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作者: 一滴酱油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23:44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我之前在家里闲来无事看完的一部印度电影。今晚的分享过后,本来想再写一写校招的故事,想了一想这个今天可能更应景。

咖喱味儿的语言带着咖喱味儿的风格,幽默诙谐之间却带着深深地励志意义。

我们到底为什么接受高等教育?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要带给我们什么?我们的人生应该怎样定义?

我觉得这部电影已经很好地为我们解答了这三个问题。

法罕、拉加和兰彻是同寝的大学同学,他们都就读于印度的著名学府帝国理工大学。

在新生入学的时候,要接受学长的调戏,还要听校长冗长而每年都不变的长篇大论。

图片来自网络

在帝国理工大学里,所谓的机械设计专业并没有给予学生太多动手的机会,老师们墨守于教授书本上的概念,学生为了拿到高分死记硬背,甚至有学生因为压力太大而自杀。

而校长对于学生,也只灌输成绩、分数、考试、背诵,却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兴趣的培养。

兰彻进校后彻底颠覆了这所顶尖学府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他热爱自己的专业,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并且对机械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和天赋。

而他并不局限于死啃书本上的知识,在开学第一天就利用自己掌握的电学原理动手设计捉弄了调戏新生的学长。后来还制造发电机等器械,帮助校长的女儿在停电的学校里顺利生产。

虽然这有些夸张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其背后的现实意义却值得我们思考。

我们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耳提面命的死概念,然后学生默写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而是背后的思维方式,以及我们凭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方式。

如果死记硬背机会成本、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金融证券、自然主义文学……我们就可以安身立命,那我们人人都是教授都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

图片来自网络

教育的目的在于给了我们安身立命的更好机会,实现阶层跳跃实现人生价值,自然这些都不在帝国理工大学校长所倡导的传统教育方式和理念之中。

不然也不会有学生跳楼身亡,而兰彻却造出了会飞的无人机。

高等教育不再是填鸭式的高考式教育,而更应该是循循善诱,给予每个学生以独立理性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以期学生都能够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在我们的传统社会里,这就叫做经世致用,百无一用是书生,皓首穷经读一辈子四书五经,科举考试是没问题,坐而论道更没问题,可是要想治国国平天下那就没用了。

在《走向共和》里面,李鸿章深知在西方的坚船利炮面前,必须也要有坚船利炮也要有训练有素的将士,要有现代化的工业做后盾,才能有战胜的机会。只可惜在老朽腐儒翁同龢面前,清流误国,李鸿章也是无可奈何。在日本马关签署了《马关条约》之后,身死贤良寺,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而我们的人生应该以兴趣为引导方向,在电影里兰彻的一个室友法函明明喜欢野外摄影,却被家里人逼着学了机械。后来终于在兰彻的鼓励下,沿着自己的兴趣走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们的人生事业当是以我们的兴趣为引导,昨天一位师弟说,比起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更痛苦。逼迫着自己去完成自己不喜欢的事,那就像按着牛头强行让牛喝水,最后自然是内心痛苦万分。

最近也是才发现自己自己的兴趣点所在,每天坚持着写一点东西,每天说不是多也不多,也就是一篇文章。刚开始在简书上也就是一分两分,后来慢慢的一篇就变成了两毛三毛。

刚开始注册自己的公众号也没有人阅读,但是现在也有了死忠粉。有时候虽然阅读量不大,但是有时候看到朋友在朋友圈催更,就停不下来要将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发出去。

这或许才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义的精彩人生。

我们的人生是在为自己而过,自然自己要自己活的精彩活的开心,精神上的折磨会摧毁我们的人生,而精神上的愉悦则是我们人生的幸福。

而兰彻的另一位室友拉加则因为沉重的家庭压力,而每天有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而在兰彻的开导下,他放下了自己的精神包袱,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工作,改善了自己的家庭生活。

从小就热爱机械设计的兰彻,则凭借数百项发明专利,成为神秘的富豪,而当年靠死记硬背到现在拿着高薪开着豪车的“成功人士”,最终也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脑袋。

在深山里“成功人士”和他的两个室友找到了当年的兰彻,此时他跟马云爸爸一样,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当地的孩子,做着这些孩子的老师,在那里孩子们已经开始做自己的小发明了。

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为了什么?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带给我们什么?我们的人生到底该怎样定义?

我想此时我们心里应该都有了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we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