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是在知乎上,有几个‘老友记’里的那种朋友是什么体验?-很想听听你们和你们最好朋友之间的故事。
当时还在跟“包邮区”的几个小伙伴聊天,顺手回答了这个问题。
我觉得,老友记中六个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分享了彼此最日常的生活,他们聊天吃饭聚会,经历结婚、怀孕、生子等人生每个阶段的重要时刻。我和我的朋友们相识还没到十年,不过掐指算来也有8年了。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三男两女,其中一对伉俪,一起毕业一起读研一起工作,五个人分别工作在上海和杭州,但是QQ上建立了一个“包邮区”讨论组,每天都会分享生活工作中的琐事。有八卦也有理想,有面包也有爱情,会聊到捧腹也会聊到眼泪扑簌。互相都掌握着对方的黑历史,嘲笑时可以不遗余力。相处时彼此都很真实很放松,可以做自己。如果有来生,还要遇到这样一群善良又聪明的朋友,千金不换。
老友记这部剧我从本科看到研究生毕业直至工作以后,前后不下十几遍。心情好的时候看,心情不好的时候也看,这部剧之于我就是长久的陪伴,它本身就是我不离不弃的老友,每次看剧都会暂时忘却林林总总的烦恼和沉重。如同“包邮区”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吐槽扯淡,这种真实的松弛状态真的是高度统一。
2
记得研究生实习时,我们几个人虽然在不同的单位打酱油,但是一到周末大家就从北京各种旮旯里汇聚到市中心玩耍,老友记主题咖啡馆,世贸天街,CBD旁边的麻辣烫还有团购的9块钱KTV...离开学校,在北京自由自在的空气里吵吵闹闹,好几次都聊天聊到嗓子哑掉,那种氛围怎么形容,像一把神奇钥匙,把锈蚀的锁头打开,放出真实的自己。这段经历让我对北京平添了几多好感,现在每次想到北京首先不是想到雾霾想到拥挤的人流,想到的都是那一个月里大家从五环六环赶来相聚在市中心的小饭店里聊着各种八卦与奇葩。一年后,我们五个在东北风雪中生活了6年的人儿相聚在细雨蒙蒙的上海,吃着自己做的饭,继续扯着无辜生活的淡,小伙伴们吃着喝着笑着,那日的时光在我脑海中存了好久好久,我忘记了自己说了什么,但却又一次把自己的嗓子说哑,时间过得真特么快,那是那年我黑暗的加班生活中为数不多闪着光的日子。
“包邮区”满足了我对生活最理想的期待,是“老友记”在我心里深种的情结——在一个城市里有几个跟你一同分享悲喜的知己,你可以放心的告诉他们你的骄傲和无奈,难得而又期待。
3
老友记最后一集,六人在发生了无数故事的出租屋里互相道别,所有人都是感慨的。
亲密的朋友总是不会提前准备告别,但生活又总是巧妙地安排一些猝不及防的告别,并且叫嚣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包邮区”故事里的那对伉俪马上就要离开上海准备前往成都工作,两人开始计划要定居蓉城。我们杭州上海组成的“包邮区”小组马上就要分道扬镳。
当Joey刚刚知道Monica 和 Chandler要搬到新家的时候,那种不舍不开心百般阻挠的心情我终于体会到了。于是,我在知乎问题下更新了回答:
—— 拥有“老友记”那样的朋友是一番怎样的体验?
—— 不忍心告别。也从来没有准备过好好道别。
4
我初中时很爱看马东主持的《挑战主持人》,选手的表现当然精彩但是更为津津乐道的是马东和评委张绍刚的互动,在我看来,两人相爱相杀的段落才是节目的高潮。后来马东做了春晚的导演还说了相声,张绍刚去天津台主持求职节目招了一身黑,而我唏嘘的更是两人久未同框和分道扬镳。上周的奇葩说马东请来张绍刚做嘉宾,我居然有小小激动。两个人还是当年的“嘴脸”,网络节目中感觉更自我更真实,他两在一起本身对于挑战主持人的粉儿就是回忆杀。这么多年过去了,互黑起来也是不遗余力啊,就算不常同框,也是至友,后会总是有期。
我想,“包邮区”的各位,即便不在“包邮区",我们也是“老友记”,分开后,我也不会隆重想念。
亲爱的朋友,后会一定有期,你们等我来的路上,记得给我叫碗钵钵鸡。
网友评论