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精选好文·生活故事】专题征文

1
他走到职工俱乐部门口,去等回乡的长途汽车。
站在一个墙角,面前是摆放整齐的一排大花盆。他注视着清晨街道上面来来往往上班的人流,心中说不出到底是啥滋味。
他注意着每一个穿红毛衫的女子,却都不是她。
既想见她,又怕见她。
回想起昨天,他坐在表哥的自行车后面去新华书店,突然看到她的背影,正在马路左侧人行道上推着自行车。他不由自主地跳下自行车,远远地望着她,真想跑过去、面对她,哪怕是默默无言。但他很快抑制住了这种冲动,随即又跳上车,将头扭了过去……
他相信,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
他不能再在她的伤口上撒盐了。
2
前天,他和她跟着表哥的车一起去他家。
真不巧,正赶上他的一个大学同学出差顺路来看望他。
吃过晚饭,他送她。
黑暗中,他抱歉地对她说,自己得留在家陪远道而来的同学,不能和她一起回县城,让她明天等着他。
她微垂着头,很懂事地“嗯嗯”应允。
待他把话说完,她仰起脸,望着他。
借着月光,他发现她的眼睛里闪动着热烈、柔美、坚定的光。
他似乎是读懂了。
谁都没料到,当天夜里,就风云突变了。
3
其实,他和她一共才见过三次面。
头一次,是在表哥家里。
几天前,在县委机关任职的表哥托人捎信儿,说要给他介绍个对象,是刚刚毕业分配到县委机关的大学生,让他本周六就去县城,双方见个面。
他正在家里休假,休完假,即将去新单位报到。对于个人问题,他自己并不着急,着急的是他的父母。
两位老人一听说这个消息,顿时喜上眉梢,忙不迭地催他赶紧做准备。
星期六一大早,他就坐上了去县城的长途车。
到站下了车,走在大街上,他用眼睛扫着过往的姑娘,想象着即将出现在面前的女孩子会是个什么样子。
4
快吃晚饭的时候,她来了。
第一眼,他并不感到惊讶,倒觉得有些平常。
她谈起话来比较主动,善于寻找话题。相比之下,他却显得不苟言辞了。
他便下意识地将她当成普通朋友、自己的小妹妹,果然,谈话顿时轻松了许多。
渐渐的,他发现她的气质很吸引自己,尤其是聪颖、懂事方面,很像昔日的小妹。
她留着学生头,额前一排刘海,平添几分妩媚;漆黑的双眼透着灵意,自然大方的双眉显出一股清灵、秀气,而眉宇间却似乎掩藏着淡淡的忧伤。
她的鼻梁挺直,嘴角习惯性地轻轻抿着;一开口讲话,口型很好看,不轻易露齿。
她的牙齿不是很整齐,但笑起来的时候,她却从不刻意掩饰这一点,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那左右对称的一对小虎牙,再慢慢地收拢嘴巴,垂下眼帘,嘴角依旧抿成一道缝。
5
第二次见面是星期天的晚上,也是在表哥家里。
只不过这一次,表哥、表嫂一吃完饭,就带着孩子出去溜达了,只留下他俩单独谈。
送她回宿舍,走到最近的十字路口,她随意似地询问了他日后的通讯地址。他告诉了她,也问了她的地址。
当时,他感觉这实在没什么必要,他们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他还在心里想象着,自己过段时间休完假,去新单位报到时,她去火车站送别的情景。
如今,一切都过去了,他倒觉得,当初互留地址,冥冥之中真的是一种缘分。
走到县委大门口,言犹未尽。
他的手不情愿地向右扭转了一下自行车的把手。
“你冷不?”她问。
“不冷!”
“那再走一会儿吧?”
“好!”
他很欣喜,两个人找到了同感。
6
补晚课的学生们放学了,纷纷从他俩身边经过,说说笑笑的。
他想起自己在这个城市上中学的时候,也曾经在街上看见一对对伴侣并肩同行,当时只觉得那是别人的浪漫,离自己远着呢。而今,他自己正在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样一想,他内心不由得有些振奋。
学生们走过后,大街上恢复了冷清,只有他俩在漫步交谈。
他忽然感觉,照这个样子不停地走下去,不消一会儿,不是又到县委门口了么?
