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了健身卡等于健过身,买了纸质书等于看完了书,在朋友圈发图书馆照片等于学习了一整天。真的是这样吗?
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一群朋友,又或者你就是这样呢?做事总是三分钟热度,制定计划的时间远多于计划执行的时间。想要高度自律,却整天无所事事,假装很忙,那么如何有效的自律,跟糟糕的状态说拜拜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自律?
自律的本质是能力
自律是个体通过控制自身思想、行为而让自己按照既定方案行动的能力。
既然是能力,就是可以培养的,这也是东子为什么要写下这篇文章的初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喜欢看书,能从中汲取知识,看书就是一种能力,我们称之为学习能力。你看的书越多,你所获的知识就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学习能力的到了提升。
说回到自律,同样的道理,自律也是种能力,也会在实践中得到提升。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掌握了关键部分。
接下来,东子告诉你,你为什么一直半途而废?
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
前面说到,自律是一种能力,能力需要培养,有能力强自然就有能力弱。
在生活中,很多人之所以坚持不了下去,原因就在于能力与计划不匹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口气吃成个大胖子。看着详尽到分秒的计划,扪心自问一下,自己真的能执行吗?任何不能执行的计划安排都是在浪费你的生命。
举个例子,一个新生儿,刚学会发音,便要求他每天按规定时间发音,是不是觉得很荒唐?没错,这就是你每天在做的事。
自律是一种习惯,习惯还未养成时,就像稚嫩的新生儿一样,非常脆弱。本来就脆弱,你还高要求高标准,不是更容易夭折吗,不要让自己成为杀死自律的杀手。
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也就说,每一个习惯都是有自己的周期。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回报率是惊人的,因为与收益相比,那点付出真的不值一提。举个例子,你每天都刷牙,这是一个习惯,但这个习惯现在已成了起床的一部分,你并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完成这一动作。你写不好字,坚持最开始的困难期,养成习惯,最后写一手好字就如同刷牙一般自然。你学不好英语、想要学跳舞,等等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学会思维转化,做情绪的主人
了解了自律的好处后,有同学还是会说,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坚持不了,怎么办?
真正自律的人不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律本身上,他们关注的是正在做的事。所以想要自律,首先,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至少是不讨厌的事。有的同学讨厌读书,如果让自己每天读书,刚开始一定是抵触情绪,那肯定坚持不了。讨厌读书,喜不喜欢看电影呢?看完电影不妨休息一下,拿起笔随便写点东西。一开始觉得没什么难度,而且还比较有意思。所以便慢慢坚持下来,渐渐地觉得写不出来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了,看着之前的各种脑洞大开,不忍放弃,便会尝试的去读一些文艺类的书,你会发现读书也不是那么头疼。
你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养成了动笔的习惯,连讨厌的读书也变得没那么讨厌了。
从讨厌到开始尝试,可能还会心生欢喜。同样的事情,转化思维,触类旁通,情绪变得积极起来,真正的做了情绪的主人。
人非圣贤,适当放松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我们的行为被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互相牵制。
打个比喻,本我是住在内心的魔鬼,代表着欲望。超我则是天使,代表着道德。你要跑步减肥,里预定目标还差3圈,这时候本我的声音响起:还跑什么呀,这么累了,赶快回去躺着!超我大声制止:这怎么能行呢?目标还没完成呢?一定要坚持!自我想了想说:还跑一圈吧。
在大多数情况下,自我主导自己。少数情况下本我或者超我会站出来,我们所说的自律就是超我在起主导作用我们,放弃自律就是本我取得了胜利。
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关系需要平衡,相互牵制。如果只有本我,那么人变为禽兽,如果只有超我,那么人没有人情味。自律也是同样的,一味的高要求不仅没有好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
长时间的超我控制会产生焦虑,质疑自己做的够不够好,就像橡皮筋,越拉越紧,迟早会有断掉的那天。所以,人非圣贤,学会适当放松。
完成了计划,适当的奖励自己,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动力。让自己在自律过程中越来越好。
Figh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