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成就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将原著中尖刻揭露和讽刺封建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变形的整个过程,与张艺谋在视觉美学上的追求和文化底蕴上的挖掘,统一于一部电影作品之中,创造出一个荒诞冷酷、极具象征色彩的寓言故事。
它什么话都没说,它却表现了很多,这就是一部优秀电影作品的内在张力。
虽然这并不是张艺谋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但却是他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相对于多年后张艺谋“放飞自我”阶段执导的那个底子粗俗鄙陋、面子富丽堂皇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艺术感染力、场面调度、镜头语言、美学风格都好得不是一个档次。
一提到《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这类主打宫斗题材的影视剧,便会引起大姑娘小媳妇们一阵阵羡慕、嫉妒、崇拜的哗声。可要知道,早在1991年上映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女人们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互相倾轧,一失足便万劫不复、非死即疯的惨痛收场,看得人得心惊肉跳、后背发凉。
片中,巩俐饰演的女主角颂莲,即是本片的主视角提供者,又是串起所有故事的讲述者。通过这个读过半年大学便草草嫁给陈家老爷的少女,观众窥见了深宅大院中“人吃人”的悲惨与冷酷。
大户人家得讲规矩,陈府也不例外。相对于繁文缛节的深宫,大院里的规矩算不得多苛刻,不过傍晚时分,所有姨太太都要在屋外等候老爷的大红灯笼,谁被老爷当夜“宠幸”,这灯笼便挂在谁家门前。
根据规矩,谁被老爷临幸之前,能独享捶脚的“厚待”。在寂静的傍晚,抑扬顿挫的锤脚声,仿佛整个大院都听得到。开始对捶脚很抵触的颂莲,也开始习惯这种“厚待”。
起初,初来乍到的颂莲被老爷独宠,刚来的陌生感和不习惯,随着老爷的“宠幸”而被冲淡了许多。无论是其他房里的姨太太,还是管家下人们,都对独宠的四姨太毕恭毕敬,甚至大气都不敢喘。
在那个男女严重不平等的年代,“见过世面”的颂莲却被这高高抬起的崇敬感冲昏了头脑,什么男女平等,什么被迫嫁人,都比不过高人一等、强人一头的飘飘然。
四房姨太太里,颂莲最小。大房人老色衰,老爷从不入门,早已失去大太太的威严,每日循规蹈矩的吃斋念佛,是她心灵唯一的慰藉。
三姨太梅珊人长得漂亮,却心高气傲,颂莲来之前被宠惯了,养成了胡作非为的习惯,不想风头被新来者占去,便愈加跋扈,也愈加空虚,因与高医生偷情被告发,自缢身亡。
二姨太卓云热情奔放,慈眉善目,在大太太冷眼旁观、三姨太欺辱叫嚣时,很照顾新来的颂莲,却暗地里察言观色,发现颂莲动了非分之想,转手就落井下石,成为最后逼疯翁莲、渔翁得利的主要力量。
起初的独宠没持续多久,深宅大院非分多,早已习惯了被宠的翁莲想到了假怀孕的小伎俩,不想被识破,遭遇“封灯”,老爷不再踏入她的大门。心灰意冷再加上一家上下的不断挤兑,翁莲疯了。
《大红灯笼高高挂》台词不多,节奏缓慢,仪式感强,观众自始至终被一股莫名的阴森、冰冷,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片中,张艺谋的色彩选择很大胆,极富暗示性,不用的颜色展现出不一样的人物境遇;取材于京剧的交响乐曲,与其说是对时代的渲染,不如说是对宿命的控诉。
有人说,张艺谋是揭短,拿民族丑陋的一面博取威尼斯评委的猎奇需求,其实,本片的主旨明摆着,就是揭露封建社会的种种“规矩”,造成了“人吃人”的悲惨命运。
就像本片中的掌握生死大权、将女人当成生育工具的老爷,只闻其声,只见其身,却从未以本来面目示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