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月渐暖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带你看懂优雅的奥秘杨绛,中国最后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女性。
她的身上被贴上了很多标签,“才女”、“贤妻”、“作家”、“翻译家”,丈夫钱钟书更是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可再多的美评,终究是“优雅”二字最为贴切。
她为什么会获得这么高的评价?这位百岁老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她的一切都感到好奇,直到最近读了桑妮所著的《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杨绛先生整个人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
1.优雅先生
杨绛,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民国。可能更多人关注民国名人是徐志摩、林徽因等人,对杨绛本人却是不熟识的。
这并不是说杨绛先生的文采逊于他们,只是她的性格如此,不愿张扬,对“出名这件小事”能躲就躲,她最爱做的事情只有读书。
在她百岁寿辰时,有人准备为她庆贺。她说:
“我依然想在生日那天安安静静度过,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
这就是先生本人,坚守“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毫不做作,毫不放松。
2.优雅家庭
她这种爱读书的性格,也与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杨绛先生曾称自己的家庭为“寒素人家”,这其实是谦逊之语了。
虽说不是绝对的显赫世家,但从她曾祖父时代起,个个都是秉性耿直,又酷爱读书的人才。
自幼受到浓郁书香熏陶的杨绛,也慢慢长成安然明朗的模样。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为人正统、刚正不阿。
他常常说的一句话是:“世界上的好东西多着呢……”意思是,得你自己去争取。
这句话对成长中的杨绛影响很大,也成为她一生坚守的人生信条之一。
杨绛的母亲是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是中国女性的典型代表。
婚后,她甘愿做贤良的妻子、睿智的母亲。同时,父亲和母亲的感情也很好,被称为举案齐眉的典范。
当时,母亲每天晚上都会记账,却记不清资金的往来。这个时候,父亲就会夺过笔来自己写“糊涂账”而不许她多费心思。
这样贤惠、知性的父母,这种和睦、自由、开明的家庭氛围,也让杨绛从小就感受到了家庭的美好,养成很好的性情。
这才会有杨绛后来的幸福婚姻与教养女儿的温婉时光。
3.优雅婚姻
一说起婚姻和爱情,就必须得提到钱钟书。
1932年的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并与钱锺书相识。
初次见面,钱锺书就说:“我没有订婚。”
“我也没有男朋友。”杨绛回答。
古月堂门前,两人相视一笑,只一眼便认定彼此。
1935年,杨绛与钱锺书成婚,不久又一同出国留学。那段留学时光,充满着甜蜜的味道。
平时的家务活基本上都是杨绛在做,原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姐现在变得“样样在行”。
而钱钟书虽不善厨艺,但在杨绛想家的时候,也会做一顿丰盛的中式早餐,轻轻叫醒杨绛。
而他们相伴多年一直保持下来的习惯,是每天晚上面对面坐在桌前,读着各自喜欢的书。
即便没有任何交流,但二人的心里都是分外满足和愉悦的。
但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时的他们有多幸福,后来的遭遇就有多酸辛。
反“右”运动时,他们二人的文章被扣上“右”的帽子,被送到向下改造,尝尽“五关”的艰辛:劳动观、居住关、饮食关、方便关、卫生关。
文革时,钱钟书被剃“十”字头,杨绛被剃“阴阳头”,走在路上都会被指指点点。
同时,女婿含冤自杀,更是给惨淡的生活蒙上了一层浓重的阴影。
面对种种不堪,一般人可能都承受不来,但他们二人以来往书信为慰藉,以内心沉静为支撑,坚韧地存活着,共同携手走过这黎明前的黑暗。
世人都惊羡于二人的完美爱情,我却更钟情于杨绛淡定优雅的一生。
所谓的优雅,并不是说衣着优雅精致,说话轻声细语,言行举止分外讲究。
这种优雅太过浮于表面,更深层次的优雅表现在气质上,体现在内心的宁静上。
我想如果是杨绛先生的话,她的常态大概就是静坐于雕花木桌前,手捧一本小说,时不时抿一口清茶,然后再次沉入书中……
这种淡定优雅的气质,就是一种最美的姿态。
愿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被时光温柔相待,然后优雅过完一生。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