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贩子的叫卖,相机的咔喳声,来往的车辆鸣笛,熙攘的人群里传来的笑声,碰巧路过的人的疑问声,工作人员对讲机里传来的吱吱声,后台里模特的嬉笑打闹声,设计师忙碌的脚步声,秀开始前的寂静,秀场里响起的隆隆的音乐,设计师谢幕时的掌声,秀结束后人群离场伴随的议论声,这些,都是我今天看到的。
-我的耳朵
请记得分别点击第2、3、4、5条推送收听秀场音乐哦!
﹀
Nicole Zhang -“Normcore已死?”的声音
“Normcore已死”、“告别性冷淡风,时装界‘作’起来了”……在刚刚落幕的四城时装周中,诸如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
似乎真的是这样。巴黎时髦人身上不自知的“性冷淡式”时髦调性被全世界的花都崇拜者迅速get,并效仿蔓延至街头巷尾。谁都知道,时尚是个圈儿。红极一时的Normcore就算真的“已死”,也需要有一个体面并漂亮的告别方式。就在今日,作为上海时装周最重头的一场秀,Nicole Zhang,在Normcore的内核之外,重新对“舒适时髦“加以包装,变成了你不敢认的,更时髦的Normcore。
这是Nicole Zhang最擅于打造的女性形象:她们时髦又多金,有思想有态度,懂得运用适度的裸露展示有余地的性感,不苛求自己的身体,无声却有气势地强调着自己的力量。首先呼应了这一主题的,便是贯穿整个秀场的各式西装外套。几个look中超短的外套利落又强势,翻领与收腰的设计既采用了70年代风格的经典廓型,肩部因挺括质地而形成的硬朗边角,与下半部的紧身长裤,形成了极其利落好看的“倒三角”形状。当然,这对身材的要求是极高的——你需要瘦,更得高。但谁又能说,如此好看的衣服不会成为鞭策自己走上跑步机的又一动力呢?
好看的西装,从来不是男人们的专利。穿梭在秀场上的女模们穿着宽松的箱型西装,双排扣的宽松设计为身体留下可以自在呼吸的恰好余地,令隐藏在衣装里的玲珑骨架若隐若现。舒服的状态,自然而然地令人想起人人口中的“Normcore”,尤其是姑娘们人人脚踩一双白色球鞋,手里提着被随意“围裹”出球形的软质手包。但Nicole Zhang创造的normcore告别了以往刻意营造的家居感舒适,转而使用舞台感十足的闪亮面料,以及存在感极强蓬松针织,打造了一个新式的、在适度范围内“作”起来的舒适化时髦。
除此之外,想要告别旧日的normcore,记得学会画上随时准备上台的夺目眼妆,这会让你的出街look看上去更有心思——起码是经过半小时的精心打扮的。
﹀
HIUMAN-海浪击打岩石的声音
伴随着HIUMAN的秀开始的是 “轰隆……轰隆……” 的海浪声。听众的记忆也仿佛一块海绵,迅速膨胀柔软、越来越重的沉入海底,当人们都安静下来时,模特在低缓纯净的音乐声中伴随着渐亮的灯光出场。
这一季的Hiuman在这群大男生们身上显得恰到好处的硬朗。中式平裁带着纯正的“巴黎系”西式剪裁,我们惊喜的发现,中国传统的唐宋服饰文化得到了另一种解读:V领,交叉叠门,连袖……这些HIUMAN boys在设计师周晓雯的作品下,像岩石之余海水般,将硬朗的气质匿于柔美的线条之下,这个曲线便是面料赋予的:棉麻质地等天然织物为主,同时加入坚韧的牛仔和功能性面料,依照布料天然垂感制作,而对自然垂感进行深度加工,我们才得以看见这一季的HIUMAN。
与此同时,人们还能感受到一种脆弱,这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脆弱。低沉的音乐,伴随着“隆隆”的海浪声,干净而沉重,场景感随情绪升腾,却总在某一瞬间,心被像摇篮曲一样的小调融化,东西方元素交替抢眼,这是一种执拗的美。
色彩也一如被海水抽离般,只留下了岩石、海和天的颜色:单宁蓝、白色、深灰色、米灰色、玄武石灰,温暖却有距离感。
每季皆来自旅行中灵感的HIUMAN,这次以岩石作为了灵感源头。不久前周晓雯去北京看了“石渠宝笈”大展,而“以石为师,道法自然”是这次HIUMAN 16春夏的主题。千岩万壑的岩石肌理也被巧妙的运用在衣服的纹理上,而模特们脚上的帆布鞋仿佛是将观众从海边拉回现实的信号,所有的唐宋时代符号也不知所踪,这时候的大男生们硬朗的像身着工装、海边归来的少年,在余晖下奔跑。据说很多女生喜欢穿HIUMAN,而裴蓓作为唯一的女性模特,她的走秀更像是男装品牌HIUMAN送给女性消费者的礼物。
这一季的HIUMAN,减法做的刚刚好。
王天墨对于少女气质的探究,是她每一季都会涉及的内容。究竟什么是少女?她们不仅仅是恬淡的、玩乐的,傻白甜的,没头没脑的。天真之下隐藏的叛逆、挑衅、顽固等等黑暗面,同样是她意图展示的主题。
﹀
Museum of Friendship - 放学铃的声音
首先得声明,笔者是个纯正的“九零后”。在得知设计师王天墨这场首次在“栋梁一日”做show的主题是“九零年代的校园生活”时,心中的涟漪不过只是微微泛起,并没有形成“叩开少女时代心门”的真正攻势。但当我真正置身于Museum of Friendship的秀场时,有一瞬间我居然鼻子一酸——一个九零后,看着模特们穿着玩着的,就是那些自己少女时期完全一致的物件时,我真的觉得自己被时间打败了——所谓青春,被设计师复刻仿真出的青春,原来真的是昨日黄花了。
