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的时候都忍不住回想自己高中的时候,前两天我列了个表,看看跟七年前的自己哪些方面进步了哪些退步了。比较之后发现,并不能说我越长大就变得越来越好了,因为确实很多方面都退步了,但是七年又确实让我积累了更多的故事。
今年又到了回顾自己高中时光的时候,有了一点不一样的启发和思考。
我常常说自己文理差不多,当年文理分科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的就选择了理科,很大的原因并不是想到就业什么的,而是下意识的觉得学理科很酷,那时候最崇拜的也就是身边周末从来不写数理化作业还是能考很高分数的同学。另外的原因可能来自父母,他们几乎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选理了”。
可是当我今年再回想那个时候,突然觉得其实自己没有文理差不多把,学文科对我来说应该是轻松的多。印象最深的一次高三模考成绩单上,全年级将近两千人,我的数理化基本上都是200名开外,只有语文是个突兀的年级第4。再回想一下,我的课后作业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数理化生物上面,但是偶尔还会考个擦着及格线的成绩。至于语文不用说了,政史地什么的印象里居然还有考满分的时候。
经过七年筛选下的记忆和判断都是这样的,可是我仍然在那时候觉得“我文理差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后悔自己的选择什么的谈不上,可是我突然对自己当时的判断非常好奇。
我有多客观的审视过自己的能力呢?我有多少程度是因为心里觉得“学理科真的太酷了”?
去年要毕业的时候我说我想去科技公司工作。
“科技公司太广了,你想去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其实我说不上来。如果我此时此刻回国的话,可能又会说“我想去互联网公司”。
“你为什么想去科技公司呢?“
“他们做的东西很酷啊“
确实挺酷的,但是想想自己平时除了会看几个重要的产品发布会以外,也并没有什么其他任何迹象表明我对科技产品有多么着迷。
再者我对编程也有着某种执念。
从大三开始接触一点Arduino,期末作业想编个小游戏,结果代码写不出来,最后旁边的学长说“看我写代码写的生无可恋”。
可是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研一的时候我又选了类似的编程课,坦白讲学了一个学期还是没发现自己编程编得好或者说编程编的很快乐。
可是我还是不停的想,学个hci挺有意思的啊。
“为什么呢?“
“我觉得hci挺酷的“
当然,喜不喜欢这话不能说的太早,谁知道哪个时候就get到了点突然开了窍。
但是就我这为数不多的尝试来看,坦白讲,我学理科学的很费劲,编程编的也很费劲。站在围墙外对围墙里的一切好奇和冲动,全部来自于“看起来挺酷的”。
相比于那些我完全搞不定的事情,这种事情可能是更难识别的,因为他们看起来太耀眼,以至于我在接近的时候都忘记了自己会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