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00

作者: 果大喵喵 | 来源:发表于2019-02-12 03:27 被阅读54次

    #Political, order

    "When an American thinks about the problem of government-building, he directs himself not to the creation of authority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power but rather the limitation of authority and the division of power. "

     —SAMUEL P. HUNTINGTON

    果大这个单元怎么聊起厚黑的政治了?是不是让你觉得很鄙夷啊。

    忘了以前是看哪个节目(年代有些久远,现在几乎不怎么看节目了),主持人问嘉宾,如果现在你有机会可以随便选择一个职位,或者技术上可以成为某个不管是健在还是故去的名人,你最想当谁?

    有人回答“首富”,或者明星,或者乔帮主什么的。然而果大当时第一反应是,要当美国总统。(不是因为有野心,是觉得最不可能。既然是技术上可能,那当然选一个最不可能的玩玩。)

    回归我们的话题,有人会说年轻人忙着打拼,或者弹琴谈恋爱,没工夫去热心政治。这个想法可能早些年的确可行,那个时候我们更多过的是一种小家庭,小社会的偏安生活。但是现在科技和信息的发展传播越来越快,你不关心政治,它也不会专门关心你,不仅会错失很多机遇,更重要的是因为与社会的脱节,你更可能会遭遇更大的风险与挑战。前面在金融单元讲过,你如果不去关注宏观的政策与趋势,怎么评估和决定你的资产配置情况:什么时候会严监管,什么时候鼓励金融创新,什么时候发生股市熔断,在哪个城市哪个地段何时买房,孩子应该上哪个学校什么专业等等。这些所有人生大大小小的选择都与社会和政治密不可分。

    再套用一句烂俗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是什么?江湖就是人与人之间各种博弈,组织状态,竞争合作关系,资源调度与整合等等的社会活动,这就是政治。果大总是很喜欢讲,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其实更深入一点讲,人就是一种社会动物,政治动物。政治生活是天生刻在我们基因里,血液里的,你怎么躲得开?当然要不要政治参与,要不要更进一步的玩权术,搞谋略,那是个人选择。只有拥有一样东西之后,你才能决定自己到底要不要使用它,如果你根本就没有掌握,那就只有被动的份儿了。

    好了,被果大洗完脑,正式进入正题。讲到政治,特别是讲到向现代化迈进的,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变迁,亨廷顿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当年担任卡特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的布热津斯基所率访华团的成员。据说当年是专门负责向我国领导人解释卡特政府,对苏基本战略的主要人物。所以你可以想见,他从西方的视角对前苏联与美国,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战略决策等等方面都有很深入的研究,所以他的观点和见解也才值得我们去了解。

    另外再讲一点儿作者的八卦(果然还是果大。。),谷歌有一个指标叫学术引用率( Google scholar),就是说一篇论文或者一本书被学术内其他人或者文章引用的次数。这个次数越高说明作者的观点越被同行认可,他的学术成就也越高。

    另外谷歌学术里面还有一个叫做 H-Index:H 指数的工具。计算方法是一个人在他的所有学术文章当中,有 N 篇论文分别被别人引用了至少 N 次,他的 H-Index 就是 N。这个H-Index是比前一个引用率更精确的学术评估,当然也是更难的达到的。这两个指标是当今判断一个人学术影响力公认的最权威的指标。

    跟高科技类的文章不同,一本政治学著作或论文,如果在发表十年之后,能够达到300到600个引用,就已经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如果大于600小于2000个引用,算优秀;而如果能大于2000个引用的,那就足以称为开创性的著作了。亨廷顿的这本书,截至我刚刚查到的结果,谷歌学术引用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5724。而其H-Index达到了50(之前提到的很多作者这个指数也只达到6,7而已),堪称当之无愧的权威经典。它也确实是目前到现在欧美各大政治理论系的必读教材。

