让它永不熄灭”。
我想,时间不是问题,当你老了,你的经历有限,你的记忆有限,但那值得传承的精神一定是不能丢的。不论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此生,我们一个重要的意义应该是——传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