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自认为自己很受欢迎?走到哪里都是关注的焦点?尽管为人已经够低调但是依然会发现很多仰慕者?多数时候只是希望静静一个人拥有舒适的空间,在外也希望拥有一种温馨和谐的环境?这听起来有点像妄想,但是如果我们并没有什么问题,这只是身体和心理的正常觉察呢?当然这里要能够设计一种方案以证明这是正常的觉察。另外,我为什么会谈论这个问题?这种现象在青少年和早期成年人当中是很常见的,在这一群体中,这一现象本身也牵涉到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紧张的人际关系。这种牵涉性有没有因果关系?至少从经验或印象来看,这种相关性是存在的,因果性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存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将会确定一个大致的范畴,然后从这个范畴中去寻求恰当的解答。
过度的觉察--这种觉察性可能是正常的,也可能是偏离常态的。这种觉察性可以是一种低阈值的感知觉,怀疑型的思维方式以及弱性的情绪等等(这是常态的,不会带来自身的烦恼,这样的个性特点也决定了其喜好安静、少人的地方,有着一个小圈子,且关系很紧密等);另一方面,这种觉察性也可以是紧张焦虑的结果,负性的生活现状,人际信任的缺失等等(这一非常态可以是前者变化而来,也可以由其他个性特征演变而来,具体的细节表现上会有所差异)。后者则是今天主要谈及的内容。
首先,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这种觉察性,我们需要做一个思想实验,当你走在路上时,你要怎么确认自己并没有是真正地被人注视着?这里什么叫真正被人注视?暂且放下这个细节,继续我们的思想实验。显然,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仪器,当别人将目光投射过来时就可以记录到,那么实验就可以精确地开展,我们并不需要太精确,我们既充当实验者又充当客观的观察记录者。当我们身处一个稳定人流的路上时(选择路上表明是一个随机情况,而不是特定的情况),并且记录到总人数和注视人数,我们就得出一个注视值,不同的人将有着不同的注视值,我们只要比较一下不同人的注视值,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被注视。从这样简单的实验设计,我们就可以理智地思考为什么有的人会更受欢迎?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有着更高的注视值,要么他被众人所知,有着人气(可好可坏);或者有着出众的外表;或者招风的打扮;或者某些特殊的情况等。
这样还不足以让你释怀,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大众的数据,从中我们就可以恰当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如果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注意,那么我们很可能改变自己的形象,包括外形打扮上会更前卫,在集体中也更多地自我表现等;如果我们并不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那么我们会更加喜欢宅着,也不常参与到集体中去。然而,这些关于形象的管理在自我中很多都有可能是相冲突的。比如:我喜好艺术,尤其服装设计,喜好前卫新潮的东西,但是我自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喜好自我表现的人,也不需要得到太多人的关注,有重要的人欣赏就足够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这样,当那些无休止地要求去参加那种活动,或这种活动时,我真的快要疯了;又如:老板认为我应该在物流部干一段时间,熟悉那方面的东西才放心把这件方案交给我,但是我根本就不善于处理那些事,如果那样的日子再长一点恐怕我就快要奔溃了。
这种自我和现实的冲突或者自我内部的冲突是自己是否被注视是否被欢迎的偏常态所在(无论你的自我意识强或不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都有着一定的认识,自我意识强的人对关于自己这方面的知识有着迫切感和准确性,自我意识不强的人则拥有着一些简单和足够让自己运用的关于自己的知识。作为社会化的自我,每个人都有着寻求准确的自我概念的需要、一致的自我概念的需要、自我改善以及自我增强。这些需求驱使我们去学习和适应社会、以及调节自己回复一种良好的状态。所以这里就有必要说明那个所谓的“真正的注视”,我们都应该要一种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你不能让自己过度地绷紧神经,要学会善待自己,同时也不能让自己过于松散,要保持一种动机性;在这种适宜的状态下,去学习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知识,要去尝试,去定位,同时还要有作出改变的准备。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不同的人际和群体,也让自己选择恰当的应对方式和足够好的生活方式,这种重要性更在于个人道德品质的习得,如何对待不同的人,做人的基本等等。
总的来说,焦虑敏感的自我觉察需要我们用理智去克服,任何心理重塑的过程都需要你积极的学习和应用,重新找出心理当中的矛盾结点,然后去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