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诚法师智慧心语随笔散文佛、儒、道专题
如何理解“有的事可说不可做, 有的可做却不可说, 有的既不可说又

如何理解“有的事可说不可做, 有的可做却不可说, 有的既不可说又

作者: 妙莲花 | 来源:发表于2018-02-23 17:51 被阅读7次

    1.什么是“有的事可说不可做”

    人与人之间,不能很清高、很傲慢,要有正常的交流表达。但是某些事情,你可以说,不能去做。

    比如对出家人来说,他要持戒,但他妈妈不是佛教徒,妈妈会对儿子说,你持什么戒,那个戒律都是害人的,你应该怎么怎么样。

    出家人肯定不能跟他妈妈争辩,说“你不懂”,而是要哄一哄妈妈:“妈,您说得对。站在您的角度看,您说得很有道理。我会好好去做,好好照顾自己。”说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安抚一下妈妈。话虽这样说,但是出家人不能像其母亲希望的那样去做违反戒律的事情。

    这个就叫随顺众生——“有的事可说不可做”。不然的话,这个出家人就变成了一个很清高、很傲慢,与这个世间格格不入的人。

    对世间人来说,也是这样。以曾国藩为例,他早年的时候,在官场里,铁骨铮铮,刚正不阿,把人都给得罪了,但他觉得自己是对的,结果发现处处碰壁。于是,他开始反思。他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并没有错,但是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兼顾到圆融的一面。比如,在官场肯定会有一些官话必须要讲,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礼仪;如果连官话都不讲,很多事就做不下去,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

    曾国藩认为,身处某种特定的环境,说一些应景的话,实际上并没什么关系。但是要做的时候,做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去做,就需要圆融,而不是机械教条地去做。

    再比如说,夫妻之间在吵架的时候,太太说,你看你就没有给我买过什么什么,种种的条件都没有。另一方要听得懂她说的这句话,其真正意思并不是真的想要什么东西,太太只是抱怨一下。丈夫这时千万不要说“你就不配有”,也不能说“我就不给你买”“人家都没有,你凭什么要”之类的话,应该说:“好好好,你确实应该得到这些,是应该给你买的,但是咱们钱不是很紧嘛,等将来我们条件好了,可以再去买,分一下轻重缓急嘛。”夫妻之间的沟通,不能生硬地用一刀切的方式来表达。随顺一下对方,不一定真的要那么去做。

    如果孩子生气了,跟父母说:“我就不上学了。”这时,你千万不能说:“你就要上学,不上学我就打死你。”你可以耐心地跟孩子讲:“那你要不上学,你想去哪里?你想干吗呀?说说看,让我也想想是不是可行。”孩子可能会讲一些“我要去×××”之类的话。此时,父母要先随顺孩子,鼓励支持,然后再想一些办法,慢慢打消他的一些不当念头……

    2.什么是“有的事可做却不可说”

    佛门里面,有哪些事儿,可做却不可说呢?

    没有做成的事儿,一定不能先说出来。咬紧牙关,至少做到七八成了,没有问题了,因缘成熟了,才可以告诉别人。

    世间有很多人认为,“我就是个大嘴巴,在这个事儿还没做成之前,可以先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但对佛门来讲,做事情就是要脚踏实地,不能来虚的。你要做一件事情,只有在做成以后,或者十拿九稳了,这个时候有一个缘起,就可以说了。

    比如,没有把第二天所有的事考虑周全,就通知谁谁谁说明天你来一趟。人家不看僧面看佛面,来了,但其实我没安排好时间,被别的事耽误了,抽不出空见别人,让人家白跑了一趟。这样,人家耽误的时间,白跑的这个油钱,汽油对大自然的污染……这些账都要算在我身上。

    事没有做好、做完,就事先公布出去,这就很不好。因为一句话,可能调动很多人力物力在运作,最后运作完了,没有达到效果,会令众人大失所望。小则大家认为我是一个叫“狼来了的孩子”,讲话失信;大则自己要背因果,这是佛教的理论。像我们就不敢随便讲话,从戒律上就有要求。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比如一个团队计划完成一件事,领导就要鼓励团队的人,不断给大家讲愿景,让大家心往一处使劲。所以, 对待“有些事可做不可说”这件事,特殊因缘的情况下,要特殊处理。

    比如说多年前我常常跟弟子们讲,我们应该怎么怎么做,讲一些愿景——海外办道场,国际弘法。当时很多弟子不理解:“我们在中国大陆的这个寺院里,海外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几年以后,我们都是按照愿景一步一步在走。有人问我:“师父,这些事儿,我们都够不着,您为什么跟我们讲?”我说:“不讲,你们都没有信心。”所以做师父的要不断鼓励弟子们。

    这就是又要做,又要说。说的目的是为了鼓励人,不是为了炫耀。

    3.什么是“有的事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佛教认为,无益的话不能说,无益的事不能做。

    弟子们刚刚出家的时候,包括一些刚刚接触佛教的居士,会有很高的弘法热情,希望能够为佛门做出一些事情来。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让他们历练,让他们去实践,在顺境和逆境中成长。但是从现实的缘起角度来看,人和人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有的人会一直找不到门路,做的事情始终不得要领,也做不到点子上。

    有的事情,不做比做了更好。所以,当家的领头人,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动有益的事情,制止无益的事情。

    一句话是否有益,一件事情是否有益,不能机械地做出判断,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曾经有一位弟子做了不少事情,说了不少话,很辛苦。但是,方丈也不得不告诉他,你做的这些事都不合适,以后要少做这些无益的事情。

    弟子很不解,也不太服气。

    方丈就告诉他,站在你的角度和高度来看,是有益的;但是站在方丈的角度和高度来看,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就是无益的。

    这样,这位弟子就理解和接受了。

    有益和无益都要有一个参照物,要关顾到整个团体,从更长远、更广大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这样,就需要修行人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不断地从前人那里获得经验的传递,继承和发扬好的传统,不断从狭隘自我的格局中突破出来,有更高的眼界和胸怀,尽可能多地了解和认识时代的特征。

    这样,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情,就会有益。

    文:节选自学诚法师《好好听话》

    图:龙泉论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理解“有的事可说不可做, 有的可做却不可说, 有的既不可说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gx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