    其实美国人比战后发展中国家更关心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情况。这个也很好理解,这就好比同一个班上的学生,第一名不仅要专注在自己的学习和提高上,还要时刻紧密观察和防备那些忽然成绩提高,那些最有可能颠覆自己,超越自己的人。所以二战之后西方有很多学者都先后提出过现代化和修正现代化论,就是研究也预测出现的世界政治新局势。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来审视我们自身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 科学分析的视角来聊政治。

    今天换一种方式,先一次性把亨廷顿书里最主要的三个观点一次列出来,然后再研究分析这中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他的不足之处。

    亨廷顿的第一个观点是,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世界各国之间的最重大差别,不是它们政府的形式,而是它们各自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的程度。可以简化称为:有效政府。你也理解为常说的:有效学习工作,拒绝低水平低效率的勤奋。

    他的第二个观点是,许多新兴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经济上虽然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些国家并没有像传统现代化的理论家所预期的那样,在政治上也发生相应或同步的进展。不仅是没有,而且这些国家的社会更加混乱,普遍地出现了亨廷顿称之为“政治衰朽”的现象。为了方便理解和记忆,我简称为“经济进步,政治倒退衰朽”。

    (果大其实觉得“衰朽”这个词听起来老气横秋的还有点“土”,似乎隔了不知多少代的沟。。亨廷顿在原文中使用的是Decay,我很想改成更平易近人的词,比如政治衰败,衰落,但是好像也都没有这个既衰败又腐朽的多层含义,于是只好作罢。)

    他的第三个观点其实是延续了第二个观点,认为那些经济起步落后,或停滞不前的新独立国家,反而都能安享相当程度的政治太平。

    现在再来看看作者是如何论述和支持他的观点的。

    说到有效政府,他比较的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府之间的差别, 也就是不从传统的“意识形态”维度,而是将政治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政治欠发达国家的政府之间进行比较。作者给出的是具体例子是美、英、苏三国。(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苏联还没有解体,果大就继续沿用书里的名称方式。) 从政府形式上看,美英是典型的所谓西方民主国家,而苏联是极权国家的原型。但是它们的政府都是发达的政府,是统治有效的政府。

    而讲到政治上的退步衰朽与经济发展的对立,作者的观点是,很多第三世界新兴国家,除了若干共产党国家外,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朽的历史阶段。而究其动荡和衰朽的根源,并不是这些国家的贫困和落后,反而正是由于致富和发展的欲望。这个观点乍看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如果深入想一想其实也有道理,这就像一个成绩落后很久的人,忽然到高考最后冲刺,急功近利的大量做题,上补习班,吃健脑提神食品等等,恨不得一下子就跻身进前十名。

    而常识告诉我们,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发展,都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作者在文中给出了具体的数据: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为此经历的是从1649 年到1832 年共183 年的时间。列居第二的美国,则经历了从1776 年到1865 年,89年的时间。其他的欧洲国家也经历了从拿破仑时代到现代化社会,平均差不多大约73 年的时间。

    而相比之下的第三世界国家,到上世纪60年代,在形式上进入现代化的21 个国家,历时却平均只有29 年。这样的发展速度,很让人担心会不会患上“孕期高血糖”。(指的是妇女在怀孕期间,为了给胎儿补充营养,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糖分,造成能量过剩,胰岛素失调的短期高血糖症状。)这中间当然有来自外部的国际压力制衡,但更多是来自内部。当一个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思想上发展过快, 必然会伴随而来:集团分化,利益冲突,价值观冲击和碰撞。

    2. 光谱下的政治

    经济学里有一种分析模型,就是借用物理学的里“光谱分析”:按照某一些量化的指标或者参数,最好是一对相反的或者对立的指标,把研究对象,像不同颜色的光在光谱上的位置那样,依次排开,可以更加清晰的比较和分析。我们中学课本里就学过,最早是由牛顿用棱镜将太阳光线通过色散,分成从最长波长的红色到波长最短的紫色。

