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弄鱼
文/南山乔松
1,
骄阳似火的盛夏,水会带给你天然的凉意与惬意。
一个小朋友赤着脚在浅水区里蹑手蹑脚地靠近一颗水下的大石头,一双小手从石头两边慢慢包抄到石头底下。慢慢,慢慢,包抄到位了,双手合拢。
“我终于摸着鱼了!”一声快乐的叫声突然响起。
旋即他用一支早已准备好的河岸折来的柔韧的藤枝从鱼的鳃部穿进去,从鱼嘴里穿出来。鱼被串好挂在藤枝上(见下图)蹦跶踏了几下就老实了。

一股成就感从小朋友的胸中升起。
再接再厉。小朋友的小眼睛认真观察着水里鱼的动向。只见又一条鱼吃不住热,悄悄游进了又一颗更大的石头底下躲阴。
哼哼,就是它!搞掂它!
小朋友的一双小手如法炮制,慢慢从石头两边包抄,到位了迅速合拢。噗的一声,刚才那条小鱼跳开逃走了。
小朋友颇感失望之际,突然,合拢的双手接触到滑溜溜的比刚刚那条小鱼更大一点的东西。一条比刚才那条小鱼更大的鱼!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真是意外之喜!
一定要抓住它,但是鱼全身滑溜溜的不好抓,只能双手继续死死用劲。突然,右手中指一阵刺痛传来,吓得小朋友啊一声叫起来,随即手一松。猎物瞬间游走了。
是条黄牙头!小朋友的手被它鱼鳍上的刺刺中了。抽回手一看,右手中指上有个血印,一时很吃痛。
小朋友赶紧朝小伤口吹气,好像这能减少疼痛。黄牙头刺有毒,然后忙着给小伤口挤血。挤出两滴血后,小朋友左手握住右手使劲抖,随之身体也抖动起来,好像这也能减少疼痛。
过了好一会,疼痛感才慢慢消失。
不错,这就是摸鱼!

2,
童年有很多乐趣。对于水乡的我们来说,摸鱼就是一种童趣。
我的家乡在山清水秀的婺源,我们沙城李村前有两条河。一条是天然的大河(下文简称大河),见下图。有多大?反正让你任意挑块最好的石子,你也无法把石子从河这边扔到河那边。一般人最多扔河宽的三分之二。

另一条是当年农业学大寨时挖的人工渠道(下文简称河道),水深流急,用来发电,见下图。

当然,摸鱼不可能在深水的河道,而是在深深浅浅河床复杂多变的大河。大河宽而复杂,河里鱼也多而杂。
摸鱼是徒手抓鱼,所以有两种常见的鱼不好抓,即黄牙头和桂鱼。黄牙头每个鱼鳍上都有一根刺;而桂鱼背鳍上有一排呈锯齿状的刺,所以我们当地叫它锯鱼。肉手碰到鱼的毒刺,肯定人吃亏。
盛夏,鱼在常常躲在石头底下凉快,同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因此就有了摸鱼。
摸鱼是讲究诀窍的。要善于观察鱼的游向;双手包抄到位之前要慢,以免惊走了鱼;包抄到位后动作要快。小时候经常看见大我2-3岁的林场的高建飞常常摸了一串串的鱼,见下图,他是摸鱼高手。

摸鱼肯定是在浅水区,那么深水区的鱼怎么弄呢?
3,
小时候我很少摸鱼,不仅仅是因为摸鱼只能在浅水区从而收获有限,主要是因为父亲是网鱼高手。因此我通常网鱼。
我家里有四多。一是秤多,这是因为父亲有个在秋口农机厂上班的浙江朋友应加求,她有个儿子专注订秤20年,经常来我家,因此近水楼台我家有大大小小很多秤。有兴趣的可阅读我号文章「异乡人」。
二是弓多,非弓箭那种弓,是逮野兽的1-2米的大竹弓。三是竹笼竹篓多,这是逮泥鳅鳝鱼用的。四是渔网多,因为父亲喜欢网鱼。
其实,我家里什么都多,除了上面四样,还有竹篮多,谷箩多,挑箕多,镰刀多,斧头多,锄多,锯多,草药多…因为在以前的生产队时代,父亲力气不足工分少,于是他就把聪明才智发挥到上山张弓打野兽,下田装泥鳅鳝鱼,下河弄鱼虾鳖上面。
因此从小到大,我经历了父亲弄鱼的整个历史。
4,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看见父亲晚上带着灯火,挑着弄鱼的家伙什---鱼桶,鱼桶的一头是小鱼船,一头是里面装着各种渔网(见下图),下河去了。