整个大秀被布置得十分走心。所谓“走心”,包含很多方面——模特分成两部分出现在秀场上,一拨儿是欢脱的,刚刚放学的嬉闹少女,一拨儿是依次排开的姑娘们顺势而出。她们不仅仅是衣服的展示者,更是我们每个人青春年少形象的复制者,这就要求每个细节必须效仿到位——手中把玩的竹蜻蜓、夹满彩色发夹的幼稚发型、挂着傻气玩偶的双肩背包,还有穿在小女孩儿脚上的,略显颤巍的尖头高跟鞋,甚至是略显“俗美丽”的夸张妆容(同样的妆容也出现在九零年代的菲姐、迅哥的脸上过……),都是那个时候,渴望长大的我们,对青春、对长大的种种设想和试探。
当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于这一季的设计脉络之上,似乎更容易看清楚暴露在其上对于孩子气、少女感、未成年等等关键词的再塑造创作。随处可见的荷叶边被缝制在裙角、袖口、裤腿之上,这让女孩儿们走起路来毫不遗漏地释放着顽皮的愉悦感。在有的look上,王天墨甚至将那些曾被无数人诟病嫌弃的中式运动校服直接利用,在下半截缝上一圈黑色硬质网纱,或是将其截短做成街头流行度极高的短款拉链外套。将“放学后”叛逆女孩们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设计师从未舍弃的星星亮片、贴纸等闪闪惹人爱的元素。他们看起来有着被如今年轻人们弃之不顾的“过气感”,但却是每一个在场的青壮年人士曾经夹在日记扉页的小小收藏。
看了这场秀,我最大的感受是——不想结束。不仅是不想让这场秀结束,当然还有对那个渐渐走远的,校园时代的回忆结束。但那个在放学后舔着棒棒糖,慢悠悠不想回家的自己分明已经看不见了。否则我真的不会有想掉眼泪的冲动。
值得一提的事:张达使用的背景音乐尤其大胆,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文化部“推荐”乐队阴三儿(in3)的水be water my friend ,be water my friend出自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思想:如水一般,柔软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
﹀
Boundless-矛盾的声音
和前几季一样,素人模特,市井剪影。不同的是矛盾,很多矛盾,很大很小都有。
矛盾是不具有背景的,张达的作品里总带着一种被愚弄的恰好的厚重感,不故意戏谑,不形而上学,一切都从身边人和故事说起,却让人轻松不起来。
人来人往的素人模特,念念有词的背景音乐,上一秒人们还在笑和惊叹,下一秒就坠入沉重的矛盾感,随着秀的进行,矛盾越来越广泛、宏大逐渐到无力。
人们的无力感随后被美所救赎,人们从矛盾中走出,带着美回到更多矛盾生活。
张达的设计像是从“俗”中历练出的美,剪裁洗练大胆的工装、安静的藏蓝色对比吵闹的混纺面料、粗叛的图案之于深沉的人文关怀、一针见血的印花之于考究的剪裁细节、素净的炭黑藏蓝之于黑白,“是”、“有”、“如来”、“如花”、“飞机剪影”之于“红色”、“鲜绿”、“浅驼色”、“浅湖蓝”、中国画之于波普,张达是在用他的三观做设计。
印花的灵感源于他见过的一架瑞士制造的飞机,飞机上印着“如来”两个字,“如来这两个字,西方人和我们的理解肯定有差异,他们或许认为这是一股能量的来源,能体现飞机的性能。于是加了“huh”的声音加上如来,就有点削弱图片本身展示的气氛,倒向另一个方向了。”
“你没法从别人的结果里找到更新的结果,你一定得看一手的资料,所谓一手的资料你一定得看真实的东西,所以我对纪录片非常感兴趣。”张达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而这一季的印花“是”、“有”则正是截取自一部法国教育纪录片的译名,“他们念起来除了肯定又都有点别的意思,似乎代表着某种无所不能。”这个和“没边”品牌所鼓励的无限可能性是统一的。他会用简笔画来削弱色彩和剪裁带来的浓厚人文气息,这就是他的方式,凡事留个可能,说不清最好,来自市井的东西应该体会因人而异才对。
随着音乐的变换,模特身上的印花和颜色也在一组组的更替,而不论是北欧的花卉还是中国文人画,他们都具有一个共通点:选材真实、色彩饱和、叙意直接。
值得一提的事:张达使用的背景音乐尤其大胆,其中一部分是来自文化部“推荐”乐队阴三儿(in3)的水be water my friend ,be water my friend出自李小龙的武术哲学思想:如水一般,柔软而又刚强,充满变化,能适应万物的形状。
正如没边的2016春夏,就是我们最鲜活的生活。
作者:短酷/chuyu,部分摄影:短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