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鲁哀公是下等的君主,听他话的人有很多;孔子是该国公认的很有品德的人,然而听他话的人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战国思想家韩非子给出了很精辟的论断。
鲁哀公无论是德性还是能力都是很差劲的,但是他下的命令很多人都去执行了,这些人实际上是很不情愿的,但迫于权势,他们又不得不听他的话,否则会遭来不测之祸。
孔子是鲁国公认的有德之人,他说话很有道理,以德服人,即使这样,听他话的人,在全国不足七十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战国思想家韩非子经过分析思考,得岀一个很精辟而浅显的道理:人们在权势与道义面前,绝大多数人都服从于权势,很少仰慕道义。
古人是这样的人生观,现代人何尝不是?!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79431/bb9673e74c82e55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