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韩信的分析让刘邦看清了项羽的本质——外强中干,清楚了自己的行为规范——反其道而行之,明白了关中和天下的最终归属——属于自己这个忠厚长者。
万物皆有归属,别人即使夺走了,也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回归的。一旦决定去做某事,当然是越快越好。刘邦于是不再迷茫,不再徘徊,展开了夺取天下的第一步——挺进关中,占领三秦。
三秦即关中,关中即三秦。关中因为有了三个大王而被称为三秦,这三个大王都是秦朝的降将,分别是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后面两位大王没有什么战斗力,基本上是摆设,不必放在心上。章邯的实力就不容小觑了,他是秦朝的最后一个名将,曾战胜了陈胜和项梁这两任起义军的领袖。关中之战关键是对章邯的战争。刘邦能战胜这个曾经的大魔头吗?宝宝们,画卷已经展开,请赶快过来围观吧。
画面还没有显示出清晰的影像,一阵声音就传了出来。咔咔嚓嚓,这是伐木的声音;叮叮当当,这是钻孔的声音。画面渐渐清晰起来,只见在悬崖边上,一群汉兵挥汗如雨地忙碌着,有的在砍伐树木,有的在石壁上凿孔,有的在安装木梁,有的在铺陈木板……石壁虽然经过了大雨的洗刷,但是熏黑过的痕迹还是历历在目。是的,汉兵们正忙着修复半年前刚刚烧毁的栈道——褒斜道。
刘邦为何要下令修复褒斜道呢?这些咔嚓叮当的声音传到关中,摆明了就是在提醒章邯等人,喂,你们小心点啊,我们就要打出来了,你们可以准备一下,做好防守。
刘邦傻吗?哪有这样子去提醒对手的?章邯本来就很厉害,如果再准备一下,计算好汉军攻打出来的准确时间,汉军能有好果子吃吗?刘邦不傻,修复褒斜道,这是韩信出的主意。难道韩信是傻子吗?
傻子怎么可能被后世称为兵仙呢?韩信不仅不傻,而且相当机智。他此举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醒章邯,而是为了迷惑章邯,让章邯误以为汉军要经由褒斜道从秦岭出来,攻打关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是兵法的精妙所在,韩信早已选好了另一条路线,这条路线虽然又远又难走,但是一样可以从汉中走到关中,殊途同归。宝宝们也许早就看出了,韩信在实施一个计策,这个计策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叫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好戏就要开演了。
作为导演,韩信满意地看着演员们对号入座,按照剧本的设计做出相应的动作,推动着情节向有利于汉军的方向发展。
听见咔嚓叮当的声音,章邯这个冤大头果然上当了。项羽之所以让他在关中做大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要让他防住刘邦。章邯非常担心失去关中,一来自己无容身之处,二来辜负项羽的重托,于是赶紧在褒斜道的出口(今陕西宝鸡市眉县)布防了重兵,并派人偷偷潜入秦岭,观察褒斜道的修复进度。
在悬崖上施工并非易事,工程进展非常缓慢,简直比蜗牛爬行还慢,章邯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不知不觉放了下来,并嘲笑刘邦的愚蠢。莫非刘邦这个汉王在山里面呆糊涂了,这条栈道又长又弯,要完全修复,等到何年何月去了?早知今日要修,当初为何要烧?刚烧了半年又修,这不是瞎折腾吗?汉王啊汉王,你看起来不傻,怎么尽整些没用的?
他笑任他笑,清风拂山岗。这厢,章邯在褒斜道的出口守株待兔,轻轻松松,毫无压力;那厢,汉军在韩信的带领下披荆斩棘,翻越了巍峨高耸、杂草丛生的秦岭,经由陈仓道(一条鲜为人知的栈道)来到了关中,出现在没有重兵把守的陈仓(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
章邯恍然大悟,嘲笑了别人半天,原来自己才是傻子,这下轮到别人嘲笑自己了。章邯忙不迭地重新调兵遣将。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汉军在陈仓如入无人之境,没费多大功夫就攻入了雍国的腹心地带。
汉军来势汹汹,气势高涨,雍军气息奄奄,且战且退,章邯不敢恋战,带着残兵冲出重围,夺命而逃。当他逃到好畤(今陕西乾县)之时,汉军追了上来,围着雍军一阵乱打,章邯再次带残兵冲出重围,一口气跑回了雍国的都城——废丘(今陕西马坊村)。章邯紧闭城门,命人从里面扔出巨石尖刀,严防死守,汉军一时攻不进去。
章邯,既然你要做缩头乌龟,那就在里面缩着吧,除了这座城池,雍国的其他国土已经被我们占领了,你就在里面多活几天吧。你现在就是一只失去了利爪的困兽,只想保住一条卑微的生命,斗志全无,再也翻不起任何风浪,我们不怕你了。
韩信命人包围了废丘,严加看守,不让章邯有出逃的机会,然后带着其余汉兵,把矛头对准了关中的另外两个大王——司马欣和董翳。听说汉军兵临城下,这两个诸侯王吓得屁滚尿流,忙不迭地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没怎么抵抗就举起双手乖乖投降。
韩信用行动验证了自己的能力,没有辜负夏侯婴和萧何对他的推荐,没有辜负刘邦对他的期望。在他的指挥下,汉军迅速收复了关中,平定了三秦,在夺取天下的战争中旗开得胜,真是可喜可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宝宝们,为韩信鼓掌,他即将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光彩!
宝宝们,更要为刘邦鼓掌,有了韩信,有了货真价实的韩信,对于项羽,他就无所惧怕了,可以放心大胆地向前冲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