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手里拿着纸和笔正在进行某项创作,例如写文章或者构思一件事情的思路时。过了很久后,你却发现纸上一个字都没有写。
就像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一般,我最好的想法从来都不是来自于努力“想”它们的时候,反而它们通常是在我没有任何准备的时候悄然而至。
当我做运动做了一半时,当我准备去睡觉时,或者当我在浴室里洗澡的时候,这些奇思妙想就突然破门而入,搞得我手忙脚乱:我想要去拿纸和笔去记录,但是它们却不在我身边。

记得有一次,我在跑步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文章的想法,奈何身边没有纸和笔,我只得一边跑步,一边口里反复念叨这个想法,生怕它转瞬即逝。
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不停产出想法的时代,不论你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固定工作者,我们都会不断被“逼”着产出一些想法。当我们被逼迫时,我们不得不专注于这个紧急而重要的手头工作,使尽全身解数,但往往是时间去了不少,却没有什么突破。
我们的大脑并似乎并不是以这样的模式来工作的。它好像很喜欢跟我们唱反调——不会按照我们既定的路线和想要的方式来工作,相反,它常会在我们最不经意的瞬间或者最精神涣散的时候产生更多的想法和创意。
这是为什么呢?
大脑的两种工作模式
其实,我们的大脑有两种工作模式:
一个是专注模式,一个是发散模式。
专注模式

当你正在认真工作的时候,专注模式就开始启动了。当你非常专注的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那些负责大脑不同区域连接的DMN(默认模式网络:神经学术语)就开始自动停止运作,
特别是当你时间紧迫,或者遭遇各种“逼”的时候:例如马上就要考研或者下班前要完成老板交代的一些文件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关闭DMN(默认模式网络),用来扫清各种障碍(清除一切大脑区域间神经元的不必要链接),集中能量,让你更加专注。它就像一簇激光一般——“我的眼里只有你,没有他”。
但是,这样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所有的非常规和创意性的想法全部会被限制起来了,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变得非常有限,会让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发散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发生在你没有专注于某件事情时,例如精神涣散游移的时候,甚至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大脑一旦开启了这个模式,就会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你的思维就会变得天马行空起来。
此时DMN(默认模式网络)会被自动激活并且高速运转,大脑会将一些没有链接的神经元关联起来,在这些并无关联的区域建立起多种链接。它就好像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在做着各种“连连看”的游戏:那些曾经毫无关系的情感,经验或者知识,都会被自动的关联起来。
特别是你正在做着一些单调乏味而不需要用多少“脑力”的事情时,例如做运动,切菜,洗碗,晒太阳等。大脑就会自动切换为分散模式,于是创意想法不请自来。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正襟危坐,努力思考问题解决办法时,你很难获得比较有创意想法的原因。而一旦你放空自己,不去关注于问题本身,大脑就会用另一个工作模式——发散模式,来处理这个令你头痛的问题,反而会更容易让问题解决。
因而,我们在处理任何复杂问题时,不需要一直死磕,而是先暂停一下,放空一下自己,让自己轻松起来,过一段时间再来处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番茄工作法”是非常科学而高效的工作方法——因为它既关注了专注模式(以25分钟为单位,持续专注于某件事情),同时又关注了分散模式(每25分钟过后,休息5分钟,每几轮25分钟,休息20-30分钟)。
当你冥思苦想而不得时,请记得让大脑及时切换,例如去沐个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