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想过,一部电影可以如此深刻而犀利的展现人性,《驴得水》就是这样一部影片。
校长孙恒海带着三个年轻的老师,张一曼、周铁男、裴魁山在一个偏远地区教书育人,看起来一派祥和。
随着一封电报的到来,当众人得知特派员要来到三民小学进行突击检查时,故事正式展开。
偏远山区,严重缺水,教师们为了运水方便,将一头驴虚报成吕得水老师冒领薪水。
也许最开始他们只是希望有钱来养这头运水的驴,但发展到了最后,骗来的薪水已经成了他们的额外收入。
当私欲压过原有的无私,后来的一切便已经埋下了伏笔。
大多数影片,都是好人坏人并存,而《驴得水》这部影片,严格说来,没有一个坏人,更没有一个好人。
坏人在影片中亦有善良的一面,好人作恶更是没有底线。这部影片,让人深刻意识到,人性,到底有多复杂。
先说一下裴魁山这个人物吧。
影片开篇不久,就借由裴魁山之口,说出了他们这四个人来到这里的目的。然而,他们这四个人真的都是这么想的吗?在我看来,未必。
当我刚看到裴魁山与张一曼的对话时,心里有些微微的感动,觉得裴魁山的表白还是很感人的。
可当我看完电影,再回过头来看这段对话,再来审视裴魁山这个人时,我看到的只有虚伪和自以为是。
裴魁山爱张一曼吗?
不,他并不爱张一曼。
我不觉得这种自私的占有叫做爱。校长孙恒海、裴魁山、张一曼、周铁男四人,在来到这个学校前应该就已经认识了。
电影有一幕中周铁男的衣服上写着“京仁大学”,他们四人之前应该分别是是京仁大学的老师和学生。
裴魁山来到这里的目的显然并不单纯,也许,他只是为了追求张一曼才来到这里,所以,他才会想着带张一曼一起离开这里。
而他之所以要追求张一曼,可能是他真的喜欢张一曼,但这种喜欢,更多的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占有,或者说是想要得到而得不到的渴望,这从影片后来的发展便可以看到。
当他看到张一曼和铜匠在屋内时,哪怕他知道他们此刻在做什么,他却只是站在外面。这是爱一个人时应有的表现吗?
其实影片很早就揭露了裴魁山的性格。
一个“怂”字,就概括了裴魁山。每次遇到什么事时,裴魁山就紧张到坏肚子,张一曼很早就看透了他,所以不可能跟他在一起。
有好处就想得到,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想要得到张一曼,却什么也不想付出。
失去张一曼后,又认为大家都欠他的,把自己放到受害者的身份开始肆无忌惮的伤害别人,尽情作恶。
也许他对张一曼的感情不仅仅是喜欢,还有一种自以为是的责任感。
他觉得张一曼是自甘堕落,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去拯救她,他渴望得到那种救世主般的自豪感。
这就是裴魁山,一个无能懦弱,又自视甚高、追求虚荣的小人物。
对于张一曼,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也许大家都认为影片中一定要有一个好人吧,所以很多人将张一曼捧得很高。
我觉得,张一曼,没那么伟大。
因为校长当初将吕得水说成是英语老师,所以,面对特派员想要听铜匠扮演的吕得水用英语上课时,众人都很慌乱,只有张一曼,巧妙地用英语试探了特派员,证明特派员根本不懂英语。这里可以看出张一曼遇事不慌不乱。
面对铜匠,张一曼更多的只是将他当成一个本分的老实人,面对铜匠的不舍,她也给予了铜匠安慰和寄托。
当铜匠妻子来寻“带坏”她丈夫的女人时,她毫不畏惧,也从未想过隐瞒,但因为铜匠让她别认,她不想害了铜匠,便否认了。
面对裴魁山的冷嘲热讽,她毫不在乎,但面对校长的请求,她只能站出来。
但当她看到铜匠想要留在这,抛弃自己的妻子时,她开始用绝情的语言伤害铜匠,想让铜匠明白,自己根本就没有喜欢过他,铜匠应该忘记一切,安心和妻子生活。
关于张一曼的过去,影片中没有说明,但从她的言行以及身边人的态度,我们隐约能猜出些。
聪明、善良、重情义,热爱自由,这是张一曼让人欣赏和赞赏的一面。
但她先是跟裴魁山在一起,后又主动勾引铜匠,她的行为不端,间接地破坏了铜匠和铜匠老婆之间平静的生活,这点是应该被谴责的。
正如我之前所说,影片中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
之前提到了校长,那就继续说说他吧。
校长孙恒海看似是最正常的一个人,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教育者的责任和无私。
但当教育成了他唯一的追求时,当为了教育可以不惜一切时,这样的校长真的还值得尊重吗?
