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精读》二十三

作者: 萧沐林 | 来源:发表于2022-11-18 22:46 被阅读0次

    在王国维的新标准里,南宋是词的衰败时代,姜夔、陆游虽然各树高峰,但前者“有格而无情”,后者“有气而乏韵”,终归无力与北宋名家相比,只有辛弃疾才是唯一不输于北宋名家的人。辛词佳处,在于有性格,有境界,有气象。(王国维这里所谓境界,并非美学意义上的境界,而是指通常所谓的人生境界。)

                            《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这首词有序言说:“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毫,为赋。”淳熙己亥即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辛弃疾从荆湖北路转运副使调任为荆湖南路转运副使,转运使亦称漕司,掌管财赋,这便是“自湖北漕移溯南”之所指。辛弃疾自南归以来,已经被朝廷投闲置散了十七个年头,在壮志难酬的悲情中白白熬到了不惑之年,非但看不到掌兵北伐的希望,就算勉强忍在一个掌管财赋的小职位上,竟然也被朝廷从湖北调到湖南,眼见得离前线更远。于是在小山亭上,在同僚们为他举办的送行宴会中,他以这首《摸鱼儿》发尽胸中的牢骚。

    词的上阕全是伤春情绪,下阕借美女失宠于君王的典故抒发自己空有壮怀而不见用的愤懑,连带着还将当权者狠狠讥讽了一番。

                            《贺新郎》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这首词最能体现辛词“粗犷、滑稽”,有小序说:“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这首词大略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辛弃疾在信州铅山以建园筑亭的事业消磨着投闲置散的日子。凡有园亭,辛弃疾都为之题名、填词,仿佛《红楼梦》里大观园初成时的样子。其中有停云堂,名号取自陶渊明“思亲友"的《停云》诗意,只是还缺一首配套的新词。某日辛弃疾独坐停云堂,感觉水声山色一齐在劝说自己援例填词,于是写下这首《贺新郎》,效法陶渊明停云》诗“思亲友”之意。

    当然,《停云》的意思不仅仅是“思亲友”。那是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刘裕攻伐于上一年里僭位称帝的桓玄,一路打进京师,篡位的意图并不比桓玄更隐晦些。陶渊明当时正在柴桑上京里老宅,写下这首名为“思亲友”的《停云》四言诗,以“八表同昏,平陆成江”的夸张语言来描写春天的阴雨,谁都看得出这是在影射时局。

    辛弃疾同样是在影射时局,姿态还很招摇,所谓“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简直就是在开诚布公:我要像陶渊明以《停云》影射元兴三年的黑暗时局一样,以这首《贺新郎》来影射当今。

      “甚矣吾衰矣”,这是直接引用《论语》的话。填词无论用典还是化用前人成语,还很少有直接引用经书的,因为这就像一个现代诗人在新诗里引用《毛主席语录》一样,太有违和感了。只有辛弃疾这样鬼斧神工的オ能驾驭得来这样的写作方式,这也正是王国维所谓辛词“佳处不可学也”之一例。

    《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梦到周公了,不禁百感交集,认为自己真的衰老、不中用了。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孔子的一生事业就是要复兴周公所创立的礼乐制度。孔子的叹息,实则是对礼坏乐崩、吾道不行的绝望之语。辛弃疾援引“甚矣吾衰矣”意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时候的他最能够体会孔子当时的心情。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貌似真的在“思亲友”,然而在孔子哀叹的烘托下,读者会明白词人是在叹息同道中人在这些年偷安绥靖的气氛中零落四方,知音已经越来越难寻了。索性想开些,“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而纵然想要一笑,却“问何物、能令公喜”。

    这几句里夹缠着两个出处,一是李白“日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是《世说新语.宠礼》:王珣、郗超各有奇才,很受大司马桓温的器重。郗超多须髯,担任记室参军;王珣身材矮小,担任主溥。所以荆州人给他们编了几句歌谣:“髯参军,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大胡子参军,矮个子主薄,能使桓公欢喜,能使桓公发怒。)

    既然没有王珣、郗超那样的人能令自己快慰,便只有寄情于山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语意化自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情与貌,略相似”,情,即词人之情;貌,即青山之貌。词人之情与青山之貌相似,而究竟相似在何处,便是上一句里提到的“妩媚”。

    “妩媚”亦作“娬媚”,形容风流优雅的姿态,在古汉语里可以男女通用。三国时代,魏人鱼豢撰写泓《魏略》,便称道吴主孙权“娬媚”。《新唐书.魏徵传》,唐太宗说别人都讲魏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一尊搔首东窗里”,用陶渊明《停云》诗意“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洒有酒,闲饮东窗”。“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想来陶渊明刚刚写就《停云》的时候,定是与我此时一般的心境吧。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陶渊明写有《饮酒》组诗二十首,苏轼赓和之,是为《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中第三首有“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是说南朝那些官场名流即便在酒醉之中也不忘追名逐利,哪里再有第二个陶渊明这样的饮酒高士呢?

    杜甫诗有“浊醪有妙理,庶用慰沉浮”,浊酒之中自有妙理,这妙理究竟是什么,不讲,只是说这道理只有我这样的人会懂,而江南官场之上那些醉生梦死的风云人物又怎会悟出一二呢?于是“回首叫、云飞风起”,酣醉之中,云飞风起仿佛全听自己安排似的,这感觉难免令人生出几分狂意:“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这两句狂态逼人的话化自《南史.张融传》张融是草书大家,有一次齐高帝说:“你的书法确实很有骨力,只可惜不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之法。” 张融答道:“我不但遗憾自已的草书不得二王之法,更遗憾二王无缘学到我的笔法。”张融还常常自叹说:“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辛弃疾化用其语,所谓“古人”是指陶渊明而言的。

    “知我者,二三子”,是说自己饮酒、发狂、发牢骚、寄情山水,只是因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心中款曲无从倾诉,真正明白我的也不过两三个人而已。开篇所谓“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在结尾得到了凄凉的呼应。

    后来坐镇南徐的时候,辛弃疾每次开筵必定命歌女歌唱他的词作,每每自诵其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到此时,他总是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想来客人们的反应他并不会真正放在心上,毕竟“知我者,二三子”,即便当主战派占到上风的时候也不外如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人间词话精读》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ru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