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是一时心血来潮,想做一个“桐下写吧”挑战7天写作营。为什么是7天呢?因为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距离我们预定的开学日子只有8天,1天用来招募,7天用来写作,刚好。
我是一个“想到就做”的人,俗称行动派,不过有时候也是空想派。
马上和两位合伙人商量,她们同意之后,我马上拟定招募申请,并发布出去。
1天的招募时间,能招来多少人呢?虽然我是抱着“就算没有一个人报名我也会坚持写下去”的信念,但谁不希望人气旺一点呢!虽然我也知道这个和招募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因为该来的总会要来。虽然觉得大家宅在家里,借这个可以打发一下时间。以上,都是我的“一厢”思想。
当人数凑够7人时,我在心里说可以成行了。我的“一厢”有了更多“厢”的回应。
虽然最终只有9人,我也很满意了。因为这9人是自愿的,这年头“有钱难买愿意”哦。
今天,走到了最后一天,规定的写作主题是:7天写作挑战,我有变化吗?
变化一定是有的,但这变化只能可见,不可量。
可见的是我们一个一个敲出来的字。于我而言,这7天可能也写了一万多字。
这一万多字,我到底成长了多少呢?一定是说不清楚的。但是,我相信将来的某天,这七天写下的一些文字,会成为那时的福报。这是不可量之一。
昨日的文字,我已经收到回馈。小家伙反复说不要公开,那我就遵守他的约定,信守这份承诺。
不可量之二,便是我们这个写作共同体。
虽然大家都是同事,但是因为所教学科和年级不同,我们只能算是认识,谈不上了解。而通过一个人的文字,又尤其是这几天的文字,我们是可以有所了解的。
比如,有点哲学意味的汶娜。第一天的文字,我就被深深吸引,因为我是写不出来那样的文字的。成长,有跌跌撞撞,也有片刻的完美,都是常态。
比如,勤奋好学的莎莎。好学的她,成功地被我培养成了一位“张文质粉”,哈哈,必须嘚瑟一下。文字里全都是思考,并伴着收获,学得快,实践得也快,反思也快。
比如,率真的思源。思源是位科学老师,和她教着同一个班。她对工作的负责,我是知道的。文字里的她透露出一份率真,以及对学生满满的爱。
比如,同样好学内敛的祥凤。读吧里有她,每次写吧里有她,好像我的每次活动她都在跟随。文字里,分享里,充盈着对学生的理解和包容,以及那份独特的审美。
比如,才情满满的楠。之前就领略过楠的细腻文笔,这次更是被惊艳到了。她的第一篇文字宅在家里的时光,写得那叫一个惬意,我相信会有人会透过她的文字而爱上她。
比如,开放上进的梦景,她是第一个加入的。现在还身在甘肃老家,每天通过文字记录她的乡下生活,让我们只有宅在高楼里的人羡慕不已。当然,她的思考和行动,都比我们刚出道时成熟了很多。
另外,两位敏和宁,就是工作和生活的“好伙伴”啦。敏的那篇《谁是真正的情人》从读过之后就不忘,不甘但一直都在努力中。宁也是一直在坚持码字,很多同频的感受。
好像写下来之后变成可见的了,其实不然。
可见的是可以转化为不可量的,而不可量包含着无穷的希望和无尽的远方。因为我们经过这七天的文字之旅,我们的关系更进了一层,对彼此的欣赏和鼓励,可学习的伙伴也就多了起来。
这不可量的,有生活态度,也有心境,更有做人与做事的方法,将会在以后的某天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这可以当做这7天写作微改变的总结语。
感谢各位,一起走了7天。希望我们后会有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