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亲子教育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就是自私吗?

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就是自私吗?

作者: 鸣羿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20-04-03 16:12 被阅读0次

孩子不愿意分享就是自私和不友好吗?

不是的。孩子对于“分享”这件事的理解,是有明显的年龄特征的。

0-1岁时:孩子在这个阶段正在努力地探索自己的身体,“我”的概念还没有建立,所以也不会那么在意物品的归属权,他的玩具别人也可以玩;

1-2岁时:这时候孩子觉得我喜欢的就是我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独立意识,但是还不清“你的”和“我的”的界限。所以,在孩子心里,只要是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伸手去拿;

2-3岁时:这个年龄段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会用力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利,更关注自己的需求,只从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看世界,这时候的表现就会是大人们口中说的“自私”,会较常拒绝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

3-6岁时:这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正在完善,开始有了社交意识,同伴对他的影响开始变大,也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慢慢就会产生分享行为;

6-7岁时:孩子真正体会到分享的乐趣,这时分享变成了一件充满快乐的事情;

成人在遇到孩子的“分享问题”时,怎么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每个时期呢?

帮助孩子建立物品所有权的概念,给孩子支配自己物品的权利;

让孩子明确物权的概念:这是我的、这是别人的、这是大家都可以用的。自己的东西自己有决定权和分配权、想使用别人的东西前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大家共用的东西谁先选择谁先使用,需要轮流使用。

当家长帮助孩子建立这些原则并形成秩序时,我们会发现,孩子很清晰各个物品的归属以及使用权,这时孩子也能更坦然地接受分享或是拒绝,避免了很多冲突,到最后孩子们是愿意自发地分享。

告知但是不强迫,不要给孩子贴“自私”“不友好”等标签;

如果孩子拒绝分享属于他自己的物品,可以告知孩子:“这是你的东西,我尊重你的决定,你可以等到你愿意分享时再分享。”。

不要强迫孩子分享,不给孩子贴“小气”“自私”“不友好”等标签。如果经常被贴这样的标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或者是出于外界的压力来做一些分享的事情,而不是自发的,从而也感受不到分享的快乐。

当孩子被他人拒绝分享时,也要告知孩子:“这是他的东西,他可以决定的,我知道你会有点难过。”强化物权概念的同时,同理孩子,这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事实。

要提供给孩子有分享氛围的环境。

首先这个环境是要有爱的、温馨的,平和的,基于这些才能进一步营造有分享氛围的环境,如果这个环境充斥着争吵、矛盾或是冷漠,那还谈何分享呢?

分享的氛围可以从大人之间开始,让孩子观察大人的分享行为,例如一起分享美食,分享书本,分享多余的衣物给需要它们的人,分享旅游纪念品等等,让孩子耳濡目染感受到这份快乐。

最后,当孩子有分享行为时,及时看见,温柔地说出你看到的现象,表达出自己的欣赏,这也能让孩子得到滋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就是自私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ic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