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女侠”之伤

作者: 给我的心上人一束鲜花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17:29 被阅读0次
“鉴湖女侠”之伤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当然,对此不以为然者亦有之。历史长河滚滚向前,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早已被淹没,那些曾经清晰的痕迹仿佛也被冲刷洗净。但是,且不论这句话是否真为秋瑾的遗言,仅从读者自身就能直观感受到的最纯粹的情绪来看,它就像在为世人揭开了这位近代“花木兰”最脆弱,最悲壮,最难以言说的一面。

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根基就快要腐朽溃烂,许多人为了自保而顾不得国家大义,她却从岌岌可危的土地上站了起来;还有许多人纸醉金迷而不知亡国之恨,她却敢用最响亮的呼声穿破燃烧惨烈的战火。自古至今,将自己的头颅献给国家,用自己的鲜血染红那片生养自己的版图的英雄不计其数。他们有的变成了白纸黑字被载入史册,由世人铭记和歌颂;但也有更多的成为了时间的符号,只由得后人一秒停顿,竟想不起姓甚名谁,仅留下几不可闻的叹惋之声。而秋瑾终成为了前者,因她竟敢举起长剑直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心脏,因她竟敢抡起大刀要斩断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深根,因她一介女子是个名副其实的“鉴湖女侠”!

人人都在为秋瑾的女权主义、英雄主义、爱国大义摇旗呐喊,因为不论是在步履艰难的抗争史中,还是在平静之下暗潮汹涌的新时代,她那激烈犀利的言辞与舍身忘己而不顾一切的精神实在成为了社会向前发展的助推力。面对铺天盖地又兴奋至极的宣扬之声,我以为秋瑾成为了理智清醒的神,她有金刚不坏之身,她的坚韧与坚强使得她偶尔的伤春悲秋无足挂齿。

我以为,唯有先看清一个人内心的曲折与伤痛,才能意识到那个世界留给她所承受的重量;才能感受到被帝国主义的枪炮冰冷了的中华大地上,她所抛洒过的热血有多么滚烫。一百多年的距离不应该成为隔膜,她必然有勇气、勇敢、勇猛,也定有心伤、心哀、心酸,她应该先是一个感物伤怀、心思细腻的女子,才成就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时代英雄。

在侵略者锋利的爪牙之下,“保家卫国”中的“保家”和“卫国”成了“鱼”与“熊掌”,两者若能得兼,可谓两全其美,尽显奢侈。弱小的老百姓们大多无力消受,在“保家”与“卫国”的抉择中纷纷取于前者。而养在深闺中的小姐们,殷实的家境应该还能让她们刺刺绣、弹弹琴度过青春年华;至于出阁嫁人,且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合乎了天理;嫁人之后,相夫教子也自然成了天职。总而言之,对于传统女性来说,“家”应该是栖息之地,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依靠。

二十岁的秋瑾也曾被卷入封建纲常伦理的漩涡之中,即使她的性子再刚烈也没有成为例外,她向包办婚姻妥协了,嫁给了纨绔子弟王子芳。但又值得庆幸的是,就算被困于琐窗朱户之中,手无寸铁的她也愿意执起笔杆写下忧国情怀。新思想与旧势力不断冲击,山河破碎的惨象盛满了秋瑾的眼眶,终于在二十八岁,她东渡日本求学。这绝不是 “毅然”两个简单的字就能概括的决心,她是在“保家”之人纷纷避让之时,悲壮而孤独地是走向了“舍家报国”的空旷大道。她与封建家庭决裂,同时也要付出与儿女、父母等同于永隔的代价。她向中国人践行诠释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却有无数个夜晚独自垂泪,想起走之前还幼稚天真的孩子,恨自己不能到老母亲跟前尽孝甚至送终!小小便识得四书五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亦能娓娓道来之人,怎不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奈何万万华夏人已身处水深火热,男儿已有揭竿而起者,女子岂能闭目酣睡!她有两个母亲,血缘生母是母亲,祖国是母亲,前者垂垂老矣,后者却危在旦夕。舍弃侍奉,选择拯救,她寄托着以此带给家人与后人一丝平和的愿望。