    我们可以把经济学家对政府与市场的态度,也这样画一条光谱:最左边的是计划经济,最右边的是完全的放任自由。然后把经济学家们也依次列在上面,主流经济学家像亚当斯密,萨缪尔森,还有你们可能更熟悉的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我们把他们放在光谱的右边,大部分的经济学家可能都是更靠右一些。

    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我们把他们放在左边。你可能会首先想到凯恩斯。(不过其实他真正的思想是更靠近中间。很多学经济学的人都误读了凯恩斯,他最主要的观点其实是长期放任自由,短期政府干预。后面讲到经济学再具体讲。)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会站在凯恩斯旁边,但更靠左一点。

    这样一排列,每个经济学家的思想主张,倾向就很明显好记了。我们可以引申借用一下,在政治学上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光谱,你可能最常听说的“左派”,“右派”,其实也可以用光谱法来研究。更支持改革的我们放在左边,主张维持原状的我们就放在右边。还有政府内部结构是集权还是分权等等,都可以借用这样的模型来分析。你看这个光谱分析法是不是一个很强大的模型呀?

    同样的,按照亨廷顿的观点,按照政治秩序和政治衰朽这样的指标来衡量各个国家的政治状况,我们也可以沿用光谱法。那什么叫政治秩序呢?具体来说,一个国家当前的政治体制,政府形式,是不是得到公民的认可,也就是多大程度上的合法性。这是政府能名正言顺统治的基础。再有,一国的政府在具体执行和处理经济事务,推行公共政策,推举选拔官员,等等方面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最后还要看这个政府,能不能约束和解决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 社会团体之间的矛盾,对外防备与合作的能力。能做到这些,都是发达有效的政治秩序,相反呢,就是政治衰朽。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画我们的光谱,从左到右,从衰朽到越来越有序,英美苏站在一起,更加靠右。而一些亚非拉国家如智力,阿根廷,泰国则更加靠左。这样是不是比单纯看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来划分更加科学一些?

    3. 政治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前面提到托克维尔时,他讲到:“在统治人类社会的法则中,有一条最明确清晰的法则:如果人们想保持其文明或希望变得文明的话,那么,他们必须提高并改善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而这种提高和改善的速度必须和提高地位平等的速度相同。” 他就很明确的提出,政治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确切说,是处理相互关系的艺术

    我们以前讲过马斯洛提出的人类五种需求理论,由低到高依次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仔细想一想,这中间除了经济上的关系,文化上的诉求,其实更多的是包含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里。当一个国家在经济和文化,也就是能满足人类基本的温饱需求以后,民众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其参与政治的诉求,对政府的期望,也会逐渐的提高。

    如果一个国家只是重视经济,技术上的发展,而忽略了“政治的现代化”, 那么包括之前提到的各种冲突和这些需求,都会大大超过政治体制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社会的紊乱。从这个意义上讲,甚至连文化的进步都应该摆在政治发展之后的。托克维尔在书里批评法国的文人,没有任何从政的经验,却很喜欢讨论抽象的政治哲学;看不到政治生活的复杂性,一心只想推倒重来,以为一刀切的方式就能跟旧体制完全割裂开来。用今天的话说,文人学者,图样图森破。


    通识精读 28

    1. 萨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这些书也值得读:

    2.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3. 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福山是亨廷顿的学生,我们明天会讲到他的书。

    4.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5. 乔舒亚雷默,《第七感》。这是一本主要讲未来的连接时代的书。书名是指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万物互联的一种六感之外的第七感。 里面讲互联商业,也讲了互联时代的国际政治。再顺便透露一点八卦,作者现在是基辛格基金会的副总裁,被基辛格同志视为自己的衣钵传人。(所以你大概能想见果大把它放在这个单元的用意了。讲政治到现在没有讲到基因格,但是你可以看看他思想的延续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79/20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sf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