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曾去广东潮汕度假,在饭馆看到有一种浅色的小蛤蜊,壳薄明亮,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当地人说是“海瓜子”,也叫“薄壳”,我有些纳闷,这与我们舟山所说的海瓜子完全不同,无论是外形色泽,还是价格口味,都有很大的差别,于是掏出手机查百度进行考证,原来学名是寻氏肌蛤。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8687/3f0651a3d5d21959.jpg)
我国地大物博,海岸线漫长,各地方言众多,一些小海鲜也有被叫做“海瓜子”,以前我到山东去,有一种学名是纵肋织纹螺,就被当地人称作“海瓜子”,差别更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8687/90c5b16589370938.jpg)
凡此种种,在我心目中只有舟山的海瓜子,才是最正宗好吃的,人间美味,下酒妙物,百吃不厌。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8687/3d1dc2a199877d13.jpg)
舟山出产的海瓜子,学名是彩虹明樱蛤,也称虹光亮樱蛤,在舟山诸岛均有栖息,过去以岱山、定海的马目等地出产最负盛名。海瓜子,形体漂亮,栖息在浅滩泥涂中,如今随着围垦利用,当地的泥涂越来越少,价格一路攀升,市场上如果有野生的,每斤要买到好几百元。
我不适水性,游泳没学会过,但清晰记得人生唯一赶海的经历,还是在四十年前工作过的地方浙江乍浦。
潮水退去后的泥涂上,充满着生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8687/4359cd25930627e4.jpg)
烈日当空,成群的泥螺在缓缓爬行,比较容易抓到;浅洞里沙蛤倒是不少,脚底也能踩到几个;沙蟹在不远处诱惑着你,可当你走近后便快速进洞,而且洞与洞之间是相通的,你未必能够抓住;还有弹涂鱼,只能欣赏它的跳跃,是永远抓不住的。
海瓜子是躲在泥涂里面,不像有些小海鲜暴露在泥涂表面,它是活物,需要呼吸,气息会在泥涂表面形成一些细微却又清晰精致的花纹,看到花纹,你就要迅速下手,手掌伸入,向上轻轻一探,快速捏住,要不然就会滑走,颗粒无收……
赶在涨潮前必须上岸,人晒得通红,但收获满满,最多的是泥螺、海瓜子,还有一些沙蛤等。乍浦海边的泥涂,当时船舶停靠较多,小海鲜柴油味浓,味道自然就不好。吃不是目的,而赶海更多的是享受快乐,让我难以忘怀。前些年,我又到过那里,随着港口开发,泥涂也已经基本消失。
海瓜子捕获时,多含泥沙,先要用海水浸养,待海瓜子泥沙吐尽,洗净沥尽水分备用。海瓜子最好的吃法,就是葱油海瓜子,肉质鲜嫩、清爽可口,烧法简单。先在锅中加少量食油,然后放入海瓜子猛火热炒,同时放少许姜片、干椒、料酒、酱油、葱末等,炒到海瓜子壳弹开后,快速出锅装盆,不能久煮,否则肉质容易脱水萎缩,不好吃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0978687/911ac3e9eaaee926.jpg)
整盘炒出来的葱油海瓜子,肉细嫩,味极鲜,是用来下酒最合适的菜,筷子夹起,一粒粒送入口中,吐壳食肉,慢吃细嚼,回味无穷,感觉就像是在嗑瓜子,过瘾又解馋,真的特别好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