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是被小鸟叫醒的。闭着眼睛,抓过手机看了一眼时间,已经6点多了。啊,一觉睡到大天亮的感觉真好。
很长时间以来,我的睡眠都不好,半夜两三点钟的时候会醒一次,醒来后有时候能较快入睡,有时候则要到4点左右才能再次入睡,早上也经常在5点左右就醒来,很少能睡到6点。晚上睡不好,导致白天没有精神,每天都感觉昏昏沉沉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不过,今天虽然睡了个好觉,心理感觉很好,但是身体上的感觉却不大好,头晕鼻塞,是感冒的症状。昨天早上接连打了几个喷嚏,又流鼻涕,我怀疑是感冒了,就吃了感冒药,控制住症状,看来今天还要继续吃药。
怎么会感冒呢?大概是在医院里被传染上的吧?连着两天陪爸爸去医院做理疗做检查,我觉得挺辛苦挺累的。我爸说我:“这就累了?”,他的意思是我又没有做什么特别劳累的事情,只是接送他、陪着他而已,有什么累的?可是我真的感觉很累。
这种不被理解的感觉,让我心里不舒服。
从前,我会这么想:我平常运动量少,工作也轻松,体力真的不大好。所以我确实经不起劳累,稍微做点事情就会累,是我不好。
但是,现在,我从另一个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了。我想:那天,我开车去接老爸,陪着老爸在医院里治疗,一直到送他回家,整整五六个小时,中间没有喝水吃东西,我会感觉到累是很正常的。我为什么不喝点水吃点东西呢?有两个原因:第一:那是在医院里,现在甲流正在流行,我带着口罩,不方便吃东西;第二:我当时注意力都在爸爸身上,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口渴和饥饿。
所以,我会感觉到累,我没有做错什么。
那么爸爸为什么没有感觉到累呢?因为一直都是我在照顾他,我跑上跑下办理各种手续、缴费时,他坐着休息;做理疗时,他甚至还睡了一觉。所以,他当然不会累了。
爸爸不能理解我,是他的问题,他只沉浸在自己的感受里,他看不见我的付出和不舒服。
这些想法,是我看完《因为我是女性——深度疗愈代际创伤》这本书以后领悟到的。
《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的作者是侯玉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女性和母亲有关的关系,以及女性该如何疗愈自己因为女性身份所遭受的创伤。
在历史上,女性长期处于他者和附属的地位,遭受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作者是一名女性,两个孩子的妈妈,是妈妈的女儿,也是婆婆的儿媳,作者在生活中同样经历了由女性身份带来的种种困顿。这些经历给作者带来痛苦,也为作者理解、思考和反思女性生存环境提供了动力。
在书中,作者分成三个部分讲述我们该如何来疗愈代际创伤:
第一部分:你的母亲如何影响了你——代际创伤的成因和类型、影响
第二部分:如何摆脱母亲对你的影响——哀悼母爱的丧失,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寻找真实的自己,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第三部分:母性的力量——通过信任,发展孩子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形成自己的母爱表达风格,让孩子从自己身上获得内在力量。
作为一本心理学类的书籍,本书充满了各种心理学名词及其解释,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有点难懂。为了帮助普通读者能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作者配合了大量的实例介绍,通过这些实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枯燥的专业心理学名词下的各种现象。
代际创伤:一个有过创伤的母亲,她的孩子也会经历创伤。
母亲提供我们生命,是我们的养育者,母亲对女儿的人格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母亲的人格和特点和创伤会通过养育方式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因此,和母亲的内在联结既可以是力量的源泉,也可能是混乱的根源。
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伤害有哪些呢?有些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抛弃、暴力、责骂、漠视;还有一些伤害则比较不容易被发现,比如:共生、情感剥夺;还有些母亲一面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的生活一面又常常会情绪失控地对孩子进行恐吓、威胁或殴打;这些行为都会伤害到孩子,使孩子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甚至还会使孩子出现身体上的不舒服。
所谓“共生”,是指妈妈很依赖孩子,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全部,不容许孩子独立。共生依赖会导致共生绞杀,母亲为了自己的心理安全,不允许孩子独立,孩子要打破共生绞杀非常困难。在这种关系里,需要妈妈学会放手。心理学有句名言:“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能放手的爱。”
情感剥夺是指在孩子成为青少年之前,母亲对其身体照料、情感联结、保护性力量的缺失。母亲对孩子身体照顾的缺失称为照顾性剥夺。母亲对孩子缺乏保护称为保护性剥夺。而有的母亲能照顾孩子的生活,但是却不能理解和回应孩子的情感,不认同孩子的感受,对孩子的教育总是采取说教的方式,这是共情性剥夺。
