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下一本书的愿望,已经很久很久了,主要是想写一写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一些现状,以及我在开办幼儿园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虽然我的观点可能有失偏颇,甚至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可能还是有那么一点点现实的意义。
这一本书,能不能写得成功,在我的心里还是一个未知数;就是写成功了,会不会有读者,在我的心里也还是一个未知数;就是有读者读了,能不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示,能不能达到我写下此书的最初目的,在我的心里真的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众多“未知数”无法确定的情况之下,我写下了这个小标题——开篇大吉!
其目的就是希望我的这一本书能够写得顺顺利利,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够达到我写下此书的最初目的。
当然也有开篇、起篇之意,不管怎么说吧,反正就算是这一本书已经开始写了,呵呵!
当前,一说到教育,一说到要强调教育,无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认为,就是专一地只指学校的教育,就是专一地只指学校老师的教育。
这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教育,不是那么简单!
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在教育以外还有许许多多地工作要做,而我们所强调的教育,就指只是看得见的教育,就指正在进行的教育,而对于那些看不见的教育,而对于教育的背景和原因,而对于那些过去的教育,以及将要进行的教育,都不愿意去分析和思考。
事实上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工程,而且还要牵涉到许许多多的方方面面。如果哪一个方面不合作,或者说是哪一个方面缺位,或者说是哪一个方面做得不到位,都完全有可能造成教育的失败!不能说一谈到“教育的失败”,就直接将矛头对准老师、学校和教育部门,社会和家庭也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甚至还有可能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同是一个学校,同是一个老师,为什么有的学生上清华、读北大,而有的学生不是中途辍学,就是逃避人生?这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难道完全归罪于“命运”之说吗?上清华、读北大的人,是他家的祖坟埋得好,是他家的祖坟冒青烟,而中途辍学、逃避人生的人,就是他家祖坟,没有找到风水宝地吗?
老师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只是一个领路带队的人,并不能保证你成人、成材、成英雄之大器。
学校只是一个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的平台,学校只是一个交流、活动和娱乐的场所,并不能承担教育的全部!
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来参与,共同来完成!
仅仅是学校,是无法完成教育的这一艰巨任务的,是无法完成历史赋予的这一神圣使命!
也就是说,在家庭教育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甚至是有些家庭教育已经严重缺位的情况下,比如说留守儿童,比如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片面的只谈学校教育,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由于各种原因,家庭被动地把教育推给学校。
很多家长自己不懂得教育,而且还带有一些功利化的目的,把生意场上的一些“小聪明”运用到极致。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就好象是在做生意。认为交了学费给学校,就一定要有所回报,而回报的唯一标准就是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多少文化知识。至于其他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比如说身体健康,比如说智商发展,比如说心理卫生,等等,几乎是忽略不计的。家长不明白,恰恰是这些忽略不计的东西,才是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这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还有的家长,认为送到这个学校不合算,就很快转到另一所学校,直到心里满意为止。这样频繁地转校对幼儿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啊,幼儿没有那么强的适应能力,频繁转校对幼儿来说,弊大于利,甚至可能是一种伤害。家长不知道,教育不是简简单单地教育,教育不是枯燥无味地教育,还有学校、老师和幼儿之间的情感的培养、情感的呵护和情感的沟通,而这情感的培养、呵护和沟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啊,它需要一点时间,它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学校和老师倾注太多的技巧、心血和汗水!
一些学校把教育当作生意来做。
部分学校为了迎合家长不合理的需要,片面的灌输知识,片面的追求高分,片面的追求绩效。未能很好地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未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我是一个自办幼儿园的园长,我的幼儿园很小很小,从这一点来说,也许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园长,但是我一直在努力!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有那么一部分的学生,在三年级以下的时候,成绩都很好,基本上都在九十分以上,从外在的表现来看,也是一个很听话的好孩子。
可是为什么到了三年级以后,性格突然改变了许多,好象不听话了,成绩也开始明显下降了,有的甚至还下降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也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说,小学四年级是一个分水岭,成绩好的学生,可能会更好,而成绩一般或者是比较差一点的学生,可能就会越来越差。
成绩好的学生,到了初中以后,因为具备比较扎实的基础,心里充满着自信,所以成绩也会越来越好,也为未来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到了初中,因为成绩太差,找不到信心,找不到目标,找不到斗志,最终学生无心学习,老师无法教育,家长也没有办法教育,有的学生就开始辍学了。
小小年纪,辍学了,干什么呢?在打工的大军里面,未满十八岁的小青年小姑娘,可以说比比皆是。
这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家庭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因为家长也希望子女成才,可是他们确实成不了才,逼迫是没有用的,只好在万般无奈之中面对现实——让他们去打工,让他们过早的去自谋生路。
有的家长,说到自己小孩在小的时候,总是沾沾自喜,总是有点骄傲和自豪。他的小孩在小的时候,学习又很好,也很听话。可是一说到现在,又总是唉声叹气,为什么他的小孩长大了一点以后,反而就变得不听话了呢,反而学习成绩就变得很差了呢?
