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越来越近了,对于我来说,一旦提起年味,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腊肉的咸香味。之所以爱上这一口,源于三十多年前的冬天,独自出差去了江苏高邮。奔波了一天,晚上下雨了,又冷又饿,就近选择一家靠近路边的旅馆兼酒店住下。男主人给我开了一间房子,然后告诉我,下楼就可以在他家吃饭。简单的洗漱后,到了楼下,主人问我喜欢吃什么?我简单的点了一盘鱼头炖豆腐,然后主人又向我推荐一道腊肉爆炒蒜薹。我又要了一斤装的高邮本地产的普通大曲。主人一脸诧异的问我:“你一个人能喝得完吗?”“差不多吧。”主人一边拿酒,一边不忘给我竖起大拇指。
大约二十分钟后,鱼头炖豆腐就上来了。急忙用调羹舀起一块豆腐,瞬间有种入口即化的软糯香辣的鱼鲜味。就一口大曲酒,完全就没有人在异乡的违和感。二两小酒很快就下肚了。没等我倒上第二杯酒,远远就闻到腊肉和蒜薹混合的咸香味。男主人放下盘中的腊肉,还不忘说:“老弟请慢用。”当时,我看到盘中的红辣椒,青蒜薹和薄薄透明的腊肉,首先从外观上便有一种色香味俱全的食欲。来不及伸筷子,肠胃里所有的馋虫就集体暴动起来。为了尽快安抚它们,我首先夹起一块腊肉,哪里舍得让牙齿破坏它的整体形象啊,直到舌头把附着在腊肉上面的所有调味品全部吸吮之后,这才开始慢慢咀嚼。香味和咸味自然不必说,关键是腊肉的韧性和筋道,远比牛肉有嚼头。那一次,一斤高邮普曲和两盘美味,以及主人的盛情,早已把肚子里所有的馋虫,安抚的妥妥帖帖的。
当晚,趁着酒兴,我向主人讨要了制作腊肉的方子,并且把它记录下来。第二年的腊月,按照方子上的说明,我买了十斤猪肉,回家用菜刀切割成每块一斤左右的长条(注意,猪肉千万不要用水洗),又买了生姜、香叶、桂皮、八角、花椒、小茴香等,放在铁锅里炒熟,然后研磨成粉状,把二两多的食盐炒热了,然后和各种研磨成粉的香料混合在一起,均匀的涂抹揉搓在猪肉的两面,摆放在容器里,淋上一些料酒,封闭起来,确保腊肉很快入味。三天后,再把腊肉上下倒腾一次,继续封闭三四天,大约一个多星期,拿出来晾晒一周左右,这个过程主要取决于天气。
经过这样的晾晒,腊肉表面硬梆梆的,便有了一层保护层。随便放置很久都不会坏了的。每次想吃的时候,事先拿来用温水浸泡清洗,切成薄薄的肉片,可以红烧,可以清蒸,你不去亲自制作,如何对得起舌尖至美的味道?
说起腊肉的起源,有多种版本,我还是相信这样的传说:远在清朝初期的太平盛世,一次偶然的机会,乡下有一个富裕的村民,在腊月里,把剩余的猪肉用食盐腌制起来,偶然制成这道民间传承至今的美味,因为在腊月腌制,所以叫做腊肉。
腊肉的制作,也有南方和北方的不同,南方人喜欢熏制烘烤,我是受不了那种烟熏火燎味道的。北方人制作的腊肉,一般都是放在室外晾晒。这样的腊肉色泽金黄,咸香筋道,肥而不腻,再配上一口老酒的醇香厚重,掺合涌泉一样的口水搅拌,啧啧,保管你吃一次,便永远难以割舍。
马上过年了,全家团圆的餐桌之上,相信腊肉一定会给家人留下最美年味腊肉香的回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