当铜匠拒绝照相时,张一曼说“我来睡服他”时,周铁男示意校长管管张一曼,但校长却找了个很是离谱的借口,不管不顾。
校长可以用这是张一曼自己的选择这种理由来欺骗别人,但他心里不清楚吗?只要他不让张一曼做这件事,张一曼一定不会去做。
虽然影片没有说校长之前究竟做过什么,但裴魁山后来说,是校长救了她,她才能来到这里。
对于热爱自由和懂得感恩的张一曼来说,校长让她做什么事,她都不会拒绝的。
当铜匠报复张一曼,要求把她的头发剪了时,只有校长动手,张一曼才会毫无反抗能力。
摧毁张一曼的,导致张一曼变疯的,是铜匠的报复吗?不是。是裴魁山的咒骂吗?不是。是周铁男最后的懦弱吗?不是。
是校长,是校长的所做所为让她心寒。
校长在她心中,大概就象征着美好和世间最后的善良和温暖吧,她把校长当作了自己的精神寄托。但当精神支柱坍塌,她便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最后的那声枪响,述说了她的结局。
校长一直的梦想就是发展教育,甚至不惜给学生发奖学金也要招更多的学生,但这样的行为本身就已经背离的教育的初衷。
更何况,发展到最后,校长的目的也不再单纯。
当看到校长为了让吕得水这件事隐瞒下去,不惜让自己的亲女儿嫁给铜匠时,我不再愤怒,而是悲哀。
校长虽有着振兴教育的梦想,并且为之不断努力,但他太弱小了,他什么事都做不了。
他拯救过张一曼,但最后却又一手摧毁了她。大儿子去了延安,两人不再联系。小女儿她也保护不了。
作为长者、作为父亲,他都是不合格的。作为校长,他合格吗?影片中没说。
特派员在影片中说的一段话,大概就是对校长这一生所做努力最好的嘲讽。
铜匠这个人物,看似是影片的主角,但其实,他一直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人物。
最开始铜匠真的只是一个老实本分的铜匠。
后来他变成了吕得水老师,他迷失了自我。他听从校长的建议,在校长女儿孙佳的帮助下开始学习。
再后来他彻底抛弃了铜匠的身份,他希望自己真的是吕得水老师,他向往知识分子的生活。
此时的他,已经彻底被欲望所支配了。他抛弃了自己曾经的妻子,他恶毒地羞辱伤害过他的张一曼,他一心只想摆脱自己曾经的身份。
铜匠的转变让我猝不及防,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之前的铜匠是无知的,所以他没有什么欲望。但当他拥有了知识后,欲望支配了他。
是知识的罪过吗?不是,是铜匠失去了本心。
在发现自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后,他不是想着用知识改变自己的生活,而是选择了用“吕得水”这个身份,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到了最后,说一下周铁男。对于他,我真的很难评价。
周铁男,一直都是那个豪爽、冲动、善良、勇敢、正义的代表。
他爱孙佳,爱的小心翼翼,哄着她,护着她。
他照顾张一曼,从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反而屡屡站在张一曼面前想要保护她。
他不想弄虚作假,却又配合校长完成教育的梦想。
他看不惯裴魁山的虚伪和懦弱,却也让着他。
他第一个认识到了身边这群好人隐藏着的虚伪、自私,他活得很清醒。
我一度以为,他就是影片中唯一的好人。
然而,他最终还是屈服了。
我不怪他向特派员屈服,因为他已经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但他还是失败了。
这时,我是心疼他的。
但看到特派员的保卫想要强奸张一曼时,当听到张一曼向他求救时,他只是畏缩在那里。我知道了,他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热血的周铁男了。
那一跪,我以为只是暂时的屈服,没想到随着下跪,他丢了自己的正义和勇气。
哪怕之后他说的如何冠冕堂皇,都掩饰不了他怕了的事实。他不仅是暂时的怕了,而是,永远失去了勇气。
多么具有嘲讽意义的镜头啊,开始时四人一起努力加油,准备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那时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信念。
到了影片结束时,学校环境改善了,每个人生活的也更好了,但人却不全了,彼此间的信任也丢失了,他们要怎样继续将来的生活?
校长安慰即将前往延安投奔大哥的孙佳,“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孙佳却回答说:“过去的如果就这样过去了,以后只会越来越糟。”
说得真好,如果我们这么容易就能忘记伤害和痛苦,对得起被我们伤害过的人吗?
事情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们总需要有所反省,有所改变。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只有好人和坏人,但做人,要有最起码的底线。
校长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张一曼对她的感恩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裴魁山强把自己的想法的想法加到张一曼身上,肆无忌惮的伤害她;
周铁男在张一曼受到他人强暴时选择了怯懦,在孙佳嫁给铜匠时选择了漠视;
铜匠在张一曼明确说出不喜欢自己的话时,选择了恶毒的报复,抛弃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妻子;
张一曼一心想要自由,但她追求的自由却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
他们都曾是好人,却在最后失去了底线,但他们还称不上坏人,他们只是可怜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