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条秘密通道,可以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让你成为他15分钟,你想进去试试吗?
如果可以进入另一个人的大脑,控制他的一举一动,甚至永远变成他,你又愿意吗?
这个脑洞大开的想法来自电影《傀儡人生》,而它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成为约翰•马尔科维奇》(Being John Malkovich)。
电影海报这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又气氛诡秘的电影:昏暗的舞台上木偶跳着奇怪的舞蹈,家里养着猩猩、蜥蜴、鹦鹉的女主人,七楼半的低矮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弯着腰头顶着天花板走路……这电影到底在说什么?前三十分钟看得我满脸问号。直到男主角在办公室柜子后面发现了一条神秘通道,竟然能通往电影明星约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片名上的人物终于现身,剧情从此一路狂奔,一发不可收拾。
马尔科维奇是谁?
他在影片中是一个电影明星。有趣的是,现实中真的有个明星叫马尔科维奇,并且就是出演片中马尔科维奇的演员。对,他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了他自己。
百度介马尔科维奇马尔科维奇是一个重要人物,一个关键线索,或者说,他就是一个象征。
电影的主人公克雷是一个木偶戏表演者,他技艺精湛,能用十根手指灵活地操控木偶,舞动的木偶在他手中活灵活现,仿佛有了生命。然而离开舞台,他却是个其貌不扬甚至有些猥琐的男人。经济不景气,也没有人看木偶戏,他只能去做个文档整理员。在家里,妻子对动物比对他更用心,在公司,向女神表白还没开口就被拒绝。直到有一天,这个loser无意中发现了通往明星马尔科维奇大脑的秘密通道。
谁想成为马尔科维奇?
当克雷把这个秘密告诉他的女神玛莎时,玛莎立即发现这是一个商机,她在报纸上登广告,收200美元让人进入通道,成为马尔科维奇15分钟。
你猜生意怎么样?生意好极了。客人络绎不绝,每天在办公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变成马尔科维奇。
这是些什么人呢?可能是对明星怀着好奇的人,但更多的是一群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其中有一个胖子就说:“我又胖又丑,要是能变成马尔科维奇该多棒。” 这些人在自己的生活里郁郁不得志,整日羡慕别人的生活,做着“有朝一日能变成他们”的美梦。
那些被羡慕的对象,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别人”吗?“别人家的孩子”是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好孩子,“别人的老公”是日进斗金又爱妻如命的好男人,“别人的父母”是李刚,是李嘉诚,是王健林。“别人”美貌、多金、有名、有利。总而言之,“别人的生活”就是完美的生活,是“我们”理想的生活。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羡慕过别人,都有过“如果变成他们就好了”的念头吧。然而有多少人,羡慕嫉妒之后,还是维持原样,不曾有任何的改变。就像那些15分钟后从马尔科维奇的大脑里出来的参观者,他们会继续回到自欺自哀的生活里,他们成不了马尔科维奇,因为它们只是一个羡慕别人的人。
另一个想变成马尔科维奇的,是克雷的妻子洛蒂。当她进入马尔科维奇的大脑后,突然意识到自己其实想做个男人,并且爱上了克雷的同事玛莎。夫妻两人同时爱上了一个人,这情节真让人猝不及防。
洛蒂之所以想变成马尔科维奇,或许是因为她发现了真实的自己。在这之前,她对自己的性取向,或者说对自己的内心,是迷糊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她衣着邋遢,头发杂乱,完全没有女性魅力。她嘴上说着要和丈夫生个孩子,却整日和动物说话,还把大猩猩放到床上一起睡。马尔科维奇让她重新发现了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是借由别人来认识自己的,我们在和别人的交往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判断,来认识他人,了解自己。然而我们对自己究竟能了解多少,对自己的定位究竟有几分准确,或许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想变成马尔科维奇的,是男主角克雷。因为女神玛莎喜欢马尔科维奇的身体,他只要变成马尔科维奇,就能得到玛莎。当他发现自己能运用操作木偶的技能来控制马尔科维奇,他决定永远待在马尔科维奇的大脑里,他变成了马尔科维奇。
马尔科维奇的躯壳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他让马尔科维奇变成了一个著名的木偶剧演员,借马尔科维奇的明星光环,实现了他的艺术理想。他娶了玛莎,抱得美人归。他名利双收,从此变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人。
当然,故事不会就这样结束。马尔科维奇秘密通道的幕后策划者,是一个活了100多岁的船长,他才是马尔科维奇的真正操纵者。他绑架了玛莎来逼迫克雷离开马尔科维奇的身体,克雷屈从了,但他自己也知道:离开马尔科维奇,我就什么都不是了。
什么都不是了,什么都没有了。离开了马尔科维奇,他不是大明星,没有成功的事业,没有名没有利,玛莎不会爱他,他仍然是那个loser克雷。
所以,马尔科维奇到底是谁?