他有些依依不舍,真想停下来,和她一块站到马路边上去好好地交谈,却最终没好意思开口。
他安慰自己,反正来日方长呢。
7
第三次见面,是他俩一起去看望在县城居住的大姨,也就是表哥的母亲。
他俩先去了商店,买串门儿的礼物。挑选商品时,她非常积极主动,很快就帮他选好了。
他心里感觉很幸福,相信将来,她一定会是个贤内助。
市内公交车上,她坐在里边,靠着窗;他挨着她。他偶尔扭脸望望她,她则总是扭脸望着窗外,面容显得很庄重,一双手舒展着平放在两膝上。
他灵机一动,想以看手相为名,找点儿话题,可又一想,觉得有些不妥,至少是不太高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见他带着对象来串门子,大姨全家都十分高兴。大姨得空悄悄拉着他的手,兴奋地小声说:“不错!大方、懂事,长得也好看!姨喜欢!”
在大姨家吃过晚饭,表哥开车来接他俩,一块儿又去乡下,去见了他的父母。
8
屈指可数的几次见面,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满打满算还不到十个小时。可不知为什么,这短暂的插曲,却总有余音绕梁,叫他挥之不去。
周一,送同学,他再次来到县城。
仅仅过了一天,他却感觉恍若隔世。好在有表哥、表嫂下班后陪他唠嗑,他也没时间去想太多。
表哥两口子虽然也觉得有些惋惜,但毕竟是过来人,看得比较透。他们说,凡事都讲究个机缘,恋爱婚姻大事更是如此;既然中间出现了是非,就说明缘分不到,不能强求。
他也装作满不在乎地说:“这不算啥事,只不过见了几次面而已,我连她的手都没有碰过。”
话虽如此,可他自己心里明白,自己的情感扉页,再也不是一张白纸了。
9
周二,回家的高速公路上。
独自坐在长途车里,一开始,他似乎有一种解脱后的轻松感;然而,渐渐的,看着眼前的乘客们,他发觉他们一个个都是那样的思想深刻、品德善良,自己却像一只行尸走肉。
此刻,在他的眼里,每一个女孩子都失去了魅力。占据他内心的,只有她的美好。
下了车,走在回家的田间小路上,环顾西周,天地茫茫,灰暗无光。
他的胸中憋着一股委屈,直想大声发泄出来。风云突变,仿佛一场梦,让人猝不及防。
不是么?就在昨天,他还同她一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0
假期结束,他到离家千里的新工作单位报了到。从此,他与她天各一方。
独在异乡为异客。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他的主要爱好就是想她,想她与他仅有的三次会面,想她留给他的美好。
在他的心目中,她已经和故乡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不可分割,共同为自己这颗漂泊在外的孤独的心提供一些温暖的力量。
他盼着她能给自己写信,却并没有勇气主动地先寄信给她。
这不仅仅因为他是“肇事方”,没勇气再出尔反尔地去自讨没趣;还因为他一直相信,她一定会在那次互留地址的当时,就已经牢牢记住了他告诉她的那几个数字。
11
果不其然,他终于收到了她寄来的“问候”。
他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安慰。
她在信中说:“让我们各自去开拓那片属于自己的绿地吧!”
他想,为了这绿地,就不能再想着去占有,而应该保持距离。
他内心默默地对自己说:“天各有命,既然成不了夫妻,那就不妨彼此做个真诚的朋友吧。走近她,别占有她,留一块绿地,给你自己。”
仿佛真的存在心灵感应,她的想法竟然也和他惊人地相似。正如她在新年前夕寄给他的明信片上所说的那样:“让我们在两条平行的人生轨道上,相互遥望,彼此祝福!”
也许,这就是初恋最好的归宿吧!
他自言自语。

本文编辑:阿斌bin
专题主编:城外的阳光sun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