从秋瑾的稿件以及进行的活动看,“女权主义”者应该成为她最响亮的名号。官宦世家,千金之躯,学得琴棋书画,也不妨她英姿飒爽上马射箭。但她也终究逃不开如其他一般女子的命运,亲自尝下封建的恶果。丈夫的无信义、无情谊、嫖赌、虚言,家婆的恶言相向、颠倒是非、讥笑嘲讽……推己及人,这些苦怎会是她一人所受?她强烈呼吁废除缠足的陋习,彻底反对“夫为妻纲”的“天条”。为了把苦难中的姐妹们救出来,她除了时刻记挂与鼓励至亲的侄女入学堂学习,还发动了全体留日女学生大会帮助陈撷芬脱离做妾的命运。四处演说的风吹雨淋她不怕,参加革命社团的如履薄冰她不怕,被愚昧之人劈头盖脸的“大逆不道”的辱骂她也不怕。可是,作为一个在解放妇女时代的领头人,她最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无论她多么声嘶力竭地喊着齐步走的口号,女人们都不能一致地踏下坚定的脚步。走得远一些的人忽然变得犹豫,走到中间的人停止下来忙着不知所措,甚至还有人在起点立着小脚,摇着小香扇子欣赏前方的人“作戏”。

她的姐妹们没有成为敌人,而是变成了旁观者,孤军奋战中不免有恨铁不成钢之感。

深夜窗边,她继续坚守。即便仅有寥寥数人跟上了她的脚步,她也要把这个时代的女性智慧集起。是音符,最终定会成为一首歌曲;是小溪,最终定会汇成大江。抱着这样的信念她开创了《中国女报》。但现实再次重拳出击,第三期报纸来不及出世,因集资不顺终避不开被停刊的命运。

当贵福带领官兵来捉拿秋瑾的时候,有人为她开门,有人叫她逃,她却不为所动。一时也以为她已陷入绝望才不做反抗,细想才明白那是她的希望所在。家国的两难抉择、女同胞的沉默、现实的暴虐与残酷……她确实捧着一颗千穿百孔的心,但她到死也和她曾并肩作战的同伴一样相信着:因为有第一个秋瑾的存在,今后才会有诞生千千万万个秋瑾!

相关文章

  • “鉴湖女侠”之伤

    有人说,“秋风秋雨愁煞人”是秋瑾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句话。当然,对此不以为然者亦有之。历史长河滚滚向前,那些曾经鲜...

  • 鉴湖女侠秋君墓表

    鉴湖女侠秋君墓表 君讳瑾,字璿卿,又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越之山阴人也。家世仕宦。少长闽中,复随父湖湘,适湘乡王...

  • 秋瑾赋

    此秋景非秋瑾, 看美景想此人。 鉴湖女侠精神, ...

  • 读《鉴湖女侠》

    莫怜圈里猪,守愚佛难救。 但悲鉴湖侠,血沾冷馒头。

  • 秋雨思秋瑾

    2015.11.04 鉴湖女侠书奇文,秋风秋雨愁煞人。 壮志未酬赴国难,敢爱敢恨捐躯身。

  • 瞻仰秋瑾墓。

    鉴湖女侠世称雄, 敢反清廷结党朋。 惜我头颅和热血, 钧天何日换新风。

  • 又看鉴湖女侠秋瑾

    近日去了绍兴的秋瑾故宅。据说秋瑾曾经在此习文练武,度过她的少女时代。一九〇六年回乡后,这里又成了她从事革命活...

  • 咏秋瑾

    不让须眉醉舞刀,鉴湖女侠显英豪。 竞雄何惜头颅断,要学形天志更高! 2002.11(694)

  •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秋瑾(1875-1907),字璇卿,号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生于福建云霄,中国女...

  • 中国历史 清2022/9/18(228~229)

    鉴湖女侠秋瑾 秋瑾是清朝末年杰出的女革命家,她自幼就和其他的女孩子不同,她喜欢读书并爱好,骑马击剑,秋瑾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鉴湖女侠”之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uvd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