是名、是利、是色相、是金钱、是光环,是一切我们渴望得到的,却又不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许多人终其一生就在这样的追求中度过,把一件件光彩照人的外衣披到身上,有一天却发现,褪下这外衣,没有人再把他们高高捧起,没有人在乎他们是谁,甚至连他们自己,都已经不记得自己是谁。
马尔科维奇就是一个面具。
电影里每次有人穿越到马尔科维奇的大脑里,用他的视角向外看时,镜头就会缩小到只有两只眼睛这么大的范围,仿佛真的是在用马尔科维奇的眼睛看世界。但当我看到这张电影海报的时候,才恍然大悟,那视角,正是戴着面具看外界的感觉。马尔科维奇是他们的面具。
电影海报这张海报上站着衣着不同、性别不同的人,但每个人都拿着画有马尔科维奇脸的面具,挡在自己的面前。
一样的马尔科维奇,一样的脸,一样的面具。千篇一律,但又好像很和谐。所有人都愿意戴着马尔科维奇的脸,因为大家一致认同,这是一张明星的脸,是成功人士的脸。有了这张脸,我们就是明星,就是成功人士,因为成功就是长这样,是我们要追求的样子。这,是一种集体的认同。
那面具的背后是什么呢?
或许,是逃避。
逃避自己的无能,逃避生活的不如意,逃避不愿意面对的现实。就像克雷用木偶表演自己的喜怒哀乐,用木偶幻想自己的爱情,最后用马尔科维奇这个真人木偶来创造鲜亮的生活,然而一切都只不过是躲在这张面具背后,他始终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活的是“别人”,不是自己。
想要做别人,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人生。
电影的后半段,揭开了马尔科维奇通道的秘密,他真正的操纵者,那个活了100多岁的船长,带着一帮老人,一代又一代进入到别人意识里,以此来让自己得到永生。可怜的马尔科维奇就这样沦为了一个寄生体。
故事说到这里,让人不由地去想,马尔科维奇和他被操纵的意识,是不是也某种程度上暗示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或多或少的,在某种意义上也被操控着。这种“操控”,可能来自长辈的训导、家庭的约束,甚至是整个社会的集体意识和传统思想,这些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会随着家族基因和社会文化一代代传递下去。就像那些进入马尔科维奇大脑里的老人们。
我们会羡慕别人,我们更渴望做自己。然而你会发现,有时候自己真正能掌控的东西并没有想象的多,也没有想象的容易。有时我们就像马尔科维奇一样,不知怎么的就轻而易举地就听从了别人,又或者被太多的东西束缚。人究竟有多大程度能够做自己?又成了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电影是超现实的,但你却不会觉得它脱离现实,你能明显地感觉到它处处充满了隐喻,说不清道不明,却会萦绕在脑海中。
最后,克雷为了得到女神玛莎,再次进入通道,却被永远地困在了玛莎女儿的大脑里,什么也操控不了。这个结局让人不由地脊背发凉。
是自己的人生还是别人的人生,是操纵还是被操纵。不如先问问自己,你想成为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