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散文 • 书评 • 小说 • 诗 散文
年少不识林清玄,读懂已是中年人

年少不识林清玄,读懂已是中年人

作者: 长安荒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1-26 19:41 被阅读198次
    年少不识林清玄,读懂已是中年人

    今年的冬天,西安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雪。前几日夜读时,翻看《世说新语》,特意把王徽之雪夜访戴的故事多读了几遍,把个心向往之而不得之的滋味品了又品。岂料,才过一天,就看到台湾作家林清玄去逝的消息,时年65岁。在作家当中,这个岁数应属壮年。

    早年看过林清玄的一些散文,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本《可以预约的雪》。彼时年轻气盛,父母健安,以为离生老病死很远,若敢说有共鸣,定是年少强说愁滋味。此后经年,才渐有体会。也不过是有朋友自远方来,彼此互照,发现岁月不经意间洗秃了当年的翩翩少年头,洗劫了曾经的挺拔少年身。面对面居然要端详许久,才相视大笑。终于,我们被岁月改变了模样,变成自己曾鄙视的中年油腻男,而当年一起厮混的日子明明恍如昨日,不是么?

    这样的相逢,表面上不喜不悲,但骨子里却悲喜交加,个中滋味,不说也罢。

    其实,令人窒息的最是,生与死的诀别。当不得不开始面对生死离别时,才渐渐体会到了且行且珍惜的不易。同窗董君,前年春节归来,还约在一起把酒言欢,扬言要组织高中毕业20周学的同学会,意气风发的样子,让我印象深刻。但是,去年的夏日突然传来死讯,感冒加醉酒,导致猝死。名利场上,是有很多无奈,让人无法面对。但身为家庭中流砥柱的你的猝然离世,让家人,让朋友也无法面对;同事某君,与我年纪相仿,共同多年,印象中前些日子还在上班,偶尔听闻病重入院,想着找机会去探望,只是一推再推不见行动,竟在去年的雪夜传来死讯。悲伤中掺杂了后悔,前去拜祭,才得知他已入院9个月了,可那形象,清晰的如昨日才见。

    诸如此类,可说的,不可说的,很多很多。

    也许是经历了太多的变与不变,林清玄后来又写了大量莲与禅的散文,在净化心神的路上徐徐前行,成了一道绮丽的风景。名利、离别、生死,于每个人,绕不过,躲不开,事不关己时,尤可静心处之,可一旦牵扯到自己,大多又是另一副面孔。年少时,对于谈禅论道之辈,是不屑一顾的,认为那种境界会在物质条件满足后,自然生成。到了现在,才知道,欲望的沟壑是无法填平的,它像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你不停的往前跑。得到的越多,想得到的会更多;想得到的越多,必然在乎的更多。最后,悲催地发现,在这条路上走得久了,已忘记了初衷,而把身外之物诸如名利看得越来越重,陷入死循环。死结愈来愈重,难舍难解。 

    就不能止步吗?能,但何其难?

    看林清玄,问,参禅能止步吗?能,但也很难。但只要肯,在前行的路上,看淡一些,舍弃一些,拒绝一些,平静一些,总能走得更轻松。而这些道理,必然是在走过许多弯路,受过许多苦痛之后才能明了。别人告诉你,书本告诉你,没用的。

    2017 年7月18日,林清玄应邀到宝鸡演讲,主题是《人生最美是清欢》,心怀向往,与文友相约同去,却因事阻碍终未成行,引为憾事。这恐怕是我与清玄先生距离最近的一次。

    日子就这样走着,不急不缓,心仪的人却在时间的流沙中逐渐消失。台湾作家中,最喜欢的,莫过于龙应台、余光中、刘墉、张晓风、白先勇、林清玄。前年的冬天余光中走了,这个冬天,林清玄也走了,熟识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纸媒日趋衰落,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今天,能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了,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这怎能不让人唏嘘?不怀念曾经的岁月?

    末了,矫情的发句感叹吧:

    年少不识林清玄,读懂已是中年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年少不识林清玄,读懂已是中年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xw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