晚上是多晚?通常是大家都睡觉进入了梦乡,父亲才开始忙活。因为渔网下早了怕被居心叵测的人给偷偷收走了。那时渔网也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物质。
带的是什么灯火?最早是汽灯(见下图),这种灯点起来很麻烦。后来出现了头灯,就方便多了。
挑着什么样的小渔船?实物已经不在了,类似下图那样的,但比它小点,形状两头尖中间鼓呈椭圆形像橄榄球,我们当地也称为鱼桶。此鱼桶非彼鱼桶。
看着渔民驾轻就熟,其实这种鱼桶非常不容易掌握平衡,稍不注意就翻。我小时候曾经试过好多次,均以翻了为结局。至今尚不能像父亲那样坐在里面优哉游哉。
第二天一早,父亲总是趁大家还没有起床就收网,又是怕别人偷收渔网。每当我起床时,父亲解鱼(把鱼从渔网上解下来,见下图)都已经解了一大半了。

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河里鱼真多,网上满满的都是鱼和螃蟹,甚至有鳖。每次鱼解下来都有2-3脸盆那么多。

5,
鱼多并没有带来喜悦反而挺发愁的。
发愁?你一定说有没有搞错啊,鱼虾蟹鳖都是野生的,绝对原生态,营养价值高,这么好的东西可以去卖嘛,保证一抢光。
卖?非也!那时东西不能买卖,否则就是投机倒把要被批斗的,何况那时大家都穷,没得人买。
于是就自己吃。但是问题又来了,家里严重缺油,鱼弄出来不好吃,只能炖汤。于是全家人吃那白淡淡的鱼汤,吃到最后见了就吐。弄得我现在都不喜欢吃鱼。
吃不了就晒干鱼,好主意!但是因为有2-3脸盆鱼,剖鱼(挖鱼内脏)太耗时间了,并且令人腰酸背痛。问题是每天还要去生产队里上工挣公分,那重体力活多。两项叠加,弄得母亲牢骚满腹。
鱼无法买卖,自己吃没油,晒干鱼又那么耗时,那么多鱼怎么办?送人吧。连送人都有问题,人家不要!他们都说烧鱼耗油(大家都缺油)还耗柴火。最后好说歹说才把鱼送出去。
小螃蟹只有煎着才好吃,因为缺油没人要,最后只能作为猪食。野生的鳖因为煮熟它耗时耗柴而最不受欢迎,最后没办法,父亲只能放在水缸里了。
现在想想,是不是很可惜?!再也没有那么好的美味了。
6,
吃鱼很费劲。弄鱼更辛苦,每天晚出晚归,早出早归,一天睡不了几个钟头觉。还有,解鱼和修网同样耗时。不是强烈的兴趣与爱好,根本坚持不下来。
解鱼的同时要把被鱼挣扎得乱糟糟的渔网理顺,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我读书时虽然顽皮但是该耐心细致时还是蛮能熬的,估计与我经常解鱼有关。
开始出于好奇,我经常摆弄渔网,后来父亲试着让我帮忙解鱼。就这么,在父亲的熏陶和指导示范下,我开始了弄鱼的前期工作-整理渔网和后期工作-解鱼,以及在母亲指导下的后勤工作-剖鱼、晒鱼、送鱼。并一发就不可收拾。
还要修理渔网,常常看见父亲像女人做针线活一样在渔网上穿针引线。修网对于幼小的我来说太难学,我经等我长大了父亲又希望我多读书而不是去跟他学弄鱼。故修网我是不会的。
随着我慢慢长大了一点,父亲终于带我下河去网鱼了,心情是紧张而兴奋的。
人都有一些自以为是的思维定势,比如大家往往认为鱼是顺流而游的。实质上恰恰相反,鱼都是逆流而游的!这是我跟随父亲网鱼学到的第一个大经验。人们通常都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觉得还不如说人应该学习鱼逆流而上的精神。
然后,鱼是可以被赶的。有几次,我见父亲在上下方撒下网,这叫布下天罗地网,然后快速在中间投大石头,鱼受到惊吓后四处散开而无处可逃,如瓮中捉鳖般。收网,齐活!
