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枭雄吴王阖闾
枭雄?应该算他一个!①|少年有志
………………………………
袭楚,复得王舟而还
袭击楚国的军队,又夺回先王的战船,然后回到吴国。
这个时候呢,其实,阖闾打了败仗,也丢了先王的战船。那个时候,对于江南水乡的江浙皖地带,没有船只,就等于打仗没有了武器一样。所以,船只很重要,尤其是一只战船。
所以,可以说,丢了这个战船,甚至阖闾都有被杀头的可能。可是,虽然阖闾害怕,但是不怂,按照史书记载,当时他还是个小毛孩子,可是,就是这个小毛孩子,又袭击了战胜了他的楚国军队,把战船抢了回来,小小年纪,志气可见一斑。
再后来呢,伍子胥来了,伍子胥来了,当时是有强烈的目的的:攻楚。为什么?因为楚国国君听信谗言,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哥哥。可是,有人会问,为啥就杀了他的父亲和哥哥,单单没杀他呢?其实,并不是楚国国君不想杀,而是伍子胥看的明白,跑了,跑了,了……
后来,出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孔融(不是孔融让梨哦)的故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和这个故事有点相似。可是,孔融的孩子没能跑掉……
他这一劝说,不要紧,阖闾看出来伍子胥心怀异志(为什么单单阖闾能看出来?因为当时阖闾和他是同道中人,都心怀鬼胎)
然后,阖闾说了这么一句话:胥之父兄为僇(lu)于楚,欲自报其仇耳,未见其利。意思是说你伍子胥劝诫说攻打楚国不过是为了报父兄(后边确实有这样一事,伍子胥鞭尸了当时杀害他父兄的楚国国君)的仇罢了,并没有看到什么对吴国有利的好处(其实,只要战乱,就没有好处,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只不过损失的多少说话,阖闾精明就精明在点出了伍子胥的报私仇一事,这也为他俩以后的坚固的君臣关系打下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②|杀兄上位
………………………………
公子光(阖闾是也,姓姬,名光。)竟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闾,史书多写为阖庐)
阖闾杀(亲手用匕首戳死)了当时的吴国国王,代立为王,这就是历史上的吴国国君阖闾。
但凡枭雄,就没有说没胆子这三个字的。他杀了堂哥,王莽杀了王政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所以,想要称为枭雄两个字,脚下必然是血流成河!
按道理,阖闾的父亲,就是著名的三让的季札,他的父亲如果接受王位,那么,理所当然,阖闾可以日后称王,是必然的。可是他的父亲没有称王,那么大权旁落,他就只能当大臣。他是谁呀,阖闾呀,不甘心。所以,找个借口,看准时机,杀兄上位。
(其实,阖闾在位期间,吴国空前壮大,一片繁荣景象,振兴吴国,任用伍子胥孙武等一批贤能之人,先强经济基础,再振国纲,最后外扩疆域。是一名真真切切的军事家,政治家,当得起枭雄二字)
③|破伤风而死
………………………………
尔而忘句(通“勾”)践杀汝父乎?对曰(这个时候,阖闾已经立了夫差为太子,所以,这句话是夫差回答父亲的问话的话):不敢!
其实,他死的很早,按史书记载,四十一岁就因病去世,什么病?按照推测,多半是破伤风。
因为他在攻打越国(这个时候,勾践已经执政越国)的时候,被越国的敢死队伤到了脚趾头,按说,脚趾头哪怕被砍下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天龙八部中,就有自断脚趾的桥段)。
为什么会死呢?因为感染,古代的兵器,多半是铁器,青铜器,伤到,如果伤口处理不好,会因为破伤风而死,而当时,破伤风(其实,破伤风不仅仅在古代的中国没有治疗手段,哪怕到了近代,也还是一个头疼的难题,直到破伤风疫苗的出现,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并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于是,阖闾就这样挂了。
临死之前,死不瞑目啊,问儿子夫差:你能忘了是勾践(可惜的是,儿子也被勾践干翻了,这是后话)杀害你父亲的事儿吗?儿子回答道:不敢。
就这样,新的吴王夫差和勾践之间的故事,随着阖闾的去世而慢慢展开……
回头再说阖闾。现在有句话叫,you can you up 。阖闾就很好的贯彻了这句话,我行,我就是行,我就是要上。其实,如果我不讲,在春秋战国世代,还是有很多的其他的兄弟相残的事情,只不过他这个具有代表性,冲突又明显,历史地位也高。人物形象也深。所以,拿出来讲一讲,大家就会比较容易记住。嗯,在古代,政权更替多半伴随着流血牺牲。
那么,盖棺定论,阖闾,仍旧是那个值得我们尊重并记住的阖闾。褪去了王的外衣,他也是真性情的一个人而已
枭雄?应该算他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