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启蒙
关键词:模仿、适应,改变,创造,player。
我那时还在上小学,有一次从亲戚家无意获得了一个破皮球(一种比篮球小和轻,弹性更大的一种球),当时非常欣喜,因为一直想要一个篮球的梦想终于被满足。球拿到手的时候还是瘪的,当时我还没有球针(一种专门给篮球充气用的),甚至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况且我也没钱买,也不知道去哪里买,所以我只能自己凭感觉去造了,我尝试了自己能找到的各种替代物,最终用了改造过的空圆珠笔芯(直径大的套一个直径小的,用火加温后进行固定连接)。充气的问题是解决了,但糟糕的是那个球的充气孔总是漏气,而且是悄无声息的那种,大约半个小时之后就又瘪了。所以我不得不想办法解决,最终我找到了一个利器——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事实就是如此,我用那根钉子把充气孔堵的死死的,钉子的尖在球内部中空处,所以不用担心把球扎破,钉帽正好堵住球的充气孔,完美结合,打球的时候丝毫察觉不到。到了这里我的山寨版篮球终于呈现出来,那一刻真的很激动。那时我还自己造了篮筐(用粗铁丝做成的圆圈),我喜欢投篮,很享受那种感觉。我花了很久才勉强学会胯下运球,还是很酷的指尖转球(一般都是十几秒钟),没有人教我,也没有什么供我参考的视频,但是本能的热爱确实驱使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之后这个球便陪伴了我很久的,好像现在还在我家的某个角落。说来你可能不信,直到现在我在篮球场上打球的时间总共不超过2个小时,但我真的是热爱这项运动的,不需要解释。
业余时间我比较喜欢看NBA,而且在思考很多问题的时候我也会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攻防的哲学;天赋与刻意练习的关系; 保护自己,始终留在赛场的处世之道;随机应变、机智灵敏的嗅觉和预判能力;良好心态和战术的价值……而小时候这段篮球经历告诫我:一切皆有可能,善用工具,没有环境,就创造环境。每个人天生就是一个player,到处都是赛场,而你必须做一个合格的player。
作文启蒙
关键词:更懂人、更懂事、更懂物
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我们每周都会要求写一篇作文。大部分都是命题的,体裁通常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散文和应用文。说实话,几乎所有人都不喜欢作文课,大部分都是抄袭或改写一些范文之类,我自己我也特别讨厌这种课,因为我既不想随随便便应付,又不想费脑子去写一篇倾注自己内心的文章。每次都是开始写之前,我都非常的不情愿。但是作业总是要交的,最终还是要写,不过一旦开始写我就会进入状态,之前的脾气全部都烟消云散了,我开始享受我的思考和联想时间,所以我说这是倾注内心的文章。
我记得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当时特别喜欢描写景物,比如四季、故乡的冬天、秋天的田野……,我使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比喻和类比,这种写作锻炼极大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和通感能力(感知事物的能力)。除了写景散文,议论文我也非常喜欢,我为道理和逻辑所着迷,对一个概念或一个问题有着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真的是一件快乐的事,这个过程让我少了一些偏见,多了一些包容,某种程度塑造了我以后思考问题的方式。
我那时候不喜欢写记叙文,因为我的眼界很小,每天经历的事几乎都是重复性的,所以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故事可写,而且我也不想为了完成作业去编造一些东西,我觉得记叙文还是真实一点比较好。我虽然不喜欢写记叙文,但是语文课上我非常喜欢和老师一起分析记叙文的,那些人物的细节描写,事件背后隐藏的线索,包含的情感……,这些分析加深了我对人的观察和了解,我能够从细节中推断出我想知道的,以至于与一个人素昧平生的人相处几天后,我基本就能对此人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有时候我甚至能一针见血的指出其问题所在,可能有些夸张,但在我看来非常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这弥补我社交经验的不足,让我少了很多的麻烦。
这段经历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大脑由此得到了重大升级,主要是思考能力,对人和事物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这种能力让我后面逐渐获得优势,比如同样读一本书,当我读的时候,我会感觉很亲切,因为我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同时更容易把一些事与之建立关联,所以我以前和人说:写作者更懂写作者,就像一个代码都写不好的人,那么让他读代码也很费劲。
说这两段经历是想告诉自己不要担心路是不是白走了,因为后面这样的路还有很多。也不要为了失去的东西太过沮丧,因为后面你会失去更多。
风吹落枯叶,枯叶滋养土壤,肥沃的土壤帮助果实缓慢而坚定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