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创作的路上谷穗文刊杂文随笔精选录
当下敬老不足爱幼有余,常念“老人福”比摆脱“中年油腻”更重要

当下敬老不足爱幼有余,常念“老人福”比摆脱“中年油腻”更重要

作者: 陪你读书_ | 来源:发表于2018-05-07 09:17 被阅读638次

文/麦家

日子同人一样,不一样的,有的金贵,有的尘埃;有的良辰,有的恶煞。

写下此文的那一天是个显赫的阔日子,元旦,气概万千的样子,嘀嗒一下,把世界的日历和人的旧岁一统退去,翻出新。

我暗自幸,老母又添一岁,八十七岁了。父亲是早些年走了,不走的话今年是九十岁。上个月一家人聚拢,给父亲做九十岁阴寿。

事前,我并不是同意,但大哥大姐执意要做,讲这是乡俗,不做丢脸的。大哥讲,我们丢脸没事,你的脸丢不起。

大姐也讲,人家把你看成知书达理的榜样,若连基础的事都不做,必定有人讲你闲话。

于是配合,专程从外省赶回——日子是规定的,我恰好出差在外。

1

那天,太阳旺,风和气,一扫冬日的寒况,四代人,老少男女,七八部车,三十多人,带足祭物:佛包、纸钱、饭菜、烟酒、香火、鲜花、水果等,摆在父亲坟前,满当当的。

佛包有一袋面粉的壮实,里头装满层层叠叠的念过经、画好符的冥物,统共五个,足足烧一个多时辰,才灰飞烟灭。

母亲毕竟是老弱了,站不久,便坐在石凳上,看火烧,间或讲些父亲的陈事。

小孩子,看火烧,欢天喜地,像过节,淘气,偷偷点火去烧干枯的野草。野草篷篷勃勃的,一下燎原起来,吓到我们,便去扑火。

冬天的山野,灌木丛丛,枯叶地毯一样铺着,烧起来,不可收拾。好在父亲有灵,暗中助阵,燎原的火势一下扑灭,有惊无险。

2

母亲有痛风病,病灶在左脚大趾的头关节和右膝盖,纠缠二十多年,每次发作,母亲都恨不得剁掉脚关节。

母亲廿岁嫁给父亲,次年生大哥,三十三岁节育,其间八次生产,产下六儿三女,养活三儿两女——有一对双胞胎,一九六二年生,正值饥荒,双双饿死。

母亲讲,她生那么多孩子的痛,加起来也没有一次痛风的痛。

这痛的强度、苦难,我已经无法想象,更难表达,我读那么多文学书都无用,找不到合适。

但看得见,母亲的左脚大趾和右膝盖均面目失形,前者如煮熟的牛趾,皮厚,泛红,高高翘出;后者如膑骨上趴着一只大蟹,时刻要皮开肉绽的惨相。这样一双腿脚,补上一对拐杖也是步履维艰的,所以我们救火,她只能“坐山观火”。

灭完火,回来,我看母亲眼里含着泪,急煞的样子。我安慰她,她却安慰我,一边拭去泪花一边讲,灰烬吹进眼里。意思是她好的,不用我操心。

3

记得一次,那是十多年前,我还在四川成都,她也没配手机,我给家里座机打电话,她正在屋前扫雪,听到电话铃响,急着回来接听,病腿不配合,被雪水摔倒,左脚踝骨碎裂。

她忍痛爬进屋接我电话。我并无事,只是从电视上看到浙江下百年不遇的暴雪,问个安。

通话几分钟,她一直熬着痛,向我一次次声称她好的、好的,一切都好的。母亲总是这样,怕我们为她操心,为此不知累积多少假话谎话。

4

坟地是闹热得吵,小嘴都是大喇叭,比着嗓门囔、哭。回家清静许多,因多数人散去,直接回自家。

各人都是忙的,孩子要做作业、补功课、学画画、练书法、习英语、练跆拳道,厚各种功底;婴儿要回家吃奶(奶粉多是海淘的)、洗澡(坟地太脏);大人有的要加班,有的要烧饭,有的要下馆子接客,有的要——总之是有事,忙碌,没空耽下来陪母亲吃饭。

到吃夜饭时,只剩我一家三口陪着,连二姐,烧好饭也走掉,说是家里老母猪眼看要下崽,得守着。

我是给二姐发薪的,每月五千,要求她服侍老母。她也是用了心的,天天来做卫生、烧饭,只是自家事太多,公婆、老公、外甥、畜生,横竖是事。即便没事,她也不认为陪母亲吃饭是件事。