至于看鱼群这个本事,当时我很小学不会。
但是我很快就见到了这个壮观的场面。
7,
那次,父亲走着走着突然跑起来,急匆匆在一个急水滩头快速撒下两张渔网。
第二张渔网还没有撒好时,第一张渔网上噼里啪啦全是鱼被网住后的挣扎声。看着那么快网上满是大鱼,它们拼命挣扎,噼里啪啦声音如此大。我一下惊呆了!
父亲赶忙招呼我下水,让我每只手抓紧一条鱼不要放。我一看这么多鱼,于是想多抓几条,结果是狗熊掰棒子,抓一丢一,最后还是一手一条。鱼更滑,加上手小,还逃了一条,最后双手只抓住一条鱼。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抓住两条鱼不放。
而父亲的动作是:迅速解下一条,到岸上使劲摔打后,又来迅速解一条,再狠狠摔打…再循环往复。想不到经过摔打的鱼居然还蹦回河里逃走了。这个鱼真厉害!
还有更厉害的鱼!第一张网上的鱼噼里啪啦地蹦,居然把第一张网弄得到处是窟窿,然后后来的鱼顺利通过窟窿。然后第二张网又是噼里啪啦地蹦,居然又把第二张网弄得到处是窟窿,大部分鱼瞬间逃得无影无踪。
鱼群冲破这两道封锁线只是一瞬间。
最厉害的是鱼群中一条最大的鱼,直接跃过这两张网,然后重重地砸下来,溅起一个大水花。就像我后来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海豚表演的跳水。令我满脸惊讶!
我们最后只弄到区区7-8条鱼,然后是两张满是窟窿的渔网。
我第一次见到鱼的求生欲望如此强烈,而鱼群竟也可以通力合作,共赢。这绝对是震撼级表现!实在令人叹服。至今印象深刻。
这次应该是父亲发现了一个有50-60条大鱼的鱼群。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大鱼群。
至于经验教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及时收网。鱼离开了水就没劲蹦了,这样应该网鱼最大化。但当时我太小不懂。父亲也没有这样做,或许他在想,都说一网打尽,我已经准备了两张网,那应该万无一失了吧。
父亲失算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鱼会有如此出人意料的表现,竟然拼了命顽抗到底。
8,
父亲经常在哪些地方下网,下网的方式,我都一一记在心中,为了将来自己来网鱼。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盛夏的劳作是很辛苦的。慢慢又长大一些的我想方设法躲避这劳作,而心中早已跃跃欲试按捺不住要下河去一试身手。
父母怕小孩去河里危险,于是我趁机找个了伴-董旺根,我出渔网,鱼分他一半。成交!然后在母亲千叮万嘱中我们终于下河网鱼了。心情如出笼的小鸟。
我们两人通常沿着大河那边往下网鱼,从那边洲开始,一路经鸟子石,一直到上河急水滩。
轮到自己网鱼时,我发现结果并没有预期中好,收获比父亲差远了。多年积累的经验不是一朝一夕学会的,姜还是老的辣!
当然,虽然收获没有父亲多,但网鱼总比摸鱼收获好。
再长大的我就壮着胆子一个人下河网鱼了。
网鱼我一直保持了好多年,没事就去河里过过瘾。
9,
除了主流的网鱼,父亲还放钩。
放钩不是专业弄鱼人一般不清楚,就是用个木盆,四周弄上泥,晒得8成干,然后把100-200个鱼钩穿上蚯蚓挂在木盆四周,再晒干,最后埋在水中,规模化钓鱼。收获还可以。
我见过村里另一个弄鱼高手用扳罾zēng(又叫扳缯,见下图)弄过鱼。动作简单,放下,拿起就可以了。这种方式一般是在洪水期,在河边洄流处守株待兔。非主流弄鱼方式。

