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山花开
❂原诗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注释
【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第三册,p19】
①古乐府有《长歌行》、《短歌行》,傅玄《艳歌行》 有“咄来长歌续短歌”句,本篇题意出此。②秦王: 指唐宪宗。一说,指唐太宗。③旦夕:日日夜夜。内热:内心炽热。《孟子•万章上》:“不得于君,则热 中。”④凄凄:全诗校:“一作凄凉。”阑:尽。⑤离 离:罗列状。⑥之:指秦王。
❂翻译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80】
写长歌把我的衣襟磨破,
吟短诗使我的白发脱落。
晋见秦王啊没有机缘,
日夜焦虑我心中烦热。
喝口壶中酒,聊以解渴,
拔把地头谷,暂充饥饿。
四月将尽的原野,千里大地一片绿色,
可我的心情,却是加倍地凄凉难过。
夜幕中,只见峰峦起伏重叠,
明亮的月光却只向谷底照射。
我来来回回地沿着石崖寻觅,
可它又在高峰之外不可捉摸。
秦王就象这难以接近的明月,
苦苦追求也难沐浴它的光泽。
只好郁闷地用诗歌来寄托深情,
但诗歌写成,我的白发早又添了许多。
❂解释
【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p181】
这首诗写自己渴望能参与朝政,有所作为,但由于“君为左右所蔽,则不得亲沐其泽”(王琦注语),所以始终未被重用, 以致使他贫困潦倒,身体衰弱,郁愤难抑,故而长歌短吟,发而为诗。正如姚文燮所说:“紫绶未邀,玄丝将变。秦王指宪宗,言骋雄武,好神仙,大率相类也。觐光无从,忧心如沸,饥渴莫慰, 荣茂惊心。仰看夜峰,明月自低渐高,遐迩照临,犹之明王当 宁,乃遇合维艰,故不禁浩歌白首耳。”后六句用“明月”喻指唐宪宗,彷徨追索表示自己求仕进、求被重用的迫切,但却“不得 与之游”,则表现了自己的失望和不满,写得委婉曲折,“深得 《楚骚》遗意”(王琦注语)。
钱仲联认为这首诗是李贺在长安三年作奉礼郎时所写, 但不能确定为何年;刘衍认为作于任奉礼郎时的元和七年(公 元812年),见((李贺诗传》附录《李贺年表》。在长安三年,徘徊追求,不得重用,故以此诗作于在长安三年的后期,是可信的。 关于诗旨,一说:“秦王指唐太宗,诗意盖伤不得遇如太宗而事 之耳。”详参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元和七年》似不如以“秦王”指唐宪宗切合题意和诗人的心情。
【中华大典文学典《唐文学部三》,p1266】
《長歌續短歌》《吳劉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卷二劉辰翁評:非世間人,世間語。起六句皆有古意,春去之感,歲月之悲,皆極言秦王不可見之恨。 題曰《長歌續短歌》,復以歌意終之。「淒涼四月闌,千里一時綠。」好。《黎二樵批點黃陶庵評本李長吉集》黃淳耀評:亦干禄不得之作。明于嘉刻本《李長吉詩集》無名氏批語:起二句掣淸題旨,下文順手也,故無一聯縱出題外者。 《昌谷集註》卷二姚文燮評:紫綬末邀,玄絲將變。秦王指憲宗,言騁雄武,好神仙,大率相類也。覲光無從,憂心如沸,飢渴莫慰,榮茂驚心。仰看夜峰,明月自低漸高,遐邇照臨,猶之明王當宁,乃遇合維難,故不禁浩歌白首耳。《李長吉詩集批注》卷二方世舉批:「夜峰何離離,明月落石底。徘徊沿石尋,炤 出高峰外」,方云: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此魏武歌行也,此詩亦倣其意。「不得與之游,歌成鬢先改。」與之游言與月也,猶太白舉杯邀月之流,承上文夜峰明月四句耳。若謂人則須題有寄某人等字。《詩比興箋》卷四:唐都長安本秦地,憲宗又雄武好仙,有秦皇之風,故長吉詩中多以秦王喩天子。此篇則君門九重,遠於萬里之思也。明月喩君,落石底,謂其光明何嘗不照臨下土。然欲尋其光所由來而從之,則孤輪九霄,遠出高峰之外矣,可望而不可即,何日得與之親哉?孤遠小臣望堂廉如天上也。詩云:「明明上天,照臨下土,念彼共人,涕零如雨。」《評注李長吉詩集》吳汝綸評:奇憤幽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