我曾集大家开会,提议三兄弟、两姐妹,各人至少一周回家陪母亲吃一顿夜饭。二姐毕竟领着工资,我要求她多陪两天。

二姐第一反对:我给她烧好饭就可以,干吗要陪她吃?理直气壮的。大哥其实和母亲住楼上楼下,也反对,认为母亲双手健爽,不用喂,何必陪。

大姐住县城,小弟在镇上,反对理由更足。我暗自赌气,要做样子给他们看,坚持每周末回去——除非出差在外。

可照旧无人响应,因为他们心底认为这不是个事。

5

他们认为不给父亲做阴寿是丢脸的,不陪母亲吃饭是通常的。

我讲父亲不在,母亲没人陪,很孤苦的,他们讲人老了总是孤苦的——大哥甚至借一句老话顶我:小孩都是哭大的,老人都是苦死的。

好像这是天理,我做的——用时髦话讲——是作秀,是对他们鸡蛋里挑骨头。

我知晓,这是认识的问题,也是现实的问题。

我们中华民族一向有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但不知从什么时节起,敬老爱幼的天平发生倾斜,出现了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异象,小孩是皇,小皇帝的皇,含入嘴,捧上天;老人是黄,黄花菜的黄,遭嫌弃,受冷落。

我们心底装满自己的前程,孩子的前程,婴儿的安康,甚至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装下,却时常将给你生命的那个老人挤出心,晾一边,让他们长年独守空屋,孤苦伶仃,并不以为耻。

6

据人口统计报告,中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对老人的关爱是个社会问题。但首先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认识问题。

我因为晓事迟,父亲走得早,没有为他尽到孝,这一直成了心头一个痛,永远弥补不了。

正因此,我以切身感受忠告大家,尽孝要尽早!百善孝为先,孝道里藏的是最基础的良心、爱心、修养、道德,失掉这些最基础的东西,谈何前程?莫非前程就是一个妄想,一朵锦云?

不久前,我去央视做节目,节目有格式,嘉宾须挑一个关键词展望2018年。我挑的是“老人福”,是老人享福的寄予。

这词是十分老,老掉牙,像件报废的旧农具,或许已在许多人家发霉、腐烂。

这年月,新词一个个冒出,流行。去年,冯唐的“油腻”一词连着“中年萎缩男人”,一夜在屏幕上疯成参天大树。

我希冀,今年这个老词能长出新芽,焕发神采,老当益壮,成为流行热词,热在大家心头,做在大家手头。

6

此刻,请你拿起手机,给家里老人打个电话,好吗?当你按下几个简单阿拉伯数字,一股暖流即将从你手头流出,流入你年迈的老父老母的心头,那心头总体是寂寞的,孤苦的。

你轻视这一点,其实就是“油腻”、“中年萎缩”的一层。

老人福,别光说,要去做。

你没有那么忙,也不该那么忙,把老父老母当件旧衣裳,曾经你的件件新衣裳都是他们尺布裁缝的。

老人福,不该只是思念的表情,等待的心情;它该是夕阳西下,印在花窗帘上,轻风拂过,合配出一轮温存美丽的景色,暖洋洋的。愿天下所有老人有依有福!

2018.1.1写

2018.1.4改

于2018年1月8日刊发于《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青山望月:中国上千年来都是以老人为主的。。小孩要规规矩矩的。
    现在也是如此,起码上层如此。
  • 莲籽:母亲走了一个月零二十一天了,除了痛,就是空,无言祭虚空的悔不当初!少陪伴,少关注,以为她永远能捱得住病痛与时光,不会离开我,所以大大咧咧漫不经心地熟视无睹……现在懵了,感觉自己像个愚蠢的废物……
  • 5c9c94f75996:父母老了,孝顺才是最重要的的!支持你!
  • 糊说扒道:观念往前多走一步如何?老何所依 老何所附,以依为依,以附为附,为何。还不是观念造成的。人人需自给,人人本自给。老是有所依,老是有所附,都成了必须品了,这种观念又是哪来的。你的必须又是哪来的。老了死了的人,为何要有所依,有所附,为何你要认为老有所依老有所附。亲情多少人真的消受得起。
    糊说扒道:孩子也一样,观念不打破,妄谈社会进步的人都是傻子,有时是被动,有时是主动。被动的人像傻子一样,接受了都不知为什么要接受,一句习惯了成就了自己无知的借口。你可敢打破?
  • 雯妈ygtw:在当今社会,爱幼有余,敬老不足的状况下,值得提倡,老有所依,老有所福,因为不管怎样,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老的。文章文字优美,思想深刻。👍👍👍
  • 玉妮:感动!是的,现在的人忙,忙工作,忙事业,忙孩子,唯独没时间孝顺老人!
  • 静意随心_6c63:现在的养老是中国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是子女少女,二是未富先老了。三是社会服务机构不健全!这就是我们面临严峻的现实问题!每个中年人逃避不了的!悲情的晚年生活!
  • 习习凉风过:陪伴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 圣乔治伯爵:近年养老是天朝一大难题
  • 我是大饼脸:"但不知从什么时节起,敬老爱幼的天平发生倾斜"——我认为是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开始的。

本文标题:当下敬老不足爱幼有余,常念“老人福”比摆脱“中年油腻”更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qm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