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7.4
唠叨的背后不是爱是发泄
暑假模式已正式开启,妈妈的唠叨也该闪亮登场了。
看在孩子睡在床上不起,我们开始站在床边大呼小叫,起床了锻炼了,起床了吃饭了,看到他们无动于衷不理不睬,心里顿时火冒三丈,肚子里的大道理如连珠炮一涌而出,什么不吃早饭不利于健康,小小孩子不益赖床……唠叨的孩子翻身,塞耳,蒙被。自己空留了一心怒火,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不停的在唠叨,甚至还会破口大骂。最终,也没达到效果。前边的唠叨还带点爱意,后边的唠叨就纯属自我发泄。于是这一天,家长心里有怨气,孩子心里不乐意,不愉快的一天就这样开启。
倒不如我们改变一下给孩子建议之前先问问孩子愿不愿意,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我的儿子视手机如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和儿子定了计划(以前分享中具体写过),不是强迫,而是引他就范,实行计划以来,变化还真的挺明显,妈妈今天我有素材了,今天的分享可以写……,哎呦,你超妈妈了 我今天还不知道要写什么,说说看你咋那么多新鲜事?因为我善于观察。对于孩子每天的分享我只看数量,不管质量,先让他对文字有感觉再说。
放假了,休整了一天后,儿子就要我陪他去书店买书,这一举动还真让我惊讶,昨天晚上我和老公散步回来,看到儿子的小伙伴坐在我家在客厅玩手机,而儿子却在卧室认真的看书,这一幕让我明白,一个人发自内心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的。
想想以前,为了不让他玩手机,我不停的唠叨,不断的发火,生气,手机也曾摔过一个,可偏偏就是没效果,并且儿子大有愈玩愈烈之势。现在想想我以前的唠叨和建议,一定是让孩子心烦了,没有和孩子做好沟通,没有问她愿不愿意。
因此在给别人建议之前先问别人,可不可以。;不要在别人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提建议,这样往往无效。
提建议前可以先问,某某,我想给你提建议,你愿意吗?这样,建议的接受率说不定会提升50%,就好比,给别人送礼物,咱是先敲门还是踹门?敲门才能给人建立连接,连接后才更有效,建议前的那句,某某我想给你提个建议可不可以,就好比我们礼貌的敲门。
给孩子提建议前先表扬孩子几句,例如我的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总会乱动,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扣扣笔一会儿折折纸,我看到后,不是唠唠叨叨命令式的,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而是和儿子说。实行计划以来,你的变化非常的大,看到后也非常的开心,只是妈妈想给你提个小小的建议,你愿意吗?儿子瞪大了双眼,带着好奇说,是什么建议?我说我一直觉得你是很有控制力的,可是刚才我看你做作业的时候,一会儿干这个,一会儿干那个,如果,咱们能专心致志的做十分钟。说不定效果会更好呢。你愿意吗?征求意见后,我说要不咱来个10分钟之约。儿子欣然接受。
这十分钟,孩子真的专心致志,一动也没有动,当然我们一定要耐下心来慢慢来,不能一下给孩子的要求过高,一定要记住,父母给建议时一次一条就够了,过多的建议一定会让人心烦。
任何事我们都要多角度的思考,如果生活中有人,给我们自己提建议,我们应该抱着接纳的态度,如果没有人给你提建议,不是你已经非常优秀,而是因为别人不愿给你提建议,珍惜身边那个给自己提建议的人,当别人給自己提建议时,我们要带着面笑容去接纳,那是是自我修炼的一部分,我们要拥有一颗包容的心。我们给别人提建议时,要尽量考虑别人的感受,
给别人提建议时要问声可不可以?别人给自己提建议的时候,千万别忘了说声谢谢你。万不可把唠叨当成爱,用唠叨的形式提建议,唠叨只是我们内心情感的一种不正当的发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