还有鸬鹚抓鱼(见下图)。我见过一次。村里有人借了4个鸬鹚来河里抓鱼。鸬鹚脖子上系根绳子,系得松与紧决定着鱼的大小。怎么说呢?

鸬鹚每每抓到鱼,第一时间是想自己独吞。因为绳子勒着脖颈,能够通过的小鱼就被吞吃了,吞不下的大鱼鸬鹚咬着不放。这时,主人用棍子把鸬鹚的头往下按,并呵斥道”吐出来”,鸬鹚不得已才乖乖地吐出大鱼。
还有炸鱼,见下图。这是成年人勇敢者的游戏,具有危险性。关于炸鱼可以阅读本号文章「惊险刺激的炸鱼」。

还有电鱼,见下图。电鱼用的是功率有限的蓄电池,深水无效,只能在田沟,小溪,大河的小支流等地方电鱼。当年鹤溪中学有位老师用220v交流电还是高压电在一个下雨天去电鱼,结果可想而知,不幸牺牲。

10,
我网鱼越来越熟练了,但是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了。
是因为人们为了经济利益毁灭了河里的鱼。
我曾经看到很多文章抨击炸鱼和电鱼。当然,炸鱼很危险,电鱼是灭门,两者都应该禁止。但是但从渔业保护来说,这两样造成的后果有限,见上文。
而真正对河里的鱼产生毁灭性打击的是下面三样:
首当其冲的是化学污染。例子举不胜举。化学品排放到河里不但鱼死光光,河边寸草不生,还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的健康与生命产生巨大危害。
君不见,很多河湖都已经臭不可闻,尤其是在北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本来北方河湖就是死水一潭,再经化学品排放。
其二是淘金挖沙。以前是淘砂金,现在是搞基建挖沙,把河床挖得一塌糊涂,见下图。

其三是毒鱼。这里的毒鱼不是大家说的用乐果/敌敌畏/毒鼠强/灭草灵/枯草剂等毒药毒鱼,这多半是报复,这样的鱼不能吃。我们说的是另一种毒鱼。此毒鱼非彼毒鱼。
南方山上有一种树根,挖来压榨冲洗而成泡沫液,类似洗浴泡泡。倒入河中,所到之处瞬间鱼翻白(鱼死就翻身,露出白白的肚皮),见下图。这是灭门惨祸。

只有很大的鱼可以逃过一劫,小鱼苗尤其遭殃,决不能幸免于难。这种树根泡泡液只对鱼有毒,对人没毒,所以这样的鱼人们照吃不误。
聪明的人们啊,阿弥陀佛!
11,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婺源多山水多且好,但是我们沙城李村周围都是小小矮矮的丘陵,方圆5-6里没有什么山,山靠不住了。
只能靠水。好在我们村前有两条河,因此我们从小就与这两条河打交道。但是,与河打交道是有(生命)危险的。
当我从母亲嘴里知道,父亲不会游泳。那一刻,我吃惊不小!父亲弄鱼通常夜里下网,天不亮就收网,他还要坐着那个容易翻的鱼桶在深水里来来去去,此时旁边没有人,万一有什么事…多么危险!
每当早上,天刚蒙蒙亮,父亲单薄瘦弱的身躯穿过浓浓的大雾而来,我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著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