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日志旅行·在路上今日看点
纸醉金迷与逆天而为——记迪拜行

纸醉金迷与逆天而为——记迪拜行

作者: 简书用户_ | 来源:发表于2016-08-05 00:37 被阅读0次

旅行时过一年才有提笔写游记的想法,多少惭愧,暴露了笔者多年的拖延症。然而,只有经得起时间的冲洗,才能过滤出最有价值的记忆与感受。(因此,该游记非流水账与攻略文,如需攻略文请往途牛/携程/马蜂窝)

迪拜游记

旅行时间是2015年的七月底。旅行的初衷是笔者中考结束,有意放松。至于为什么选择阿联酋,一是很多年前就在各路转载文惊叹于迪拜的奢侈,二是湖南卫视旅游节目《花儿与少年》的热播,各路明星的游玩经历更激起了人的动身欲。

以上两种原因令人对迪拜这座城市充满无限遐想,无尽的豪车、豪宅与极度繁华的商业区,当然还有那些被冠上了各种“世界之最”头衔的酒店、摩天大厦甚至喷泉和游乐场。一想到是这样unimaginable的目的地,整整8小时的航程里我都在期待着些什么。

由于行程里还有一个目的地是阿联酋的首都阿布扎比,并且航班到达的目的地是阿布扎比国际机场,就暂且先从阿布扎比说起,算是为迪拜做一个铺垫。

身患拖延症的我旅行起来也不例外,半个月前就打算做足攻略,然而直到登机,我对阿布扎比的认识也仅限于“阿联酋首都”。不过,对于行走的人儿来说,除了passport,没有什么是必须准备好的,那不如留下悬念,哪管前方是精彩亦或是惊吓,尽管走着遇着。扯远了,言归阿布扎比。阿联酋共有七个酋长国,七个酋长国之间各自为政,只在外交和军事上联合,故阿联酋全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即为阿布扎比酋长国,其与迪拜的关系,类似于我们的北京和上海,分别是阿联酋的政治中心(首都)和经济中心。对比起富裕程度,迪拜远远不如它,其石油资源与经济力量居阿联酋首位,用“低调奢华有内涵”形容它再恰当不过。比如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迪拜的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但却很少有人了解阿布扎比八星皇宫酒店(Emirates Palace),实际上其奢华程度更胜一筹。虽然谈到那些梦幻的建筑群,阿布扎比远远不如迪拜,但仅仅是一座阿布扎比大清真寺(Sheikh Zayed BinSultan Nahyan Mosque),就足以让所到之人信服它奢侈而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内涵。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

再说迪拜。

先谈它浮夸的天堂。迪拜码头(Dubai Marina)梦幻的建筑群、面积相当于50个足球场的Dubai Mall、以奢华无比著称的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世界最高建筑哈利法塔、世界第八大奇迹棕榈岛、华丽壮观的亚特兰蒂斯酒店(Atlantis)······这些不可思议的奇迹绝非虚张声势,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眼见为实,不妨先上图。

迪拜码头(Dubai Marina) 迪拜码头(Dubai Marina) 迪拜码头(Dubai Marina) 迪拜码头(Dubai Marina) 迪拜码头(Dubai Marina)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 朱美拉公共海滩(Jumeirah Public Beach)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外景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外景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内景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内景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内景 七星帆船酒店(Burj Al Arab)内景 俯瞰帆船酒店 在建的世界岛(The World Islands ) 朱美拉棕榈岛(The Palm Jumeirah) 朱美拉棕榈岛(The Palm Jumeirah) Dubai Mall Dubai Mall Dubai Mall 哈利法塔  (Khalīfa tower) 波斯湾的日落 迪拜音乐喷泉

这些逆天而为的作品让这座城市显得纸醉金迷,令人心生向往。然而,当我真正站在Dubai Marina的建筑群下,抬头仰望四周一幢幢密集如神话的大厦时,忽然觉得很可怕。

原因是气候。迪拜属热带沙漠气候,七月底白天的平均气温高达48℃,普通人在暴露的室外超过2分钟就会出现不适,这也是为什么迪拜连公交车站、天桥都为封闭式且配备空调。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是谁打造了这样奇迹般的城市?是那些最底层的劳工,大多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及北非地区。据2008年的有关数据统计,每年在迪拜死亡的底层劳工超过800人,死因多与恶劣的气候和过度劳累有关,这是一个恐怖的事实,特别是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过将近50℃高温下残酷的阳光后。你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赚着极为辛苦的血汗钱的劳工,但在这片奢侈的沙漠里,贫富差距是这样赤裸裸,甚至作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这种现象都可以一览无遗地出现在你眼前。傍晚时分,我乘坐的巴士行走在公路上,透过车窗,时不时可以看到身边穿梭而过的劳工车。这种小巴傍晚负责把白天在市中心工地上作业的劳工送回远离市中心的劳工宿舍,破旧而拥挤的车里没有空调,劳工们勾肩搭背昏昏欲睡,靠着车窗外的疾风缓解一时的炎热,也不知道那伴着沙尘的风是不是热乎乎的。我不忍心再望向窗外了,车里的冷气足得发人清醒,我回想起在白天血拼的Dubai Mall里,着白袍的男人与着黑袍的女人游刃于奢侈品专柜。这些占城市人口不到20%的当地人拿着国家的高福利,即使不工作也能够衣食无忧,安逸享乐。作为一个远方的局外人,我无法客观地评价些什么,我只沉思我所看到的寥寥几幕。