大多数的家长都在埋怨,是学校没有尽到职责,是学校没有教育好!大多数的家长都在埋怨,是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是老师的水平太差!
还有的家长说是自家的风水不好,家门不出人才啊!
还有的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虽然不是很笨,但可能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可能很少有家长从自已的身上去找一找原因!对于孩子的教育,作为家长的你,你懂得了多少?又做到了多少呢?是不是除了着急上火,是不是除了责骂啰嗦,几乎什么都没有做呢?
这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那就不是一种好事了!
国家要发展,民族要兴旺,离不开知识,离不开高知识、高技术的人才。可是一个初中都不毕业的人,即或是初中已经毕业了,连乘法口决都会背错的人,连声母、韵母都分不清的人,又能有多少文化知识呢?又怎能算得上高技术的人才呢?在未来的社会,不是说要重新洗牌么,要知道这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洗的不是金钱,洗的不是关系,“你爸是谁”已经不是很重要,而重要洗的是——人才啊!
本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时候,却辍学去打工。
我只担心,如果人人只想着去打工,那么未来的老板有谁来当呢?科技兴国的重任有谁来担当?
当初我创办幼儿园的时候,一是想教育好自己的小孩,二是对现行的一些教育的方式方法有一些个人的看法,想对此做一些研究和探索,想发现其中的一些为什么。
这也是我想写下此书的目的!
我想从辍学的初中生,追溯到在分水岭下滑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再从分水岭下滑的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追溯到幼儿园的小孩。我知道这个范围太大太大,我也知道我观察和研究的空间和对象非常有限,而且我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也很浅薄,所以我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片面的,甚至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但是我知道,一个正常健康成长的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生,到进入社会,肯定遇到了一些为什么,要不然差别为什么就这么巨大呢?把范围定得这么大,只是为了突破研究和探索的局限,其实我说得比较多的,可能也仅仅只是幼儿园的教育而已。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说道: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
可是看看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有多少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教育为辅呢?许多幼儿园基本上都是颠倒过来了:以教学为主,游戏为辅,更有甚者,干脆以学习的名义——取消游戏!
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育,让幼儿认识了很多很多的字,让幼儿能够背得很多很多的诗。这正是家长所追求的结果,完全满足了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需求,家长高兴坏了!
这也正是幼儿园追求的结果,只要家长高兴得不得了,那么幼儿园的生意就更是好得不得了!
可是,没有人问一问:幼儿开心吗?
除了知识,幼儿其他的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吗?
有一个四岁左右的小男孩,以前从未进过幼儿园,只来我幼儿园一天的时间,第二天就不来了,问是什么原因呢?家长很直接地说:“你们幼儿园都不教读书和写字的!”
我直接晕倒!
我只知道一些家长急功近利,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位家长急功近利的思想竟然达到如此地步!
从未进过幼儿园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总有一个习惯的过程,有的还会哭哭闹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做到安抚他的情绪,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又怎么可能做到教他读书和写字?
退一步来说,在这种完全还不习惯的情况下,我们就是教他读书和写字,对于小孩来说,那又有何意义?可能对于家长来说,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那就是把钱花出去了,小孩学会写字了,得到了一点暂时看得见的回报。
难道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幼儿来说,知识就真的那么绝对重要吗?有没有人去关注一个三四岁幼儿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这样的教育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吗???
作为幼儿来说,本应该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年龄,却因为要学习知识,搞得家长着急、幼儿沉重、老师无奈的局面,谁之罪过?
前些年经常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让一些商家赚得盆满钵满,让一些家长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让一些儿童失去了快乐和欢笑。但是尽管如此,又有多少人去怀疑这一句话的真伪与对错呢?商家已经偷着乐,但是家长和孩子是不是也能跟着乐,恐怕还很难说吧。
教育,是一个很深奥的话题,我知道我不可能说得很清楚,我只想做一点尝试,说说其中的一点点皮毛。
本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社会篇、学校篇和家庭篇。
在这三个篇章里的开头第一篇,我都写道:教育,要与时俱进!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地搞好教育。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地相互配合,特别是社会,要对教育大力支持和扶持,要对教育多一些鼓励和包容,要对教育多一些理解和赞美,才能真正地搞好教育!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没有谁轻谁重,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命脉的大事,社会要高度重视,学校要精心教育,家庭要理性追求!
教育的成功,不能靠运气,不能是偶然,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找对方法,找准方向,让教育之成功成为一种必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