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每天写1000字
鸦片战争是如何让“天朝”崩溃的?

鸦片战争是如何让“天朝”崩溃的?

作者: 秦瑟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7-29 11:30 被阅读1次

    茅海建先生所写《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修订版)》一书,长达588页,我花了八九天时间才看完。

    全书夹叙夹议,讲述了鸦片战争的全过程(大致上是从林则徐禁烟到中法《黄埔条约》签订)。书中注释详尽,作者要读很多中外书籍、奏折、档案等等,才能写出一本书,让人感觉到历史研究的不易。

    读书的过程让我更加详细地了解了那段历史,同时思考了很多。

    1

    当时的清王朝和英国根本不是一个体系。清王朝自诩为天朝上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其他的国家不是附属国就是蛮夷,根本不屑一顾。所以当英国来侵略时,他们还是像对付之前的周边小国家那样,要么剿灭,要么招抚。

    “天朝”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的船坚炮利,更多的是因为观念,因为不懂规则。开战一年多,道光皇帝还不知道英国在哪里;钦差大臣为了阻止外国使臣去北京见皇帝,不惜出让国家权益;给各国出让权益,还沾沾自喜,以为是赐给他们,甚至主动“赐予”权益……

    2

    康熙朝平三藩、收复雅克萨城后,清王朝进入了一个长期相对和平的阶段。导致武器研发进展缓慢。这让我想起苏东坡《晁错论》里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如何在治平无事的年代,保持忧患意识,坚持创新,坚持塑造能打胜仗的军队,这是个很重要的课题。在今天仍然有意义。

    这一点对我们个人发展也有借鉴意义,不要总在自己的舒适区沾沾自喜,要不断提高自己。

    3

    清朝的武器装备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达到了财政支出制度化,减少了官员从中舞弊的机会。但同时导致新工艺很难被采纳,武器装备日益落后。

    这就提醒我们进行制度改革的人,要具有长远眼光。一种制度,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带来了其他问题,解决的问题大还是带来的问题大?当时的人自然认为解决的问题大,甚至看不到带来的问题,但长远来看,带来的问题可能就大的不得了。但当时的人怎么能知道呢?所以说改革难,有历史眼光的改革更难

    4

    这本书其实要我打分,我只能打三颗星。开始读的时候,津津有味,越往后读越感觉不对劲。作者有为反对而反对,先提出结论,然后再用史料去证明的倾向。

    作者自己说,之所以叫“鸦片战争再研究”,包含了对以往研究进行批判的意味。他先是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有没有可能取得鸦片战争的胜利?最后的结论是必定失败。进而对照日本近代历程,推论出越早和谈越好。

    首先是必定失败的结论,我感觉作者一定程度上有选择性地采纳史料的行为。比如鸦片战争期间,英军病死人数其实很多,但作者在文中一笔带过,在兵力对比一节没有考虑这一点。再比如,作者在中英资料不一致时,往往采纳英方资料,并对中方资料做出分析。那英方资料有没有假的可能呢?作者并没有分析。只在前言里说:“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于西方文明的冲击,对于资本主义的挑战,现已有了足够多也足够好的著作和论文。本书叙说的重点,是作为其反面的清王朝。为此,本书对战争中涉及清王朝的种种史实进行考证,对种种陈说予以分析,并对这次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加以评论。”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问题。

    退一万步讲,即使必然失败,是不是就应该不抵抗呢?我觉得不是,如果必然失败,但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是不是也是谈判桌上的筹码呢?

    以上只是我的观点,希望大家去看原著。在对鸦片战争加深了解这一点上,这本书还是很值得阅读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鸦片战争是如何让“天朝”崩溃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ov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