共情性剥夺比较不容易被发现,但是,长期的说教、不被理解会导致孩子心智受损、自我价值感低下、渴望被认可。孩子的感受需要父母亲的理解。父母亲不能像对待宠物一样对待孩子。这方面,我深有体会。
1月份,我跟我妈说我要去做胃镜检查,我爸在另一个房间,他听见我的话,立刻一顿指责我,说我不吃早饭才会导致胃不好。我感觉很无语,我又没有和他生活在一起,他怎么知道我早上不吃早饭呢?我明明每天都吃早饭的。而且,我已经感觉胃不舒服了,我需要一些安慰而不是指责,毕竟,谁都不想自己生病的。
我爸对待孩子的这种态度,在农村很普遍。邻居小妹,在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摔了一跤,下巴受伤了,破了,流了很多血,小妹回到家里,没有跟妈妈说这个事儿,还自己做饭吃。但是,毕竟又疼又流血的,小妹忍不住哭出声了,这才引起了她妈妈的注意,发现了她的伤,妈妈说她:“怎么摔了跤都不说呢,哭什么?”小妹的妈妈和我妈聊天说这个事情,我妈只说:“这个小孩怎么这样?”我当时听了这话,觉得有点不舒服,有点难过,却不知道为什么会不舒服、难过。
现在想来,我真的很心疼小妹,可怜的孩子,摔成那样了,不敢在妈妈面前说,就是怕被妈妈骂呀!小妹的妈妈对待小妹,在物质上是很好的,经常给小妹买新衣服,把小妹打扮得美美的;但是,在精神上,小妹的妈妈却不懂得怎么对小妹好,我们经常能听到她大声责骂小妹。
小妹的妈妈现在总是抱怨小妹对她不亲热。我想,这都是有原因的!小妹的妈妈总是责骂小妹,妹妹肯定不高兴,但是又不好反驳妈妈,只好离妈妈远一点儿,少和妈妈接触了。至于我,也是经常被妈妈责骂的,不管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总是少不了一顿说。不过,得益于早早离开家读书工作,我和妈妈见面少了,妈妈没有那么多时间来骂我说我了。但是,创伤已经形成,我虽然会关心妈妈,会和妈妈聊天,却从来不和妈妈说心里话,有什么事都自己解决。我还发现,妈妈也不想听我说什么体己话,有时候我想和妈妈说点心里的烦难,这种时候我得到的要么是指责,要么是话题转移。真是好悲哀啊!妈妈永远看不见我的情感需求。
妈妈们(或者爸爸)对我们的这种“共情性剥夺”造成的影响还有很多。我和小妹都养成了自卑又敏感的性格,不敢在人前出声,不懂如何与人交流,不懂如何为自己争取利益。我们在对待自己的孩子时,也不自觉地更多采取了说教的方法而不是去理解孩子帮助孩子。这就是代际创伤传递。
为了疗愈代际创伤,摆脱母亲的影响,作者提出了一个“六步走”的方法。
第一步:哀悼,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情感。
第二步:自爱,疗愈母爱缺失的创伤
第三步:和解,重建健康的母女关系。
第四步:认同,寻找真实的自己。
第五步: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六步:突破,成为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这里,最难做的是“和解”。我们需要理解父母的成长和创伤,慢慢谅解他们,接受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哀悼和和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我们需要学会原谅。原谅代表对伤害行为的承认,代表对痛苦的接受,代表对父母过错的不予追究。原谅那些非故意的伤害,是中积极的方式,有助于疗愈伤痛。
随着年纪渐长,阅历增长,我也试着去了解过父母亲的过去,他们出生于50年代,物质匮乏,家里兄弟姐妹又多,爷爷奶奶很难个个照顾到,他们的成长也都非常艰难,而且,他们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却过早地承受生活的重压。了解了父母亲的过去,我就可以和父母亲和解,我只要知道他们内心里还是爱我的就够了,至于他们的做法,他们的责骂,我不接受,完全不放在心上。我知道我是一个既真诚又努力的人,我可以为我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而独立地生活。我应该摆脱父母亲的思维定式,要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来面对人生各种挑战。
独立,指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自由,指内在的自由。不被过去束缚,不被自我束缚,让情感流动,表达自我。
独立和自由没有绝对的标准,更多是个性化的定义。
我觉得现在有很多女性可以做到经济独立了,但是精神却还没有独立,常常被外界所左右。女性需要学会自己思考、自己负责,认真地做自己,而不只是“某人的母亲”、“某人的太太”。在这方面,《向前一步》和《人生由我》这两本书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
在书的最后一部分,“母性的力量”,作者提出了女性如何做一个妈妈的问题。作者认为,母亲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是信任,妈妈要信任孩子,通过信任,让孩子充分发展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妈妈也不需要做一个什么都为孩子做好的“完美妈妈”,妈妈应该随孩子的成长状态而调整自己,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累,也会犯错,也会遇到困难,这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能充满希望地面向未来,孩子可以汲取我们身上勇敢、坚强、积极面对人生的力量,我们和我们的孩子都会好好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