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教边学 且思且悟
三天的清明假期倏忽而过,新的一周又开始了,特别想跟上时间的步伐,奈何却总是慢了几拍。
今天教学《军神》第二课时。本课围绕两条线展开教学,一是以刘伯承的视角,另一是以沃克医生的视角。刘伯承是主线,沃克医生是辅线。
教学的重点是通过文本中人物(刘伯承)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也是本单元要训练的语文要素之一。
因此,我直接以课后习题第二个问题“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导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孩子们到文章中找到相关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刘伯承的内心世界。
这一部分孩子们学习得比较认真,也有很多孩子找到并找准了相关句段。
从“求治”时的镇定与从容,“手术前”拒绝使用麻醉剂,再到“手术中”的一声不吭最后到“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笑谈刀数,引导孩子们感受刘伯承的顽强意志与坚定的内心。
然后,引导孩子们从沃克医生的角度去分析文本,从侧面感受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
先梳理沃克医生从接诊到手术后这一过程中的神态变化(冷冷地——惊疑——目光柔和了——眉毛扬了起来——再一次愣住了——慈祥——肃然起敬),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沃克医生对刘伯承的态度变化过程(冷漠——赞叹——关爱——肃然起敬)。
但由于时间关系,板书没有写完整,主板书只写出了“求治”“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没有写出每个过程中刘伯承的表现。
副板书写了沃克医生神态及对刘伯承态度的变化过程,而没有写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这几个字。
总的来说,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但结尾因为拖堂有点草率了。课堂上虽然留给了孩子们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时间,但没有进行拓展。如果在讲完刘伯承正面描写这部分内容后插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刘伯承的看法或是写几句想对他说的话可能情感会渗透得好一些。
没有完美的课堂,我们总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中发现不足,总结经验,以便下一次能更接近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