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积累中,较难的是多音字和平时读错字的辨别和识记,如何夯实读音,做到永不再出错?音形义结合有妙招。
1、“翘首”的“翘”是多音字,第二声,它是个多音字(另有“翘尾巴”,第四声)。讲台上的我,一边讲解一边做示范“踮起脚尖,手搭凉棚,在翘首(重音)企盼,注意我的手势,是搭在眉眼之上,向上;若是向下,就把眼睛遮住,啥也看不见,还“翘首”什么!
“银翘”片,是金银花和连翘合成的中成药。连翘,向上生长(第二声);读错音的同学,差不多类同于吃错药(生笑,印象深刻)。
“翘尾巴”是不对的,自律内敛的人,会自觉把这份“自矜自傲自以为了不起”的尾巴,狠狠地(做动作,板书第四声)给摁下去。
一句话总结:翘首以待,吃银翘片,不翘尾巴。(一句话总结多音字是我常用的方法,再如“天上的星宿在我们宿舍住了一宿”“人参参差不齐不能参加革命”“拗口令太执拗,得拗断”等等)
2、“倔强”,很容易读成两个第四声。先从意思入手,一个二声一个四声就是在“顶牛”“对着干”这就是“倔强”得“不屈服不顺从有个性”;如果是两个第四声,就是“顺毛驴儿”何来“倔强”?
“勉强”“强人所难”“强迫”“强词托理”“牵强附会”的“强”都是第三声(板书,强调“拐弯”,就是“不想干非让干;不是非说是”意思都是“勉强”的,都是第三声。
3、“眼花缭乱”的“缭”是个极易写错的字。现有一绳子(出示),与绳子有关是什么偏旁(纟)?我要变魔术,谁来做我的搭档?(一生上来)遂将手中绳子极速做“s”型,缭乱于其眼前,比商家用来招徕生意或驱逐蚊蝇的做的丝条小风扇的速度还要迅猛。问:“乱”了吗,眼花缭乱了吗?(生笑,遂记住)
意思是归类:给“缭”来“一沓”的形近字并组词(“来一沓形近字”是趣味积累字词的好方法)“撩拨、瞭望、嘹亮、潦草、镣铐、獠牙、官僚、燎原……”,除了“瞭望、镣铐”是第四声,其他都有第二声的音。
4、“孝”的构字部件“老”在上,“子”承之。《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孝”字彰显了古今中华文化底蕴和美德导向(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老祖宗造字的时候”是我的口头禅,借此推测古人造字时如何将音形义相结合,而这就是识记和积累字词的诀窍。我们的语文每课都有“读读写写”,我觉得不妨“讲讲”“品品”“悟悟”,“读”是读准字音、“写”是写好字形和间架结构,写出美感、“悟”就是品悟音形义、品悟造字之趣、品悟情感之趣!
趣讲语文(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