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老感觉自己不舒服,你小姨劝我去大医院看看,我做了好多检查,大夫也不告诉我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你快回来吧,陪我再去问问。”
同事亚亚挂掉母上大人的电话,本来阳光明媚的心情,转眼间,阴云密布。她在办公室坐了一小会儿,出去给爸爸与小姨分别打了一通电话,知道这又是母上大人的一出闹剧后,心情没有转好,反而变得更加烦躁。
“自多我嫁到这个城市来,每周都回家,她还天天闹,你说,她到底想干什么?”
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身边的人对我们提出的一些要求:
父母:“你再不去相亲,以后别叫我妈?”
夫妻:“如果你不把工作辞了,日子就别过了。”
同事:“如果你不帮我把这个表做出来,要是影响了领导开会,你可可得负全责。”
听到这些要求以后,才发现,他们竟是如此的陌生。而一旦满足他们的要求后,你就会发现,后面还会有一些更加莫名其妙的问题接着而来:
“快点生二胎吧。”
“你要出去旅游,谁来看孩子?”
“这个工作你加班一下就做出来了,帮帮忙吧。”
然后,我们发现了自己走进了一片沼泽地里,越是挣扎,越是求生无望。
事实上,你已经陷进了情感勒索的恶性循环里。
那么,什么叫情感勒索,为什么它每次都能成功?到底应怎么做才能对它喊停呢?
这一切都可以在苏珊·福沃德的《情感勒索》一书里找到答案。
《情感勒索》通过全方位的讲解情感勒索的定义及原因,以及对应它的策略,让每一个人都能够科学,合理的终止身边的人带来的伤害,拥有更健康的关系,阳光的生活。
当然,这是一本心理学著作,作者苏珊·福沃德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同时也是一名畅销书作者和演讲家,经常作为嘉宾出席脱口秀,并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一档面向全美的播音节目,她也在南加州诸多心理与医疗机构担任咨询师。而《情感勒索》就是苏珊·福沃德多年工作经验与研究所得。
一:什么叫情感勒索及分类
需要具备六个要素:要求、抵抗、施压、威胁、屈服和重启。
也就是对方不断提出要求,你开始先是抵抗,然后对方施压与威肋,最终你屈服,牺牲自己的权益。然后,就是勒索者提出新的要求,开始一轮新的循环。
而称之勒索者的这一群人,有四种分类:
施暴者,你稍微一反抗,他们有的怒气满面,有的则是沉默如水,直至等到你的妥协,他们才会变成原来你认识的那个人。
自虐者,你不妥协,他们会虐待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对人施压。
悲情者,他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你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你要为此承担后果。就像亚亚的母亲,因为违背母亲的意愿嫁到外地,便要承担许多无理的要求。
引诱者,只有按照他们的要求做,我们才能得一些好处。
那么,他们又是怎么成功的呢?
二:勒索者成功的原因
这主要是两方面决定:
一方面:我们每一个都会有恐惧感,罪恶感与责任感。这些勒索者会以他们自己的观点,或者联合周围人的力量,或者通过与别人进行比较,来对人进行非好即坏的判断,把人内在的恐惧感、罪恶感与责任感给拉出来,以已之矛攻已的盾,往往我们就败下阵来,只能妥协,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另一方面,勒索者认为自己的要求即是正确的,也是合理的,他不允许别人的拒绝,直到达到他的目标为止。而被勒索者,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无法抵抗,一个人全力承担,让勒索者得逞:反而,又助长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那么,如果想要终止这种伤害,又应该怎么办呢?
三:终止情感勒索的主要步骤:
第一步:对对方的要求进行理性判断;
要是觉得无关紧要,可以有条件的答应或者有底线的让步;要是觉得要求影响自我完整性,坚守自己的处世原则;要是要求会让你改变重大的人生决定,要理性的分析与坚定的信念,找准相应的策略。
第二步:制定策略
策略一:非防御性沟通:面对对方的要求,无论有多么过分与无理头,在回应时,自己本人一定不要带有情绪回应,要理性去表达自己不能按要求去做,主要是靠勇气与机智。
策略二:化敌为友:把对方拉到自己的阵营,一同解决问题。
策略三:条件交换:你的要求我可以做到,同时,我也提出要求,你也要做到。
策略四:运用幽默:缓解紧绷的气氛,转移对方关注点。
说起来很简单,真正应用时,还需进行不停的实践,针对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策略,才能事半功倍。
通过《情感勒索》让我们明白,每一种要求的背后,都深埋着对方的目的与利益。而越是亲近的人,越是了解我们的性格与软肋,把我们牢牢压在罪恶感、责任感与恐惧感之下,让我们不得脱身。
那么,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不要通过别人去限定自己的生活,不要只眼巴巴守着自己的责任,恐惧与犯罪的心理,这一片天空太过窄小,门外的阳光也非常灿烂,只要有勇气,有方法,就能够推开门走出去,外面更加广阔的天空,一直在等候你。
乔布斯曾说:“在你明白你能够拔动人生机关的那一刻……生活瞬间在你面前展现,你可以改变它,可以塑造它。这是最重要的。抛开那些觉得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听天由命就好的错误观念。你想去拥抱它,改变它,提高它,要在上面留下你的印记,一旦明白这了这点,你将从此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