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038017/ab897c8e1b7138b6.jpg)
一场秋雨一场寒。感觉是一夜之间,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换上了秋装。今天周一,又是匆忙的一天。根据学校教务安排,上午第二节听完方老师的公开课后,第三节评课。
方老师执教《论教养》这节课,很具有挑战性。自读课文、议论文、外国作品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难度都不小。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方老师条理清晰,把论证思路作为教学重难点,既重视夯实学生基础,又注重学生能力提升培养,教学效果很好。
部编教材特别注重自读课教学,提倡充分利用好课文旁批和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方老师也关注到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但究竟该如何利用好旁批和课后阅读提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自读课,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让学生自己读。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一讲到底。它实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巧妙引导学生阅读指向重点,如何渗透方法……,这些都是对我们自身能力的考查。
课本中的旁批有各种各样:问题式批注,感悟式批注,理解式批注,赏析式批注,点评式批注。他们有的针对课文关键内容,有的提示写作技法,有的点评精彩之处,还有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或者是设下疑问,拓展课文。
课后的阅读提示,一般是结合单元阅读重点及本课的独特之处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有时还会指向课外阅读,目的在于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即从课内到课外,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读的阅读目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旁批和阅读提示来助力我们的教学。
在自读课型的引导上,去年在河师大附中研修时,师大附中几位年轻老师的做法,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揣摩。
希望以后教学中,我也能真正地把课文旁批和课后提示有效结合起来,下一番真功夫,上好真正意义上的自读课教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4038017/c344270f165f01cc.jpg)
2019年9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