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文/高平六中王晨阳
【学习目标】
1.美读诗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
2.品读诗歌,通过分析诗歌中意象,能够区别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思。
3.赏读诗歌,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过程】
一.美读诗歌
人们常说:诗歌是朗读的艺术。
天空中可能有街市吗?不可能。所以天上的街市可能是想象的。
当我们跟随诗人郭沫若的脚步在天空中遨游时,我们的脚步可能是快速的还是缓慢的呢? —— 缓慢的。
所以当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我们的节奏又应该是快速的,还是缓慢的呢?—— 缓慢的。
多种方式指导阅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找一找, 诗人仰望星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远远的街灯——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无数的街灯
由甲物想到乙物这种手法叫想象:【联想】——由一个事物想到与之有关的另一种事物的思想活动。
2. 自由朗读二三四小节,读一读,作者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看到了街灯想到了天上的街市
由空中想到牛郎织女
引出【想象】———由一个事物到创造出一个不存在的乙事物的思想活动。
拓展延伸——联想与想象思维训练
三.赏读诗歌
1.在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结局如何?他们过得怎么样 ?
2.再读诗歌, 诗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是怎样的?
3. 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引入背景】
四.课堂小结
立足教材找思路 寻找突破敢创新
——《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子书》这篇文章短小精悍,辞约意丰,字字珠玑,掷地有声,有谆谆告诫之语,更溢满殷殷期盼之情。执教本课时,正值市教研室黄老师对语文课堂精准教研之际,我们语文教研组在集合备课之后,共同确立了执教思路。
本课采用以“读”贯穿整个课堂,确立了三个学习目标:读出味道,读懂深情,读明道理。通过反复地读让学生自然成诵;然后译读、品读,让学生合作交流探究弄清文章的意思,初步探究释疑理解作者情感,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情趣。 为了让每位同学在课堂上都能有所学、有所悟、有所思,整个课堂中都以“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和收获是本节课的主要立足点。
在读出味道这一环节,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了老师泛读,配乐跟读 ,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 我要求学生:读出起伏的语气,读出劝诫的口吻 ,读出殷殷的期盼 ,读出教诲的深情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加深印象,并且对读的方法进行了指导,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学生情况不一致,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朗读水平, 其次,在读的时候过于强调深情忽视了节奏等要素,没能做全面兼顾。
在读明道理这一环节,首先抛出一个问题:诸葛亮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成为君子。君子之道,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最高要求,诸葛亮开篇高标准高要求,表现了老父的一片情深。那么诸葛亮要求儿子做到的,他也做到了,并引入诸葛亮生平。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并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诸葛亮为相数十年,效忠先主,辅佐后主,终因积劳成疾逝世,享年54岁,临终前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只有桑800株,良田15公顷。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深为后人传颂。在这一环节中 课后反馈较好,衔接自然并没有先入为主,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在了解之后, 很自然地能够找出文章中的句子并句句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就能够顺利地进行品读。
在读明道理这一板块紧紧围绕一个“静”字,首先找出文中关于“静”的句子,然后品读“静”与修身立德、志学有为的关系。在这一环节,逐句分析“静”:其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得出静和修身的关系,修身养德之基础;其二,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得出静是实现志向之根本;其三,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得出静和学习的关系,是专心学习之前提。通过步步引导层层设问,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中,关于“静”的解读虽然有一些突破,但是对小组合作运用不够恰当,激励性评价较少,这也是需要反思并改进的。
在语文课堂中,读书声虽然很重要,但是读写结合才能使整个课堂得到升华。在“小试牛刀”环节,要求学生以诸葛瞻的口吻为诸葛亮写一封回信,在这一环节,大胆创新用仿白话文的文体要求当堂练笔,并给与并给出示范,得到了较满意的课堂反馈。这也告诉我们教师,敢于放手,大胆创新,尽管在创新的路上会有一些小的绊脚石,但是向阳而生,又何惧坎坷!以创新之思营造教学设计之路,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赋予他们主体地位,那么一定会得到大大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