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干货Δ技能Δ日常斜杠中年今日看点
美到刚刚好——如何调出一篇口味适中的文章?

美到刚刚好——如何调出一篇口味适中的文章?

作者: 余老诗写作课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16:16 被阅读1331次
    美到刚刚好——如何调出一篇口味适中的文章?

    文章写完,若感觉周身轻松,有打完收工的愉悦,说明美到刚刚好;如果感觉噎着、呛着,一定有不顺不美之处。

    这种感觉,如同体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发挥超常时一气呵成、超爽无比;不顺时,落地不稳,心有遗憾

    一篇好文章,如同一个美人,美到刚刚好,那才叫爽!自己看着甜心,读者读了舒心。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京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在宋玉眼里,京家之子美在自然,美在不肥不瘦、不高不矮,恬然适中。

    文章之美在于不过长不过短,不过淡不过腻。让人百看不厌,常读常新。

    关键就在于分寸二字。也可说是火候。

    分寸拿捏得恰当好处,火候把握得不偏不倚。这都是写文章应该不懈追求的。

    拿互联网上的干货类文章和鸡汤类文章来说,干货不要太干,鸡汤不要太水,这就是分寸,就是火候。

    那么,问题就来了——

    如何调出一篇美到刚刚好的文章呢?

    说实话,即便作者做出了最大努力,创作了神品佳作,也会有读者不买账的地方。

    艺术是个无底洞,一旦陷进去,永无止境。难怪罗丹要留下断臂维纳斯。留点遗憾,艺术更有张力。

    所以,所谓的美到刚刚好,是一种努力方向。可以用力追求,无限接近,但不要苛求完全达到、完美无瑕。

    1.用心调配“情和理”

    无情不可爱,无理不可信。

    一篇好文章,既能飘扬恰到好处的情感色彩,又能散发适度中正的理性光辉

    读者可感动于情,可折服于理,这合适的比例,就显出美感。好比是一块美味蛋糕,香甜可口满足感官,充实有料满足肚子。

    说了半天道理,该来个实例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匆匆》

    作者写的是时间之“匆匆”,这样的文章要是我来写,一不小心就成了说道理、讲知识的长篇大论,像老太婆的裹脚布又长又臭。可是一读朱自清这篇散文,你全然不会有一点儿读不下去的感觉。

    原因在哪里?

    理”和“情”融在了感受之中。如果硬要将其区分开来,我们只能勉为其难把那几句问句看作是作者在说理。除此以外,都是作者举出的具体实例。实例叙述,也有情有味,带着感受娓娓道来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你看,“凝然”“遮挽”“伶伶俐俐”“飞去”哪一个词不是作者对时间易逝的细腻体察和深刻体悟。从中,我们读者能触摸到惋惜之情、珍惜之理

    这样的文章,情理浑然,分不出哪里是情,哪里是理。你只能去读,去体会。

    如一碗银耳汤,炖的火候和时间都恰到好处。出锅之后,温润顺滑,口感极妙。

    写作技巧小建议:

    1.带着感受写句子

    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A.遵守交规,谨慎驾驶,很重要。

    B.像遵守课堂纪律那样遵守交规,像初次见丈母娘一般谨慎驾驶,太重要了。

    同样是讲一个道理,B句的表达带着一种感受,一种情绪,是不是感觉就不一样呢?

    2.克制自己的长处

    特别善于说理的,就不要老是说理;特别擅长抒情的,就不能一味抒发情感。长处发挥好了才是长处,发挥不好就成了劣势。

    文章总得要避免某些过于单调的东西,有滋有味,才能予人愉悦。

    2.用心把握“虚和实”

    文章过实,缺乏灵动之美;过虚,不利于读者理解。

    好比是水墨画,如果每个部分都工笔细描,难免失了想象的空间,画就不活泛;可是处处都虚,容易陷入云里雾里,普通读者欣赏起来就困难。

    看看张爱玲的散文《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爱》

    开篇第一句话“这是真的。”定下一个基调。女孩子生得美,一句点到即止。至于眉眼脸蛋究竟怎么个美法,身材体型如何玲珑有致,全凭各位自己想象。这就是一种虚。有虚,文章才有自由空间,才能给读者留下审美参与的机会。

    好比是布置得很大气的客厅,不见得摆满豪华的家具,插遍各种装饰就是好。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客人能走进来,能适度活动,才能欣赏你精心布置的佳作。

    《爱》对两人的唯一次邂逅,却用了“实”。

    “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时间、地点、人物动作、穿着、语言,一一道来,像是写实电影,甚至两人的距离,默视的时间,都清晰地描摹出来。

    一虚一实,如同红花与绿叶,如此和谐、精巧地搭配在一起。读来如在眼前,又给人无限遐想

    什么时候该虚,什么时候该实?

    给您两点建议:

    1.描写美的事物,要留有余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点到即止,才有读者想象的参与,才能引发美的体验。

    2.营造真实感,可以工笔细描

    新闻报道为什么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因为有具体而微的细节描写。工笔细描,如同电影特写,纤毫毕现,一切尽在眼前,自然就有强烈的真实感

    小说、散文和其他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写作,通常需要营造真实感,不妨试试工笔细描。

    情与理,虚与实,如同四种基本颜色,善于调配,才能描一幅大好河山,绘一轴精彩长卷。

    愿你如妙手丹青,挥毫泼墨之间,尽显风流。

    与君共勉:口味适中,美到刚刚好!


    写作精进人生!余老诗陪你一起进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到刚刚好——如何调出一篇口味适中的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pf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