配备空调的封闭式公交车站 底层劳工(图转自网络)

旅行中见识过热带沙漠夏季恶劣的天气后,我本后悔决定来旅行前为什么不多做攻略,这样也许可以选在冬季宜人的时节来访,玩得也更舒坦些,可是转念一想,其实这样难得的炎热让人在玩乐之余学到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甚至避开旺季也可以省下一笔开销。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这座城市当然还有shock到我的地方。和来之前想象的大有不同,我以为shock到我的会是传说中遍地被遗弃的豪车,或者是各类高大上的建筑,其实都不是。豪车的数量绝非网络上软文所吹嘘的一般,公路上大多是日产车(因为便宜、省油、性价比高),景象与深南大道彼此彼此;至于城市总体的建造,除了个别被冠上“世界之最”头衔或者浮夸的建筑会让人多留意几眼,别的也可谓司空见惯了。这也印证了我们王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的:“以深圳的发展水平,你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大都市都不会张嘴巴的。”至于各类网络软文、旅游节目也不过是迪拜为发展旅游业实现经济转型而“哗众取宠”吸引游客罢了。(没错,天真的本少女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而这座城市真正shock到我的,是它在高速发展经济和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仍然高度重视着宗教文化。从最初入境时当地公务员穿着的穆斯林白袍,到愿意斥巨资打造一座座奢侈的大清真寺,再到各类大型公共场所里比上课铃还要准时响起的朝拜铃,你马上就会发现,在这里,你时时刻刻都可以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是因为如此,这里的公共场合别具风味:着吊带衫休闲服的开放的外国女性,与对此习以为常却依然保守的当地穆斯林女性(身着落地长黑袍,头披黑面纱,面部只露出一双幽深动人的墨瞳)同时穿梭在眼前,这番景象在别处恐怕很是难得,当然,同样难得的还有类似一夫多妻出没的情景。

旅程结束,在从香港机场返回深圳湾口岸的途中,我久违地看到了窗外的青山绿水,我第一次觉得这些稀松平常的大片大片的绿色是这样珍贵而美丽。要知道,整整一个星期以来,我的窗外都是苍凉的沙漠,只有车行驶在市中心时,才得以看到成本昂贵的树木(在热带沙漠气候的条件下,每年养活一棵树大约需要花费1000USD,而市中心的树量却不在少数,阿布扎比的树量甚至更胜一筹,这大概也是凸显其富裕的一个方面,怪不得阿拉伯有句话说,看这家有多少钱就数数他家种了多少棵树),正因如此,从水上飞机俯视下的迪拜,如同巨大的工地,毫无美感可言。我常常会幻想,如果当地人来到我们的九寨沟走上一遭,会是几脸懵逼呢?所以,上天是公平的,即使没有人家那样丰富的石油资源,但我们所拥有的舒适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淡水资源和苍翠欲滴的自然景观也许更为珍贵,凭着这份珍贵,就足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爱护。

培育成本高昂的树木(滴灌技术) “巨大的工地”

总结今次所到之处,大致有:迪拜博物馆、迪拜河、棕榈岛、七星帆船自助餐、沙漠冲沙、水上飞机、游艇畅游新迪拜、阿布扎比大清真寺、Dubai Mall。

作为一篇游记,如果真要安利些什么,我推荐沙漠冲沙(有冒险性,身体不适者慎选)。理由有三:一是刺激和惊险,适合乐于冒险的年轻人;二是休息之余可以欣赏沙漠中的落日,从繁华的都市中抽离出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落日映射下的沙漠绚丽而浪漫,沙漠的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偶有几丛绿色的植物点缀着,好似寓意着生机与希望,使人愉悦欢畅。不必担心夏季温度高的问题,沙漠昼夜温差大,日落时分的沙漠气温还算宜人);三是进入沙漠营帐后的活动都别具当地风情,如观赏中东肚皮舞、与中东美女共舞、享用的阿拉伯烧烤晚餐、品阿拉伯特色的水烟,绘制阿拉伯传统汉娜纹身(无害)······你绝对不需要心存顾虑,每一项都值得have a try。

沙漠中的落日 沙漠 冲沙 手绘汉娜纹身 (〜^㉨^)〜

另:本游记附图均由手机拍摄,部分稍加滤镜,摄影水平不精请见谅。

Thank you for reading.

Mandy

2016/8/4 21:5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纸醉金迷与逆天而为——记迪拜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hh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