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晚饭,我们出门去散步。
第一次在村里晚上出门散步。回来光吃不动,几天里人圆了一圈。从家里出来,走上村口的马路要爬个小长坡。
老公老家在一个小小的村子里,屋子稀稀疏疏错落。村里没有安装路灯。路边亮着灯的屋子不多。从自家灯光明亮的院子里出来,忽地跌进一片黑暗里。眼睛片刻失去了功能。伸手不见五指,这一瞬它不是形容词,让人直观体会了它的字面意思。不止看不见五指,感知身边的人需要依靠声响。黑暗里听力感触也仿佛被放大了数倍。
“你看得清吗?”我问身旁的老公。“过一会儿眼睛适应了就好了。”他说。爬上小坡,世界才慢慢从如墨的黑色里显出了轮廓。老公拍拍我,“这个时间村里没有车,放心。”
前面有屋子漏出微弱的灯光。那是村里的小卖部——过年时小孩最爱光顾的地方。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村里就少了这个限制。孩子一趟趟出入小卖部,仙女棒,红蜘蛛,小喷泉,冲天炮,托他们的福,我对这些品种也如数家珍。如果想要更大型一些的烟花,比如加特林,村里就买不到了,得再走远些,寻到镇上去。
视野里出现一幢漂亮的小楼。老公说这家有三个儿子,一人一层楼建了四层。房子久没住人,落寞地隐在暗夜里。老人住镇上,孩子分散去了各个城市,到过年的时间,屋子里会热闹几天。老公说村里很多家庭是类似的情况。平日,年轻人出去了,有的孩子跟在父母身边,有的孩子跟着老人留在村里。
墨色里,蛙叫和虫鸣密密麻麻地萦绕耳间。青蛙和昆虫的声音在城市和农村是有区别的。城里的蛙声虫声,在公园或绿化较集中的区域常见。一两声的独奏,偶有小规模的合唱已是让人惊喜。村里的声音,来自田间地垄,来自路边草丛,来自屋前屋后墙角,来自小溪小河与沟渠。此起彼伏的声浪,没有停歇,与其说是大合唱,倒不如用交响乐形容更为贴切。
护栏沿着蜿蜒的公路延伸到远处。贴近护栏边走了一会,拉伸舒展开身体,我们掉头回家了。这样纯粹的黑暗,白噪音声响映衬下的静谧,不早些歇息实在暴殄天物。村里的夜晚好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